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慧
(广州博昊勘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岩土工程中使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后,外界环境、施工技术、锚索质量等因素都会对锚索的锚固力产生影响。如果锚固力损失严重,则无法起到加固、保护的作用,不仅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有可能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应用预应力锚索时,一方面要明确锚固力损失机理,进而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小锚固力损失;另一方面又要做好锚固力损失检测,在锚固力不能达标的情况下及时补偿张拉。
1.1.1 土体的蠕变影响
土体具有孔隙率高、易于压缩、天然强度低等特点,嵌入到土层中的锚索在受到较大的荷载时会发生明显的蠕变位移,并带动锚体周边土体流动,导致锚索承载力出现明显下降。以饱和淤泥地层为例,不同荷载下锚索的蠕变曲线如图1 所示。
图1 饱和淤泥地层中锚索的蠕变曲线
由图1 可知,在饱和淤泥地层中,锚索的蠕变变形主要发生施加荷载后的前期。当施加荷载为300 KN 时,在载荷施加的前90 min 内,蠕变量达到了1.90 mm,占总蠕变量(2.59 mm)的73.4%;当施加载荷为600 KN 时,在载荷施加的前90 min 内,蠕变量达到了4.20 mm,占总蠕变量(4.49 mm)的93.5%。横向对比来看,锚索蠕变量的大小与其预应力成正比,即施加荷载越大的情况下,蠕变量越大。由此可得,土层蠕变是导致锚索锚固力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1.1.2 土体的压缩变形影响
受到预应力锚索的影响,土体在受荷影响区域内会产生塑性压缩和相对变为。根据前人研究可知,松散地层的土体压缩量大约在25~30 mm,极限荷载下压缩量最大可以超过100 mm。压缩量除了与施加荷载有关外,与地层的岩土性质也有密切关系,地层越松散的情况下压缩量越大。不同地层压缩引起锚固力损失见表1。
表1 不同地层压缩引起的锚固力损失(单位:%)
嵌入岩石内的锚索,在长期受到较大预应力作用的情况下,锚固段与围岩之间形成一段位移,并且随着位移量的增加锚索的预应力也会持续下降,最终使锚索松动,从岩石中脱出[1]。图2 是某岩土工程中2 根预应力锚索的现场预应力损失测试曲线。
图2 锚固段不同岩体质量与锚固力损失关系曲线
图2 中,7-2#锚索嵌入的围岩属于完整度较好、硬度较大的闪长岩,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其BQ(基本质量指标)值为569,假设锚索锁定后预应力值不变,延续80 h 后锚固力损失仅为12%。9-2#锚索嵌入的围岩属于风化的软弱岩层,经过计算其BQ 值为352,假设锚索锁定后预应力值不变,延续80 h 后锚固力损失达到了58%。
由此可知,在锚固段岩体完整度高、结构面良好,岩体BQ 值较大的情况下,锚固力损失较小;反之锚固力损失较大。
岩土工程中使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加固时,大多采取一边开挖、一边施加锚索的方法,这样在施工期间锚索会受到爆破、地震或者是钻机等多种冲击力的影响,进而造成锚固力损失。尤其是在稳定性较差的松散岩体中进行钻挖施工时,产生的冲击力会导致岩体或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锚索锚固段的蠕变量增加;同时,锚固段受到冲击作用后与岩体之间产生空隙,变得松动,锚固力随之下降。有研究表明,在岩土工程的爆破作业中,当爆破点与锚索体之间的距离<5 m 时,锚索锚固力的损失量是受到相同静荷载下损失量的40 倍左右[2]。这里以某水利工程为例,基于施工需要采取了劈裂爆破作业,对工程边坡锚索的锚固力进行了观测,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某水利工程边坡锚索锚固力变化曲线
由图3 可知,在1 月2日进行爆破后,锚固载荷为900 kN;在11 月2 日再次观测时,锚固力降低为745 kN,观测期间累计下降了155 kN,说明施工爆破对锚固力损失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某高速公路的K26+256~K28+604 段位于丘陵地带,该路段U 型沟谷发育,植被覆盖率高,多年平均降水量1 381 mm。边坡自然坡度36.6~42.7°,一侧坡体有松动变形迹象,另一侧靠近沟谷河流。该路段属于半挖半填露天,有最大高度为90 m 的高边坡。从地质调查情况来看,边坡区地层以侏罗纪熔结凝灰岩为主,岩体裂隙发育,破碎情况较为严重。为保障公路行车安全,必须要对边坡进行加固。原加固方案为“混凝土挡土墙+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联合防护,但是在边坡开挖期间发现多处坡面裂缝,并且锚索钻孔时遇到数次卡钻、突然进尺等情况,表明边坡存在连续的张开裂隙带,原防护方案无法保证边坡稳定,需要重新设计防护方案。结合现场情况,优化后的方案如下:使用预应力锚索进行Ⅰ级边坡加固;Ⅱ级和Ⅲ级边坡在锚索加固的基础上,使用钢筋混凝土格型底梁将外锚头连接成为整体。
现场施工时,为了避免发生牵引式坍塌,施工人员首先进行了坡顶外山体的加固处理。使用机械设备清理掉坡面松动的石块和质量较差的土体后,进行边坡分级。将原来的连续性边坡改为三级台阶式边坡,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开挖。第一级高度为20 m,坡率为0.8;第二级高度为24 m,坡率为0.85;第三级至高边坡的山顶,坡率为0.85。完成开挖后,使用小型碾压设备将土体夯实,形成硬度较大并且表面平整的分级式坡面。然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标记出需要插入锚杆、锚索的具体位置,将砂浆锚杆、预应力锚索插入相应位置[3]。同时,在滑塌体底部设置水平排水孔,不仅能够及时排出坡体径流,还能消除泼面体渗水。在坡脚出砌筑片石混凝土挡土墙进行加固,防止落实掉落到公路上。
本次岩土工程中共布置了470 根预应力锚索,均采用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的极限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 950 MPa。每根锚索有5 条钢绞线组成,锚索长度在20~30 m 不等。根据施工方案,锚索预应力至少要达到750 kN,考虑到存在一定的预应力损失,超张拉10%,即张拉荷载需要达到825 kN。
如前文所述,该工程所在地区的边坡岩体裂隙较为发育,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后需要密切监测锚索的有效预应力,一方面用于检验该加固方案的应用效果和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出现边坡滑塌事故。随机抽选一定数量的锚索,在锚索上安装测力计,抽选数量不低于锚索总数的10%。
本次锚索预应力监测采用的是MGH 型振弦式锚索测力仪,由精密传感器、O 型密封圈、活塞、缸体等组成。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GSJ-2 型电脑检测仪中进行分析,输出结果可直接显示锚索拉力[4]。该仪器的准确率为0.5%,可以满足工程监测需要。这里选取第1#、7#和13#三根锚索,在锚索锁定的120 min 内,每20 min 收集1 次数据,将记录数据统计成表2。
表2 锚固力短期损失速率(单位:kN/min)
由表2 数据可知,3 根锚索的锚固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锚固力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1#锚索的锚固力短期损失速率最快,最开始为0.81 kN/min,在测试结束是下降到0.22 kN/min,2 h内下降了72.8%。
从抽样锚索的锚固力监测结果来看,部分锚索的锚固力损失较为严重,达不到预期的边坡加固效果,需要采取补偿张拉措施,使锚索应力重新达到设计值[5]。这里以其中一根需要补偿张拉的锚索为例,补偿张拉前后的锚固力损失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锚索补偿张拉前后锚固力损失对比
由表3 数据可知,该锚索经过补偿张拉后,锚固力损失值从160.75 kN 降低为7.05 kN;锚固力损失比从19.60%降低至0.93%,这一数据表明补偿张拉取得了显著效果。
岩土工程施工中,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能够显著提高边坡稳定性。但是锚索的锚固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土体的压缩变形、岩体的应力状态、钢绞线的松弛程度以及锚索的施工质量等,都有可能导致锚固力损失进而达不到设计要求,产生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在应用预应力锚索时,应当明确锚固力损失的原因与机理,并通过密切监测锚固力的方式,随时掌握锚固力变化情况,当锚固力达不到施工要求时及时采取补偿张拉措施,确保预应力锚索的可靠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