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2023-09-19 00:49王莉英冯海叶鲁娅娜董大伟
内蒙古林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内蒙古

王莉英 冯海叶 鲁娅娜 董大伟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加强湿地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中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湿地保护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自1992 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积极履行公约责任,参与国际交流,与各缔约方进行广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实践和制度创新,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成为全球湿地保护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346.93 万公顷,是全球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扩大湿地面积。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党的二十大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七彩湿地 张金河

当前,世界面临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共同挑战,保护湿地是逐步化解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我们要科学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服务新常态,全面提升湿地保护建设发展水平,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内蒙古湿地保护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全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内蒙古共有湿地380.94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占全区湿地面积的86%。其中,森林沼泽70.17 万公顷,占18.42%;灌丛沼泽21.48 万公顷,占5.64%;沼泽草地183.66 万公顷,占48.21%;内陆滩涂93.81 万公顷,占24.63%;沼泽地11.82 万公顷,占3.10%。

1.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通过持续努力,内蒙古湿地保护和修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了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湿地用途监管、退化湿地修复、湿地监测评价体系、湿地保护修复保障机制等重点工作,为全区发展湿地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全区有国际重要湿地4 处,自治区重要湿地59 处;国家湿地公园55 处,自治区湿地公园8 处。已初步建立湿地保护体系,对保护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禽栖息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日益突出,湿地保护被纳入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土地利用等重要规划,有效促进了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2.湿地保护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第一,健全法律法规。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湿地名录管理办法》。第二,开展资源调查。2017 年,内蒙古开展了泥炭沼泽碳库资源调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全区泥炭沼泽碳库资源及其环境的本底状况。第三,实施湿地保护补助项目。2010 年以来,全区共实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和湿地保护奖励等项目184 个,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湿地保护资金8.6 亿元,地方配套1.1 亿元。以上举措促进了湿地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全面提升了湿地科研能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全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新时代,内蒙古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湿地分级管理为基础,推进重点区域湿地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湿地保护和修复各项举措。

1.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

当前,各级林草主管部门肩负着湿地保护的重大责任。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落实机构编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专业技术性较强,要经常开展各项专业培训,增强湿地保护人员业务素质。

2.强化依法治湿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始终把抓落实放到首要位置,规范湿地用途管控,守住湿地生态红线,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天上看、地面查”全覆盖的湿地卫片执法体系,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

3.强化项目管理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多元化投入的湿地保护修复政策,以湿地保护和功能恢复为目的,积极申请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湿地保护资金,实施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改善湿地生态状况,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4.强化重点区域保护

积极探索构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等“湿地一张图”,聚焦国家(国际)重要湿地、自治区重要湿地及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积极申建湿地公园,科学编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提升湿地的保护管理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湿地管理体系,使全区的特有物种、基因资源、重点湿地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全面系统的保护。

5.强化科普宣教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和公众号、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保护成就。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湿地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事业。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向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倾斜,使当地群众了解并支持湿地保护;同时,对湿地保护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典型地区进行专题报道,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使湿地保护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6.强化科技支撑

在强化湿地保护管理的同时,努力解决科技力量薄弱问题,拓宽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渠道,探索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科研成果,推广有利于提高巡护、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及湿地修复与治理的科技成果,切实增强湿地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处理好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各级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争取当地人民群众支持湿地保护、参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理解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合理愿望,积极与当地社区合作探索有利于湿地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影响湿地保护的前提下,不与人民群众争利益,形成共同保护、共同受益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内蒙古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爱在内蒙古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