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20 08:21徐萌徐茜妍李成龙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7期
关键词:科学家研究生育人

徐萌 徐茜妍 李成龙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2022 年10 月16 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1],对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急需思考如何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2]。科学家精神蕴含的鲜明价值内核与大学生创新教育内容息息相关,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宝贵的教育资源[3]。大力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并将其融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4]。

一、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一)增强学生爱国精神

科学家精神要求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将这种家国情怀融入创新人才培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学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5]。

(二)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科学家精神鼓励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把这种精神渗透到创新人才培养中,可以激励学生甘于坐“冷板凳”、敢于突破“卡脖子”难题、勇于做“挖井人”,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智力支撑[6]。

(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家精神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7]。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创新人才培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索未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应对日益复杂的科学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

(四)培育学生科研道德

恪守科研道德是科学家精神的基础。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科学家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科研观念,有益于遏制学术失范现象,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8]。

(五)发挥团队协作作用

科学家精神强调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融入科学家精神,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助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繁荣发展[9]。

(六)培养学生育人精神

科学家精神强调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创新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扶持后辈的品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社会和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0]。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办学使命,将科学家精神贯穿辐射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强大精神力量,培育新时代符合中国国情、传承中国思想、具备中国风格、体现中国气派的创新型人才[11]。

二、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以爱国奉献为精神之魂,凝望许党报国情怀,心系祖国不负时代要求

以党为舵,足践为行,开展支部党日活动,不忘初心坚定爱国奉献。学生党支部联动教师党支部开展“守正自信永葆初心,创新自强勇毅前行”主题党日活动,参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学习新四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和黄桥人民一心拥军勇毅向前的奉献精神,感受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迎难诞生、为国战斗、向现代化进军的光辉历程。

以师为朋,德高为范,邀请学院优秀导师,专业思想锚定爱国奉献。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主题公开课,从中国近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发端引入,展示以民族复兴为使命的奉献精神;从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局面展开,论述新中国成立时杰出科学家投身国家建设的爱国情怀;从改革开放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延伸,讲述自此“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时代科技强国梦想[12],引领青年学生主动担起报国为民、赓续创新奋斗的的时代重任。

以业为精,实干为勤,联通学院杰出院友,职业方向笃定爱国奉献。一代代化院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在各行各业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学院公众号开设“院友风采”专栏,举办百名院友谈初心使命活动,分享他们鲜活的奋斗故事。以本学院本专业实例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导向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激励学子砥砺前行,将榜样力量转化为不懈奋进的强大动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二)以敢闯会创为精神之钙,凝注勇攀高峰心怀,创新引领助力攻坚克难

弘扬诚信严谨的科研文化,引导研究生端正学术态度。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深化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名师优生为标杆,以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为媒介,发动多元育人,打造良好学术环境。组建专家宣讲队伍,围绕“以信立人,以诚治学”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教育讲座,呈现老师们严谨治学、诚信为本的学术态度,给予青年学子可亲可感的榜样力量,塑造严谨学术之风;开展“春风化语”优秀学子共话学术道德活动,借优秀学子之口,积极传播正能量,引领积极向上的风气。

提供兼容并包的科研空间,激发研究生拓展创新思维。对内举办叶脉书签制作大赛、材料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大赛、妙手生“化”化学创意征集大赛等,丰富学院科创活动,浓厚学院科创文化氛围,积极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对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用激烈的比赛竞争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用实践的真刀真枪磨练动手能力。

交流旷日累时的科研经验,助力研究生提高学习效率。开展系列研究生科研技能提升分享交流会。结合“科研心得、实用科研工具、期刊投稿经验”等主题,讲解X-MOL、SCIHUB、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文献管理工具使用技巧,结合实例演示如何使用Solidworks、Multiwfn、VMD 等多种软件进行绘图。直系学长学姐结合实际案例,为低年级研究生带来实用普适的经验分享,助力研究生学习科研效率的提升。

(三)以协同育人为精神之桥,凝眸甘为人梯胸怀,赓续血脉呼唤时代新人

筑牢校内外科技交流平台。依托学院博观讲堂,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组织“青年导师有约”“博士大讲堂”“日常学术沙龙”“专家学者学术论坛”70 余场,积极为学生拓宽学术视野。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旦大学开展“赓续红色基因,讲好时代故事”高校联合宣讲活动,以时代故事感召学子善思笃行的科创理念和学以报国的信念。

筑牢典型模范展示平台。在学院公众号开设“每月一星”专栏,分享“江苏省三好学生”“校长奖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先进事迹,发挥朋辈优秀榜样引领作用,传递学生楷模精神。组建以学生骨干、优秀党员、典型代表为主的高水平宣讲队伍,设立下拉式宣讲菜单,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典型示范为导向,传递青春蓬勃力量,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氛围。

筑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平台。学院军工精神研习团扎根中国大地、筑牢军工底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省吉林一中、四川省乐山市沙坪镇中心小学、贵州省水城县营盘乡营盘小学、新疆102 团学校等多所大中小学携手共建“对话大国重匠”思政课堂。用实际行动践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学生注入强有力的红色基因,埋下“择己所爱,择国所需”的种子,让使命担当薪火相传。

三、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与启示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打造“许党报国讲奉献”“求实创新敢攀登”“青蓝接续树典型”三个主题版块的系列活动,深入挖掘科学家的时代内涵,实现科学家精神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通过推进科学家精神可视化、人格化、具象化、实效化,形成了“学术立院,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塑造了学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科研创新精神。2022 年度,学院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200 余篇,专利150 余篇,在影响影子10 以上的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 余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学院在科创赛事上也是收获满满,获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 项、银奖1 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国赛铜奖4 项、省赛二等奖3 项、省赛三等奖1 项;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 项;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颗粒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2022 年江苏省研究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实践大赛二等奖1 项,形成了良好的科创育人格局。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以科学家精神融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从理论梳理和实践探寻双角度深度挖掘科学家精神中的创新因子,有效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人才培养资源紧密有序的融为一体,是新时代、大背景、泛资源形势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探索,为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效借鉴。

猜你喜欢
科学家研究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假如我是科学家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