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近10年国内外老年肌少症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3-09-19 01:34邓欣彤周静杨滨旭宫静杨怡菲张咏梅
上海护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肌少症发文研究

邓欣彤,周静,杨滨旭,宫静,杨怡菲,张咏梅

(1.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肌少症目前被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肌肉力量减退和/或身体机能降低的衰老综合征[1]”,是运动医学及骨科领域常见疾病。肌少症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20%,在8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50%[2]。“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3],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肌少症患病人数将逐年上升,加剧跌倒、骨折、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等负性事件发生的风险[4]。Janssen等[5]研究显示,肌少症带来的不良结局增加了美国医疗卫生系统35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老年肌少症发病机制、疾病诊治等相关问题仍在探索研究中,但国内外关于老年肌少症研究领域的发展速度、前沿热点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国内外老年肌少症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多视角比较国内外在老年肌少症研究领域上的差异,揭示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优势及不足,从而使我国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老年肌少症研究的热点、趋势及发展方向,为后期广泛开展肌少症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以(“老年或”OR“老年人”)AND(“肌少症”OR“少肌症”OR“肌肉减少症”OR“骨骼肌减少症”OR“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OR“增龄性骨骼肌肉疾病”)为中文检索式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进行检索;以(“aged”OR“elderly”OR“old people”OR“advance age”)AND(“sarcopenia”OR“sarcopenic”OR“less muscle disease”OR“muscle mass”)为英文检索式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1月1日,时间跨度为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语种限定为中、英文。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和会议摘要、编辑材料、报纸报道、研究生论文。最终在CNKI和WOS中分别获得文献592篇(全部为中文)和19 186篇。

1.2 分析方法 采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先将19 778篇文献以“download_.”txt格式导入,点击“for-mat conversion”将数据转换为软件可运算的标准格式。本研究将“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时间选择2012-2021年,其他参数不变,分别对发文量、作者、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发文量 近10年来国内外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国外发文量以每年约500篇的速度稳步增长。国内发文量在2012-2017年较少,均为50篇以下;2018-2021年发文量明显快速增长,2019年后突破了100篇。见图1。

图1 国内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近10年发文量趋势图

2.2 发文国家 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中国、巴西、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德国。其中,美国与欧洲多个国家间合作较为密切,以4 805篇核心文章成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日本(1 787篇)、英国(1 606篇),中国以1 264篇位居第5名。国内建立合作关系较多的为韩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分析研究国家可知,中心性排名前5的分别为英国(0.11)、德国(0.10)、法国(0.10)、西班牙(0.07)、美国(0.06)。

2.3 发文机构 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8篇)、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8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6篇)。合作关系较为密切的科研团队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研究团队,其他机构相对比较分散,相互之间联系较弱,合作较少。国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256篇)、巴西圣保罗大学(249篇)、美国匹兹堡大学(194篇)。中心性较高的3所机构分别为美国国家老年医学中心(0.7)、瑞典乌普萨拉大学(0.7)、中国香港大学(0.6)。各个研究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同的联系,为推动肌少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4 发文作者 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频次排名前10位的作者见表1,其中心性均小于0.01,缺乏影响力高的作者。国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频次排名前10位的作者见表2。

表1 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发文作者及所在机构

表2 国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发文作者及所在机构

2.5 研究热点

2.5.1 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 剔除与主题词相关的“肌少症”关键词,梳理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频次与中心性最高的前10位关键词,见表3、表4。

表3 按词频排名前10位的国内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关键词

表4 按中心性排名前10位的国内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关键词

2.5.2 关键词突显分析 对国内、国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进行关键词突显分析分别得到6个、25个突显关键词,见表5、表6。

表5 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中的6个突显关键词

表6 国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中的25个突显关键词

2.5.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国内、国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别形成11个和10个聚类。见表7、表8。

表7 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标签

表8 国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标签

3 讨论

3.1 国内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分析 近年来,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仍属关注度较高的热门领域。由图1可知,国内在肌少症研究领域尚处于初步阶段,2012-2013年发文量仅为个位数,2018-2021年发文量约占发文量总数的80%,发文量较前每年平均增长15~20篇,2019年突破100篇。由此可见,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分析原因,可能与我国“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与需求无法获得保障,全社会为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迈入快车道而不断健全养老体系有密切关系[3]。结合图1和表2来看,肌少症的研究在经济水平发达且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发展起步较早、关注度较高,发文量呈逐年有序增长趋势。其中美国发文量位居世界第1且中心性较高(0.06),其研究方向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近年来,尽管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发文量不断增加,但其中心性仍较小(仅0.01)。中心性代表研究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中心性越高代表该研究被更多的研究者认可,其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就越重要[6]。分析原因,可能与国外高产作者以及科研机构间合作联系较为紧密,且美国等发达国家因经济发展较为完备,能够形成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关[7]。相较之下,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质量的影响力有待提高。由表1可知,国内高产作者以及科研机构间合作联系较为分散,且大多为单一机构内的封闭合作。综合发文量、中心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团队较为活跃,但缺乏与其他机构或团队的交流与联系,也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团队与学者。由此可见,国内对老年肌少症的研究不够深入,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增进相关团队之间的合作,同时建立多学科相互合作,不断深化对肌少症的研究。

3.2 国内外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利用文献、词汇或者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并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由表3、表4可知,国内老年肌少症相关研究聚焦于对骨骼肌功能、肌力、筛检方式、患病影响因素及生活质量等的探索分析,处于疾病诊断评估阶段;国际上此领域较为热点的关键词为肌肉质量及功能、患病群体的预防/干预/康复、氨基酸在肌少症中的作用机制等,表明国际上对肌少症的研究已深入发展至干预预防阶段了。突显词是指共现频次突然增次的词汇,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突显来探索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7]。由表5、表6可知,在国内研究中,肌肉功能爆发的持续时间最长,骨骼肌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关键词;在国际研究中,肠道微生物群、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工作负荷、共识更新、住院等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关键词,提示国内学者对肌少症的关注度不够深入。相关高频关键词形成的聚类分析可提示该研究的热点。由表7、表8可知,国内对老年肌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骼肌肉功能、干预措施、患病率影响因素等方面,国际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骼肌肉功能、代谢综合征、慢病与肌少症的关系及其生存现状以及老年人群患病率筛检等领域。说明老年人肌少症对其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应当予以重视。

3.2.1 罹患老年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老年肌少症的发生风险与衰弱、胰岛素水平异常、维生素D缺乏、肠道菌群失调、住院治疗等有关,患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肾脏疾病需透析的患者及绝经前妇女是罹患肌少症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肌少症与衰弱密不可分,衰弱会导致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紊乱,后者参与了促进运动对骨骼肌可塑性的必要过程[8]。胰岛素具有促进肌肉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胰岛素水平异常已被证明可降低骨骼肌肌量,诱发老年肌少症的发生[9]。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失调[10],蛋白质[11]、氨基酸[12]、维生素D及钙剂摄入不足与肌少症密切相关[13]。人类肠道有数以万计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影响维生素合成、改变脂质代谢、调节生长和免疫等,导致肌少症的发生[14]。维生素D可通过稳定矿物质水平,改善肌肉健康,在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增强肌肉收缩功能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15]。绝经期妇女因雌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骨吸收和形成之间不平衡,造成骨丢失,从而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16]。

3.2.2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和诊断 肌少症是因肌肉功能减退和肌力下降引起的肌疾病,会增加老年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导致不良结局的发生,使用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定期观测老年患者骨密度、骨骼肌质量是老年肌少症的研究热点。以往研究报道,低肌力和活动能力下降与老年慢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并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17],因此关注老年慢病群体并进行早期衰弱筛查,对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肌少症的评估和诊断尚无统一标准,筛检结果可能会因不同地区、种族、人群而有所差异[18]。肌少症的诊断应全面考虑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19]。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生物电阻抗是测量骨骼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此类器械成本高、不便移动,不适用于大样本检测。步速、握力及下肢肌力等指标更便于观察、测量和量化,能直观反映骨骼肌质量及肌功能检测的结果[20],是判断肌少症干预效果的“金标准”。

3.2.3 老年肌少症的干预管理 目前,临床上没有以肌少症为适应证的药物治疗方案,个体化的抗阻运动和营养干预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公认的可有效干预老年肌少症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运动干预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对逆转肌少症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有明显效果,国内学者程悦等[21]、沈睿等[22]、闵文珺等[23-24]分别对老年肌少症的运动干预及营养干预进行最佳证据总结,但该证据还未在临床中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各机构和研究者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拓展研究的深度、广度,实现跨学科和跨地域合作;医护人员应更加关注老年肌少症人群的宣教及其对疾病共同管理的参与性,提供个体化与群体化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和护理方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家庭的经济及医疗负担。同时,在老年肌少症临床实践研究和学术发展领域,致力于寻找属于我国本土化的老年医学健康发展形式,为老年肌少症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新思路。

4 小结

老年肌少症目前已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肌少症筛查方式仍缺乏统一的认识,逆转肌少症症状的最佳干预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患病率的影响因素还需国内外研究者和机构继续深入分析;同时,国内研究机构间需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今后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由于CiteSpace V软件无法实现对中文文献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因此未描述中、英文文献被引文献及被引期刊,对文章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②由于CiteSpace V软件对文献数据库的局限,不同数据库的文献不能合并分析,因此,本研究仅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文献进行分析,且语种设置局限于中、英文,可能存在选择偏倚。

猜你喜欢
肌少症发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校园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