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中学(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 商福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与教师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致力于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与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迎来了新的教学任务与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灌输的教学倾向,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积极应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新的发展机遇。
课程的核心目标如同教学活动的“风向标”,能够推进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顺利高效地进行展开,保障教学的质量与成果,让学生能够精准抓到课程重点,提高思想认识。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清楚明确地把握课程核心目标,以核心目标为中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使教学活动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标以及学校教学的总体目标相切合,对教学内容、教学路径以及教学环节都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障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让课程的核心目标能够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引导课堂活动的开展。
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为例,这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和平与发展的意识。教师应围绕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针对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与资源引入,让学生能够从课程目标出发理解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科学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思维导图,推动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将关注点聚焦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背诵与默写上,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打压,对知识的感悟也仅仅停留于表面,无法形成深刻的体验,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成果不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成为“过去式”,教师应时刻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保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以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知识的规律。
以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活动为例。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有了教师的铺垫,学生就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更为迅速顺利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理解与记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常呈现出“孤立性”状态,教师对合作式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式学习受到了推崇与倡导,成为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推动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将全班学生依照实际情况与具体学情分为不同小组,并且让学生对自己的任务与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基于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并且以此作为思维的发展起点,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中提高思维能力,让道德与法治迎来新的发展升级。
以人教版七年级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领略到了美好的集体生活,并且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生活对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本节课的任务进行思考:“你心目中的美好集体有哪些特征?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做才有利于建设一个美好集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积极探究、分析纠正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推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显著提高,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动脑,为课堂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讨论与理解,深化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虽然较为基础,但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学生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说教式”课堂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流于表面,无法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品质的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够反作用指导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有利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应用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具体特性,与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件、生活案例进行结合,还原真实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感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魅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并且谈一谈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产生负面情绪的情境,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这一具体情境中,思考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在积极愉快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
道德与法治学科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也应当顺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形成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培养道德情操,增强法治意识与政治认同。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聚焦新闻热点,强化知识的贴合程度,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成果。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整理出最近的时政新闻,并且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分析与打分,推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深度与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时政热点渗透。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课中《中国担当》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清楚明确地感受到“中国担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爱国情怀,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段的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趋势,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推动初中德育课程的新发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都得到切实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