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亮
(泉州市食品药品认证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福建泉州 362000)
加大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力度,保证人们日常生活有序进行,防止发生集体性中毒等不良现象,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对此,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食品安全基层管理机制,引入PDCA 循环,使其能够全面覆盖于各个角落,解决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PDCA 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含义,P 代表计划(Plan),活动前期的规划,包含工作目标和方针等;D 代表执行(Do),借助现有信息资料,对实际操作方法和方案针对性设计,再展开具体运转,从而落实计划内容;C 代表检查(Check),全面分析计划执行的效果,掌握所存在的问题;A 代表处理(Act),科学处理检查存在的问题,肯定良好之处。若PDCA 循环后存在未能解决的问题,仍需要开展下一个循环[1-2]。
现如今,伴随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且在国家提出各项政策的背景下,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得到改善,相关人员提高重视程度,根据规章制度展开工作,明确管理的要点和核心,严厉打击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对相关人员展开严厉处罚。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管理阶段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当处于食品流通环节时,由于部分食品对储存条件的整体要求高,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食品发生变质等不良现象,以生鲜食品为例,流通阶段需要做好温度调节工作,但多数商家为了节省资金而忽略温度把控。此外,现有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处于落后状态,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部分法律法规条款指向不清晰,执法主体较为复杂,使部分人员钻取条款漏洞。
同时,食品安全监测内容呈现复杂化特点,对人员的需求量大,但多数基层部门工作人员较少,不仅增加人员工作压力,还导致各项工作无法同步进行,降低食品安全监管效果。
在PDCA 循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相关部门成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同时根据主要工作内容实行岗位责任制度,由队长统一安排每天的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安排、培训内容、工作总结等。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合理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以及人员考核制度等[3]。
部门领导组织所有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系统化阐述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相关内容,促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同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落实相关制度和规定。此外,要求食品经营者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更换健康证,工作服装符合要求。
管理机构定期检查实际食品经营情况,且与经营者展开深度沟通,检查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看、闻、摸”等方式,全面检查食品质量,总结并及时指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阶段存在的问题。
部门领导深度分析和总结检查结果,逐一向管理人员说明。对于值得表扬部分保留,对于不足之处共同探讨根本原因,再实行下一个PDCA 循环。
食品安全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灵活运用PDCA 循环法,促使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落实。由于我国食品市场经营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幅度提高,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对此需要从建立管理机制方面入手,发挥PDCA 循环的利用价值,合理充实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内容。
(1)计划(P)。当地相关部门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食品日常防控、食品安全问答表等文件,统一管理内容。
(2)执行(D)。食品经营者端正工作态度,认识到保障基层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能够根据所经营食品的种类,落实政府部门各项要求,实现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促使各项政策制度快速落实,缓解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的可行性。此外,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采取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激发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力度。监管部门工作过程中,借助安全知识检查表,向经营者传递关于基层食品安全的知识,提升食品风险防控力度。
(3)检查(C)。监管部门采取不定期和定期混合检查模式,全面审查不同类型食品安全问题,综合分析食品安全管理效果,再委派工作人员记录整个检查流程,便于准确记录现存问题。
(4)处理(A)。管理部门总结问答表的内容,部门领导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对现存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大幅度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力度。
每种食品存在的风险各不相同,食品安全控制方式大相径庭,需要各个经营主体结合实际情况,多角度探讨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全面排除食品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提高对基层食品经营主体的各项要求,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借助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将各种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内。
(1)计划(P)。管理机构结合工作经验,参考相关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善食品安全培训表和日常检查问卷、食品风险知识调查表等。
(2)执行(D)。食品经营者根据自身主营类型,申请相对应的调查表,以此科学判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度。正常经营过程中,经营人员应按照要求每间隔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填写问卷。
(3)检查(C)。经营者仔细分析回答错误的部分,了解自身的薄弱之处,再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学习,再每间隔一段时间重新测试,检验自学效果。或者参与相关食品安全培训课程,展开系统性的学习,达到提高基层食品安全防控意识的目的。
(4)处理(A)。管理者机构参考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多角度分析经营者问卷内容,总结经营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并记录,之后在日常工作中重点检查此类内容。
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明确了工作的核心内容,显著提高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且由于日常工作任务较多,导致管理机制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鉴于此,注重PDCA 循环的运用,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根据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内容,科学划分工作内容,制定较为完善的检查表,再由部门领导督促管理人员完成检查表,综合分析各项数据,调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项目[4]。同时,定期优化检查表,宣传新的管理标准,提高执法的合理性,若部分管理人员不理解执法依据,采取线上或线上专题培训。
(1)计划(P)。基层食品管理机构起到带头作用,制定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检查表,采取突击检查、定期检查的方法,并及时融入新的执法要求,提高检查表的有效性。
(2)执行(D)。部门领导监督管理人员过程中,根据检查表具体要求考核人员,一旦发现个别人员不理解等情况,需采取微课培训方法,促使基层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各项内容。
(3)检查(C)。监督机构不定期考核基层管理人员对食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参考评分标准及时指出不足之处,以便于真正掌握基层监管效果,对于不足之处要求其快速整改。
(4)处理(A)。当监督机构考核后,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根据考核结果,归纳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利用微课堂深入培训。此外,整改并优化调查表内容,培训方式和内容也需调整,还应听取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保障基层食品的安全性属于一项全民任务,需要人人加入进来,贡献一份力量。同时,由于社会经营主体众多,食品风险多样化,分散性较强,若仅仅依赖于相关部门难以实现精准管理,需要精准找到市场、政府、公众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发挥公众的力量,由政府部门构建框架,制定可行性较高的社会治理目标,完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机制,促使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有效落实。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监督员工作期间,由于专业能力较差,对食品安全知识内容了解少,导致难以精准发现食品安全风险。且基层人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清楚具体反馈方法,无法处理食品安全风险。鉴于此,应利用PDCA 循环方法,不断提升社会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按照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开展监督[5]。
(1)计划(P)。管理机构遵守简单易懂的原则,制定方便操作的食品安全检查表,方便基层工作人员理解内容,下发至每个经营者手中,使其针对性地改善经营阶段的问题。
(2)执行(D)。社会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参考检查表内容,不定期检查食品经营实际情况,若发现一些细节问题,即可第一时间与经营者沟通,而若发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则应与当地管理机构取得联系。
(3)检查(C)。市场监督部门根据社会监督人员的反馈情况,立刻与相关经营人员沟通,核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做到全面管控食品安全问题。
(4)处理(A)。结合消费者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管理机构进一步细化食品安全检查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人员的力量。
综上,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食品安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对此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保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利用PDCA 循环方法,精细化管理整个流程,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人员的综合能力,细化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精准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