黄河故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应用

2023-09-21 01:02:53李莹莹 王珍
天津教育·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黄河语文教师

李莹莹 王珍

故事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故事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黄河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故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黄河故事的教学价值,提出几点应用方法,以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黄河故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探究学习兴趣

虽然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只是浅显的形象,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极为丰富,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自身的判断。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激發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带领学生了解黄河故事的背景,在一个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引出和其息息相关的其他历史故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黄河故事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故事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围绕故事本身进行大胆创编,设置故事情境,激活学生想象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二)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带来丰富情感体验

黄河故事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故事的背景本身也是故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主体故事的拓展延伸,具有趣味性强、题材丰富、吸引学生注意力等特点。所以,借助黄河故事辅助语文教学,能够有效突出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教学目标。黄河故事的背景本身也可以是有趣生动的故事,在了解故事背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黄河故事本身更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内涵和人文情感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发挥德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目标是将抽象的道德品质观念转化为内在的核心素养,因此,要想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价值,就需要将实际生活和课文中的故事场景和人物形象进行关联,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学生对人物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感悟作者想要传达的美德和精神品质,最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将这些精神元素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高度,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而黄河故事流传至今的一些经典作品都在向世人展现中华儿女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语文教材内容也都是从文化宝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适合当前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教师要挖掘课内外黄河故事中的德育元素,发挥其德育价值,实现语文德育目标。良好道德中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在黄河故事中都有所包含,教师要将语文课程和黄河故事相结合,发挥两者一致的德育功能,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优质载体。黄河故事对学生而言亲切感更强,因为黄河故事乡土气息浓郁,更鲜活、生动,所以学生更能从黄河故事中感悟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从而起到浸润精神气质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黄河故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打造趣味课堂,营造良好的故事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学生也能主动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虽然黄河故事大部分代表的是过去的文化、思想以及精神传承,但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故事可以为学生指引未来前进的方向。故事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学生可以在故事中寄托思想和精神理念,所以,无论是构想的故事还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对学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借助黄河故事打造趣味课堂,营造浓郁的故事氛围,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古诗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古诗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不仅存在困难,而且没有学习兴趣,这时在枯燥难懂的古诗教学中进行拓展,就能够很好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深入古诗学习中。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当学到“黄河入海流”一句时,教师引入“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地投入古诗学习,忘记了古诗学习的枯燥与难懂。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黄河故事教学效果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信息技术能将故事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其声音和画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去理解故事。情境的创设还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这时再配以声情并茂的演讲,无声的文字顿时变为声色俱全的生动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艺术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进入故事情境,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冯夷成为河伯》的黄河故事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制作了一个视频课件,从而将传统的听故事变为播放给学生看故事,创造了可视化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方式相比,视频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学习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风俗插图,学生一边看图,教师一边讲述黄河故事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看图说话,谈谈自己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动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课后时间也是开展故事的有效时机,为此,教师要发挥信息化教具的优势,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黄河故事书籍,扩大黄河教育的影响力。虽然教师无法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但是能够与学生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如打造信息化平台,定期开展黄河故事活动,明确故事主题,让学生搜索相关资料,然后以音频、视频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编的黄河故事成果保存下来,发布到平台上,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进行深入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助于班级活动深入开展。

(三)合理拓展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的本质其实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想加强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此外,小学生意志力较差,容易出现逆反情绪,虽然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事物刨根究底,但如果教师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很容易偏离正确的学习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故事背景,挖掘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将实际与故事情景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内涵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时,单纯依靠课本知识讲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讲故事则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引入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探究欲望。为此,教师在本课引入了“大禹治水”的故事,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同时让学生对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故事演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在没有外界条件的干预下很难对故事表达的思想情感拥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而借助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故事意境,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走进故事主人翁的内心情感世界,引发情感共鸣,丰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情感教育效果。故事演绎是对故事内容的一种趣味展现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文本世界,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提高学习效果。对小学生而言,明辨善恶是非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亲身演绎体验,这样课文中的文字才能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内心愉悦,为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脑力、听力、肢体表现力等,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黄河故事演绎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故事学习效果。

例如,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黄河故事系列丛书》,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演绎其中的黄河故事,首先,要根据故事内容的长短选择演绎部分情节还是通篇演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演绎的角色,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生动还原文本故事情节。其次,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其帮助,指导学生演绎场景的设计以及内容的编排等,提高演绎效果。再次,根据学生的喜好或文本题材需要选择合适的演绎方法,如纯动作表演、纯语言表演以及动作和语言混合表演等,丰富演绎方式,提高活动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后,小组之间互相点评,针对其他小组的表现给出意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相互学习,不仅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能在思维碰撞中理解作品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巧用课堂教育契机,发挥故事德育作用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迫切需要现代教育转变方向,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实现教育科学化。因此,广大教师要肩负起教师职责,将促进教育发展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巧用教育契机,发挥德育作用,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因此,为了抓住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教学法,鼓励学生分享精彩的故事,发挥德育作用。

例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时,仅凭朗读和背诵课文,学生很难感受到万里长征中无数革命先烈克服艰难险阻大无畏的精神。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红军强渡黄河虎豹口”的故事,将举世闻名的抗战故事画面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解说和背景音乐的帮助下,学生不仅认识了长征、读懂了红军,而且产生了强烈的爱国热忱,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汲取优秀的教育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升教育能力和水平,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科学有效的引导。

(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选材偏向于具有生动形象情节的文本内容,语言具有拟人化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学生学习心理需求,普遍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续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能激活学生想象思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学生要熟读课文,对课文情节了如指掌,把握文本中心思想,为故事续写提供情景支持。其次,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如可以选择文章段落结尾或情节转折处。再次,勇敢假设,大胆提出问题,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合理想象,延续某一种可能性使故事沿着学生的思路发展下去,让课文原本的故事情节更饱满丰富,引人入胜。最后,续写完成后,学生要反复阅读,分析故事的合理性,思考故事情节是否符合原文内容的设定,同时,检查用词和语法的使用是否恰当,确保语句连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仍然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为例,有的学生将黄河的继续变化写成了科技故事,在高科技的助力下,黄河已经完全在人们的掌控之中,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有的学生将黄河的继续变化续写成了灾难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警醒等。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七)组织实践探究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习主题

实践活动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正常环节之一,也是黄河故事学习的延伸与拓展,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学习活动,也能丰富黄河故事学习主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故事学习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黄河故事中出现的很多场景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原型,教师可以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比如,调研故事发生的具体经过,理清来龙去脉,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实地考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内涵思想;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实践成果,探讨黄河故事中的人物和内容都包含哪些精神品质。最精彩、最丰富的故事需要学生亲自到实际场景中去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课堂向课外的纵向延伸,还能起到反哺课堂的效果,有助于深入挖掘故事中的情感元素,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故事的方式灵活引入教学,将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展现给学生,延续歷史文脉,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小学段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讲好‘黄河故事’的校本化研究”(课题编号:2022HHZX22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黄河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多彩黄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6
黄河宁,天下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2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黄河』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2
黄河知道我爱谁
当代音乐(2019年2期)2019-06-11 21:17:05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