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文
自2015 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后,我国中小学校园内开展的心理咨询就常被称为“心理辅导”。在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中,心理健康教师基于自己的专业胜任力,根据不同来访学生的具体需要选择性地运用相应的理论流派和辅导技术。这种“选择性地运用”就是通常所说的“适配性”方法。心理辅导技术是较为恒定的,方法是对技术的运用,因此方法较之技术而言拥有更多的变化、弹性、独特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方法选择的适配性进行探索,以提升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效能。
本期3 位来访者分别是有着人际关系困扰的五年级女生小雅、有着考试焦虑的七年级女生小木和高三男生大志。虽然他们的困扰内容各不相同,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情绪。3 位心理健康教师分别从自己的受训背景和擅长的理论流派出发,对来访学生的心理困扰的起因和行为表现进行个案概念化,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运用了认知行为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等理论和技术,有机组合形成了有效能、有针对性的个体心理辅导方法。本文基于中小学心理辅导现状,结合3 个案例探寻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方法的适配性要素。
纵观目前我国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的实际工作,以流派为理论基础、以技术为载体形成的常用方法有3类,具体如下。
这是一种依据经典流派技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由于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多为短程干预,且重视家校共育,因而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和焦点解决等理论流派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选用。如心理健康教师对大志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帮助他寻找例外,发现自身的力量和优势,重拾自信,缓解高考前的焦虑情绪;而对小雅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僵化、片面的认知后开展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帮助她减轻人际关系困扰。但是,何时运用“寻找例外”、开展“行为训练”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则需要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敏锐的判断。因而,经典理论指导法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心理健康教师只有进行过正规且系统的学习后,才能形成对适配方法选择的敏锐度。
该方法以某些特定物质材料、设备为载体,助力个体内在的认知、情绪外化,以触发自我觉知、明确问题的根源,提升自我调适能力。沙盘是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中普及性较广的设备之一,此外音乐放松椅和智能生物反馈仪等设备也较为常见。近年来,除了绘画用的彩色纸笔用品之外,玩偶、心理卡牌等用于象征的物品也成为心理辅导室的常备材料。面对因考试焦虑而寻求辅导的七年级女生小木,心理健康教师采用了极具外化效能又能直达内心的沙盘和绘画治疗等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并以此作为心理辅导的支撑性方法。物质设备支持法通常适用于各个年龄群体的来访者,对于中小学生的压力释放具有较好的作用,且对心理健康教师而言易于上手,是开展心理辅导的有力工具。
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在遵守心理辅导伦理的前提下,常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同支持,尤其是遇到心理危机,或者需要转介医学诊断的学生。3 个案例都注重对来访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资料收集,以便于对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小木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征得同意后还与她的父母进行了直接沟通;而小雅的心理健康教师充分运用班级人际关系,在认知调适后及时开展行为训练。系统资源协同法要求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具备对来访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还应具备对来访学生家庭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许多擅长家庭治疗的心理健康教师会直接邀请整个家庭参与辅导,这往往比单独开展家庭教育效果更佳,但这也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未经专业训练就贸然开展家庭治疗,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理论指导和技术稳定的前提下,具体心理辅导方法的使用具有灵活性。选择哪些技术手段提升心理辅导的效能也是有“径”可循的。在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一般可结合心理问题性质、咨访双方特点和专用设备配置三方面进行考量。
主要评估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程度。如果需要转介医院诊断的,则采用医教协同的工作方法;如果是危机干预,则需要启动学校预案,这些都需要各方资源协同完成。经过评估,属于学校心理辅导范围的,在方法选择上还需要结合咨访双方特点和专用设备配置等进行综合考量。
这里从来访学生和心理健康教师两个角度探究适配性的多重维度。
首先,需要考量来访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及心理状况、问题类型、支持环境(家庭、同伴、教师)等因素。如面对高三学生大志目标明确、动机强的特点,心理健康教师决定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人生经验不足,他们的心理问题常与固化、单一、偏激的认知相联系,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在辅导时经常依托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学生的认知,用榜样示范、系统脱敏法等行为训练方式为学生赋能。再如,在五年级女生小雅的咨询中,心理健康教师发现小雅的主动求助意愿较强,而僵化、偏激的认知是调整她心理困扰的关键点,在家庭支持环境不足的前提下,努力营造良好的咨访关系,以角色扮演为载体,先调整认知再采用榜样示范、强化等技术,帮助小雅掌握沟通技巧,获得良好的辅导效果。
其次,需要考量心理健康教师本人的个性特点、是否存在多重关系等伦理因素,以及与胜任力相关的因素,诸如受训背景、擅长的理论流派和咨询技术等。如同样是面对考试焦虑的来访者,小木的心理健康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借助沙盘帮助小木看到焦虑背后的原因,大志的心理健康教师则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帮助大志寻找例外,重获自信。而对于一个有认知行为治疗受训背景的心理健康教师,通常会采用认知调整和系统脱敏等技术开展辅导。因此,面对同样的来访者,不同的心理健康教师会根据自身专长选取不同方法开展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辅导专用硬件设备可以有效地提升辅导效能。在中小学校,沙盘游戏、绘画作为辅导方法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有助于弥补学生心理辅导时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不足,有利于启动自我觉察。这些专用设备与材料的参与,需要心理健康教师有足够的专业胜任力。小木的心理健康教师在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借助沙盘设备,辅助绘画技术,为小木营造“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以“非言语的支持”帮助小木看到焦虑背后的原因。绘画材料、沙盘等设备具有评估、游戏、训练和治疗等功能,但如果心理健康教师缺少专业培训,那么只能使用游戏功能,而无法发挥其他功能。
综上所述,学校个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帮助形式,这常常体现在“一生一方”上。我们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心理困扰,并僵化地使用理论及技术,即使面对存在同样心理困扰的学生,考虑到成长环境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也应采用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法,这是个体心理辅导发挥作用的关键。心理健康教师在选择辅导方法之前,首先要注重建立信任、尊重的咨访关系;其次要细致地收集相关资料,对学生的心理困扰进行精准的个案概念化;再次要与来访学生共同商定辅导目标,并介绍可能使用的辅导方法;最后,在辅导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适时调整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