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峰 陈钰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素有“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着通州近百年来的教育发展。“三生德育”作为张謇“大生”思想的赓续,不仅是对张謇教育思想的创新,更是区域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三生德育”,即“指向生命觉知的德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包括心理健康、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等;指向生活适应的德育,培养包容的人格,包括法治观念、行为习惯、社会公德等;指向生长内驱的德育,培养高尚的人格,包括理想信念、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等”,三者既拾级而上,又彼此融通,全方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春日的午后,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爱聆健心房”内,一对师生面对面坐着。
“蔡老师,我快要精神分裂了,学习也受到影响,你快帮帮我吧!”女孩双手抱着头,眼泪汪汪地说。对面的蔡老师静静地倾听着女孩的诉说,逐渐理清了女孩的“心”事:常常控制不住要“拿”同学的东西,从一开始“拿”食物,发展到现在“拿”钱,不“拿”心里就不舒服,“拿”了之后又非常自责。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走歪了,就赶紧纠正方向。”蔡老师没有批评,而是温柔地安慰着。蔡老师为她量身定制了心理辅导方案,要求她每周来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两次心理辅导,并邀请女孩的父母参与辅导,同时联系女孩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经过多次心理辅导和多方的配合助力,女孩慢慢调整过来,全身心投入学习。2022 年,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给蔡老师打来电话:“老师,谢谢您,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获得自信和尊严。”
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将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以心育德,强化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南通市蔡志红德育名师工作室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根据不同类别学校的实际,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用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除了学校和工作室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工作,南通市通州区还在全区域内推进“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要求各中小学校畅通“5·25”心理成长热线,开展适宜的团体辅导活动和特色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级中学举办“从心出发,为梦远航”心理漫画比赛,学生的一笔一画,既是内心世界的折射,又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倾力推出“家庭教育云剧场”,将教育理论融入生活情境,以系列情景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开展“宣讲—展播—体验—交流”主题周活动,通过专项培训,提升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接受度。针对中小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南通市通州区教体局还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发了近50 个心理疏导专题,通过“通州微教育”平台向全区师生推送;借助“同心圆家长学校”,推出“助力孩子走出虚拟世界”“高三家长怎样帮助孩子释放压力”等50 多期家校协同课程。
2021 年5 月20 日,江苏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批示:“通州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南通市通州区六个‘全覆盖’织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值得全省推广。”2022年11月24日,在南通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集中评议阶段,南通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顾清组长用“实”“融”“专”三个关键字点赞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阳光穿过树叶,透过窗户,洒落在工作台上。几个女孩或穿针引线,或手持剪刀修理流苏,或拿尺子比画着,一旁的教师时不时指点一二……这是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布艺工坊”社团日常活动的场景。社团活动室后的展览区陈列着学生的作品,色彩缤纷的鲜花、形象逼真的瓜果、惟妙惟肖的卡通人物。
“走进布衣工坊,我的手变巧了,心更静了,学习压力也小了许多。疫情防控期间,我一边上好网课,一边用家里的废布料进行创作,这既调整了心态,丰富了生活,也提升了我的审美情趣。”“我以前连扣子都不会钉,但是经过社团的学习,现在我能把家里的废旧衣服利用起来,做成装饰画,真是太有成就感了!”“谁说男生不会干针线活?我也有一双灵巧的双手,最近老师表扬我做事比以前专注多了!”学生们自豪地讲述着自己和社团的故事。
学校美术教研组长王晓华老师告诉我们:“布衣工坊”是学校撬动教育变革的杠杆,语文、历史、科学、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均融入艺术课程,社团活动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学校成立了“生态研究”“文化研究”“综合研究”“创新研究”四个项目组,引导学生用废旧衣物制作“布艺”作品,定期向全体学生征集并分批次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提升学生的环保理念,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实现了“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成长”的目标。
学校初三(6)班学生小高自信地向来校参观的教师介绍:“这是我们小组设计的作品,是用蓝色土布拼贴的农耕时代、大生码头、大生纱厂钟楼、纺织女工、张謇先生肖像等,把南通元素完美地融入艺术创作中,将江海文化的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寻访老街、走进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办棉纺厂的过程。我们搜集部分老照片作为参考,先设计初稿,然后收集各式花纹、颜色深浅不一的零碎蓝印花布,历时两个多月才完成,虽然过程艰辛,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学到了很多。”
2021年12月,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选送的“布艺工坊”展演作品《布艺》荣获特等奖;2022 年6 月,学校“布艺工坊”纪录片《快乐布艺 浪漫生活》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第五届《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特别节目中亮相。
在通州,所有学校都依托各级各类社团,借助多元开放的课程建设,在提高德育实效的同时,努力丰盈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的书法课程,以书法为载体,引导学生规范汉字书写、体验汉字之美、增强文化自信,教育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写出方方正正的人”;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的“小鲁班”社团课程,在量、裁、锯、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专注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新时代工匠精神;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的葫芦科艺课程,集科学、文学、艺术及劳动教育于一体……
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陈玉校长在《让家校共育赋能“双减”落地落实》的主题报告中发出号召:“以‘3+X 共育行动’培养新时代‘新三好’少年,即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儿童。”“3+X 共育行动”倡导每日完成“三好行动”,即阅读好、锻炼好、劳动好,“X 行动”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自家家庭条件开展个性行动,如艺术好、科学好、劳动好……以此丰富“在家做好孩子”的内涵,拓宽“新三好”学生素养评价维度。五育并举的教育创新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长们常常欣喜地晒出全家共读、齐做手工的温馨瞬间。一位家长特意向班主任电话致谢,因为班级的“爱老陪跑”活动让他们全家老少每晚有了难得的交流时光,散步时大家有聊不完的话题,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一名学生传来小提琴独奏比赛的捷报,因为“双减”的落地,他不仅拥有了充裕的练习时间,而且有父母的耐心陪伴与真诚鼓励,每晚大家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愉快地度过。
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的“新三好”家校共育课程贴近时代主题,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创新了立德树人新样态,丰盈了德育工作的内涵。目前,全区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队,强化家庭教育在学生品格提升中的作用。2021 年5 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被评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示范区。
自项目实施以来,针对区域内中小学校的分布特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分别以13 个教育集团牵头学校为基地学校,对标“三生德育”建设目标,在整体推进德育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多校联动、城乡共建、资源共享、特色自建的生动局面。“三生”育德,蓄势而发。承续百年文脉的通州德育工作,立足于开发并统整区域德育资源,指向中小学生的生命觉知、生活适应和生长内驱,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包容的、高尚的人格,绘就了“三生德育”的育人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