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锐嘉 倪蒹葭 刘亚萌
“密斯”大师风格生成图
“贝聿铭”大师风格生成图
2023年被称作“AI平民化元年”,随着ChatGPT-4和Midjourney v5的发布,普通人初尝AI红利,在新工具加持下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但这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失业潮的担忧。
记者采访了三位使用AI工作的普通人:他们是建筑结构工程师、广告导演和大学老师。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不是真的吃到了AI红利?有了AI,工作是更卷了,还是更轻松了?他们的行业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何斌博士,一级注册结构师,AI建筑设计使用者
我从事建筑结构设计20多年,主要做城市更新和豪宅。2023年是AI的大年,市面上突然出现很多建筑行业的AI设计软件,比如房地产开发的画图AI,结构的计算AI,还有单体建筑画图的AI。其实这些技术研发是几年前就开始了,借助ChatGPT的热点才引起更多人讨论。以前我们接到一个别墅改造的案例后,会在网上给客户找大量的意向图,很生动具体。但核心问题是,意向图里的房子毕竟不是业主的房子。所以传统办法就是我们做模型,出效果图。
做模型的周期长,一张图就要画两三天。而且速度慢,人工画图一次只能画一张,不可能批量做十张、二十张让对方选。因此成本高,几天人工成本少说也要几千元。
模袋云是一个建筑行业的AI画图软件,做别墅设计用得比较多。两三年前他们就开始研发了,一直在做内测,AI模块不久前才正式开始对外公开使用。在这个小程序里,设计师把建筑的简单图形导入后,不到一分钟就能出一张效果图,而且还能选择风格。里面有几个大师的风格可以选择,比如安藤忠雄、贝聿铭、扎哈·哈迪德、柯布西耶等,而且还可以生成多张图供你选择。
相比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国外制图网站,这个小程序的训练库针对性强,基本都跟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有关,背后的研发团队也比较了解建筑行业的痛点。
但也因为新,所以也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资源把它“喂”出来。但它进步也很快,可能过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使用体验又完全不一样了。
培养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是很不容易的,不光要学习艺术方面的设计,还有建筑的结构,还要学建筑史这样的社会学科,还要掌握建筑大师们的风格,所以说建筑师很难培养。
以前我们本科教学都是用教材,在书里面学比如贝聿铭的风格,看他很多案例,提取他的风格的元素进行模仿,创作周期很长,但现在有了AI,你可以很快导出贝聿铭风格的设计图片。
2023年整个建筑行业都不太景气,特别是我们土木工程方面,希望学生要平衡专业的知识学习和技术应用,把重心放在方案的创意和输出上。
说到底,AI现在更多是个工具,设计的核心是创意,所以我认为至少在未来的5—10年里,设计师都无法被AI替代。
伍哥,39岁,广告导演,Midjourney使用者
我目前在上海做广告导演,之前做了15年摄影师。Midjourney确实是快,它让我的工作变简单了,但同时会增加我的工作量,也会让我一个人承担原本一个团队才能做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在接到项目之后,出一个视觉方案,里面包括脚本和视觉参考图,这个一般是插画师手绘的黑白线稿,以及氛围图。方案设计前我会在网上找视觉参考图,这部分也是最费时间的。有一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了Midjourney,我当时很兴奋,马上就在第二个的项目里试用了一下,它有点颠覆我的想象。
伍哥用Midjourney 导出的脚本视觉图
之前的线稿和氛围图现在可以用Midjourney一个软件搞定,不仅节省了前期制作成本,而且提升了效率。
对于客户,他们可以在拍摄前期就看到一个具体的影像参考,包括人、景、物、光、色和构图,甚至是最后想要拍出的理想画面。
Midjourney的工作方式对我来说也很友好,我用自己的语言对它描述我想要的画面,它就会开始高效地为我工作,结果大部分是令人满意的。而且它不是傻瓜式的,Midjourney的参数设置非常具体。比如前阵子我做的香薰广告的案例,故事发生在大山脚下的一个房间里,女主角是个漂亮的女孩子,我就会输入:一位美丽的女孩坐在窗边,旁边的茶几上摆着我们的香薰产品,早上的气氛,柔和的光,窗外远方是群山,写实风格,参数设置为:ue5引擎,8k分辨率,-- ar 16:9, -- v5,然后点击生成。
不到一分钟,它就会按照我的叙述生成4张视觉图,我可以在里面选一张我觉得最接近的,然后再让它生成4张,直到得到我最满意的那张为止。
如果想要个帅哥,网络上建议输入韩国男生,这可能和kpop的文化有关。
整个行业对于Midjourney的出现都是很兴奋的状态,但对未来也有焦虑,尤其是插画师朋友,听说已经有些插画师的工作被Midjourney等AI工具代替了。
我担心AI的这种高效,不但不会减轻中国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反而会助长资本的贪婪性,不断压榨年轻人的劳动力。原本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项目,因为AI,未来可能会被要求1天内交付。
小许老师,西安民办高校教师,ChatGPT使用者
我现在在大学当老师,我教的这门课叫《文化创意与策划》。
我最开始关注到ChatGPT是因为一个学生,有一天上课我让学生们讨论一个创意产业的案例,他一直低着头,我问他在干什么,他竟然在用AI软件查我问的问题,他还把ChatGPT推荐给我,他觉得这可能对我的工作有帮助。
后来我又遇到第二个学生也在用ChatGPT,他主要是在做副业赚些生活费,工作主要是做PPT。有了ChatGPT,他就把客户的要求输入进去,输出的内容调整一下就能直接用了,每个PPT能赚个100—200元。其实上学的时候我也做过一段时间副业,参加工作后就停了,但我对副业还是很感兴趣的,我就更想研究这个东西了。
我开始会担心AI给出的东西会不会太傻瓜,但结果比我想象中好很多。学生后来教我注册和使用ChatGPT,我发现真的可以帮助我备课,大概提高了我30%—40%的备课效率。
在AI 时代,人和工作的关系会有非常大的改变
ChatGPT有几个方面对我很有帮助:
1.ChatGPT很擅长生成框架,给出要点。比如我让它帮我设计一个《文化创意与策划》的课程,主题是西安城市文化IP,它直接对西安这个中国的非一线城市进行分析,给出西安的建筑、城市资源、风土人情等内容的回答,我觉得很厉害。
2.完成规章式“任务”。我习惯用它生成的内容查漏补缺。比如我们学校跟西安会展集团有合作,让我们老师提意见,有些项目条例都是很标准化的文件,有时候我没耐心一条条看完,我就会输进去看它给我什么答案。有时候它确实会给出我没考虑到的意见,很有帮助。
3.ChatGPT很擅长内容整合,以前搜索引擎需要来回搜索的内容,现在能直接给我们。比如我们老师需要写的课题,之前需要搜索很多参考资料、论文等,现在都省下搜索的时间了。
我有时候会担心我输入的问题都太聚焦太本土化了,它可能会给到一些比较老的数据,但实际上我问过它关于西安特色小镇这种已经非常聚焦、非常细分的问题,它提供的数据也都是比较新的。
我也是最近一两个月才开始用ChatGPT,偶尔问问它我感兴趣的话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主流社会认为女性应该要结婚,它怎么看。
我也曾经用过别的AI聊天机器人,它们会有劝导女性去结婚的倾向,但ChatGPT给我的回复比较客观,它表示是否结婚应让女性自己做决定,也会列出一些结婚的利弊,是一个开放式的回答。
我觉得AI短时间内不会替代教师。AI肯定是有自己的优势在,但教育行业是注重过程的行业,结果甚至没那么重要,尤其我们现在使用设计情景的方式教学(PBL教学法),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就更难被替代了,但是随着AI的发展还是会有所担心,未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教育方式或许会有所转变。如果教师不能提升相关能力,还是面临着“被优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