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 娴 王 豪
(1.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江苏 苏州 215028;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在人体器官当中,有许多对称性的器官,但存在不对称功能性行为,例如左右利手。人类的眼睛本身存在差异,我们称之为“优势眼”。优势眼概念最早在1593 年由Porta 提出,他将优势眼概念定义为两眼中选择性注视视线方向眼睛[1]。在1903年,Rosenbach 是第一个讨论眼优势的人,他认为尽管每个人的两只眼都接受着同等或者不同等的视觉信号,但是,大多数人的双眼中会有一只眼占主导地位的[2]。
视觉优势可以分为注视优势、运动优势和知觉优势[3]。其中注视性优势眼在国内外关于优势眼的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如果无特殊说明,本研究采用注视性优势眼。
双眼之间存在着机能的不等性,在深度知觉中可以体现出来,优势眼较非优势眼在深度知觉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种差异性可在后天的社会事件中形成[4]。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于不同物体远近的知觉。同时在双眼视物时,优势眼起到主要的调节作用,其原因在于睫状肌静态张力的增加,表现出更加明显的调节反应[5]。
苏州大学防控近视团队提出通过将近视防控任务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发适合各年龄段的体育活动防控近视方案,达到防控近视的目的[6]。团队发现专门化设计的体育活动可改善儿童青少年睫状肌调节能力,促进动态视力良性发展[7]。
睫状肌帮助人眼对任何距离的物体进行动态、精准、快速的视觉聚焦[8]。睫状肌训练是视觉训练的一种,也称为调节功能训练。为达到延缓近视进展的目的,通过有效的调节功能训练,给予相应的用眼干预,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双眼调节能力。双眼之间存在的差异,给我们提出了研究的方向,优势眼与非优势眼在不同的干预方案中的改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
纳入实验分析的样本共179 名。KVA 主导干预组共89 人,DVA 主导干预组共90 人。入选标准:无病理性疾病,无学习认知障碍,且具有正常的操作能力,可以完成篮球、足球练习以及测试。
1.2.1 训练方案
本研究中KVA 主导干预组采用KVA 主导干预方案,即在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通过呈现远近视标在受试学生眼前前后移动,受试学生通过“视远视近”来促进睫状肌的调节,促进动态视力的提升。DVA 主导干预组中采用DVA 主导干预方案,用以验证对非优势眼的改善视力效果,方案旨在通过呈现视标在受试学生横跨眼前左右移动,锻炼受试学生眼外肌的追踪能力,以达到防控近视的效果。具体实验方案见表1 和表2:
表1 KVA 主导干预方案
表2 DVA 主导干预方案
1.2.2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1)裸眼远视力
裸眼远视力检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15 33),视力范围值在4.0-5.3 间。测试开始,受试同学依次遮盖左眼、右眼进行测量。若受试同学佩戴眼镜,测试时需摘掉眼镜。
(2)动态视力
动态视力的检测采用XP.14-TD-J905 型动态视力检测仪。测试前,受试同学在无环境干扰的场地下,坐于仪器前,单手放置于遥感处,将双眼贴近于视物孔并向内看。测试开始,仪器内的“c”型字母视标向受试者的双眼靠近,受试者需要观察“c”型字母视标的缺口方向,并将遥感仪器摇至相应的方向,以测量动态视力水准。
(3)优势眼测定
制作一张中心拥有直径为3cm 洞口的硬质卡片。检测时,受试者伸直双手并手持卡片,双眼通过中心洞口注视6m 处的单个视标。检查者依次遮盖受试者的左、右眼,当遮盖左眼,受试者的右眼能否继续透过圆孔观测到视标,若无法继续观测到视标,那么优势眼则为左眼。当遮盖右眼,受试者的左眼能否继续透过圆孔观测到视标,若无法继续观测到视标,那么优势眼则为右眼。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数据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性,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配对样本T 检验,检验标准设为:p<0.05
2.1.1 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的实验测试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3 可知,优势眼裸眼远视力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结果(P<0.05);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结果(P<0.05);动态视力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结果(P<0.05)。
表3 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的实验测试指标的变化
2.1.2 D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的实验测试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4 可知,优势眼裸眼远视力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结果(P<0.05);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结果(P<0.05);动态视力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结果(P<0.05)。
表4 D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的实验测试指标的变化
2.2.1 KVA 主导干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变化情况
通过表5 可知,前测数据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数据显示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的变化
2.2.2 KVA 主导干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变化情况
通过表6 可知,前测数据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数据显示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的变化
2.2.3 DVA 主导干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变化情况
通过表7 可知,前测数据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数据显示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
表7 D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的变化
2.2.4 DVA 主导干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变化情况
通过表8 可知,前测数据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数据显示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较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8 D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的变化
2.3.1 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的组间比较
通过表9 可知,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后测较前测有显著性提高(P<0.05);D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后测较前测有显著性提高(P<0.05)。
表9 不同干预组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的变化
通过表10 可知,KVA 主导干预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后测结果较前测结果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DVA 主导干预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后测结果较前测结果有显著性提高(P<0.05);
表10 不同干预组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裸眼远视力的变化
通过表11 可知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较DVA 主导干预组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DVA 主导干预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较KVA 主导干预组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
2.3.2 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的组间比较
通过表12 可知,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后测较前测有显著性提高(P<0.05);D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后测较前测有显著性提高(P<0.05);
表12 不同干预组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的变化
通过表13 可知,KVA 主导干预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后测结果较前测结果有显著性提高(P<0.05);DVA 主导干预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后测较前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3 不同干预组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的变化
通过表14 可知,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改善效果优于DVA 主导干预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VA 主导干预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改善效果优于KVA 主导干预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4 实验后不同干预组优势眼、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的比较
睫状肌和眼外肌共同发挥调节作用,使得眼球视近物时可使视网膜获得清晰图像[9]。调节理论认为,近视发生的依据一方面是长时间的视近导致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使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并可能引发痉挛,从而导致脉络膜变形,血容量减少,失去原有的弹性,最终导致巩膜变形,从而引发近视。另一方面,眼外肌是眼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和下直肌,当双眼长时间凝视时,由于收缩压力的作用,眼轴长度增加,从而引发近视[10]。睫状肌和眼外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调节功能发生紊乱,睫状肌发生痉挛。
本研究结果显示KVA 主导干预方案与DVA 主导干预方案的共同点在于通过提高动态视力,从而改善裸眼远视力。此前的研究验证KVA 主导干预方案的科学性,殷荣宾等人发现[11],强化动态视力的开放式运动技能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高六年级学生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张玉军等人发现,[12]附有动态视觉任务的体育锻炼对儿童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中KVA 主导干预进一步验证了此方案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
DVA 主导干预方案尝试性地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附加对眼外肌进行调节训练,以达到防控近视的目的。在体育锻炼中常发生扫视运动和追随运动[13]。当睫状肌紧缩时,它会向内牵拉眼睛壁,形成向内的压力,而眼外肌的运动牵拉形成的张力可以抵抗这种压力,从而减缓眼内压的重新分布,保持眼球内压力的均衡,从而改善眼球内各组织的供氧、代谢和发育,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维持眼轴长度,进而有效提升视力[14]]。
两种方案目的在于通过专门化设计的视觉训练方案提升受试者动态视力,从而改善受试者裸眼远视力。孙雷[15]验证了裸眼远视力可以通过动态视力预测,并强调动态视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儿童裸眼远视力这一观点。本研究中优势眼与非优势眼之间存在差异,KVA 主导干预组的结果显示裸眼远视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裸眼远视力改善效果较非优势眼更好。同时,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好于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从结果上看,KVA 主导干预方案更加适用于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优势眼动态视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裸眼远视力的改善,而非优势眼改善效果不及优势眼,原因可能在于实验的方案原理和在视觉活动中优势眼、非优势眼所发挥作用的不同所导致。KVA 主导干预方案强调视远视近,充分发挥了优势眼在视觉活动中的优势,优势眼睫状肌调节功能改善,促进了动态视力的提升。
DVA 主导干预组的结果显示裸眼远视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同时,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的动态视力好于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从结果上看,DVA 主导干预方案更加适用于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DVA 主导干预通过对眼外肌的训练,使得非优势眼的眼球的运动方向范围增大、速度增加,促进非优势眼的血液循环,保持眼压平衡,缓解睫状肌紧张以及眼轴增长。通过合理的视觉训练,改善儿童动态视力,促进儿童整体视功能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针对两眼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不同视觉干预方法,缓解优势眼、非优势眼的眼部肌肉疲劳和僵直状态,避免发生视疲劳以及眼病,充分刺激优势眼与非优势眼各自视觉细胞,通过调整优势眼与非优势眼视力的程度,使两眼视力接近均衡,从而能达到改善视功能的效果[16]。
从研究结果上看,两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均得到改善,但组间优势眼裸眼远视力实验后数据比较并未发现显著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在于,第一,两种方案的侧重点的不同,KVA 更加侧重于睫状肌功能的调节训练,DVA 干预方案侧重于眼外肌的追踪能力,而在目标人群可能更多属于调节性近视,调节性近视的主要原因睫状肌产生痉挛,改善睫状肌调节功能这是KVA 主导干预的主要功能。第二,优势眼可能在视觉处理中优先权,在视觉搜索任务中表现更好。针对D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也得到提升的原因在于任何开放式运动技能都无法进行纯粹的DVA 和KVA 运动,或多或少包含DVA 和KVA 两种模式。第三,实验后期受到疫情影响,未完成规定强度的视力干预,导致两者并未发生明显差异。
通过不同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前后变化,发现DVA 主导干预组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产生显著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本研究专门化设计DVA主导干预方案有利于非优势眼视力的改善,发挥了非优势眼的特长。在KVA 干预方案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证明优势眼在此训练中占主导地位,非优势眼并未得到等量效果。但两种方案间实验后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未产生显著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在于,第一,DVA主导干预方案在原有强度基础上可能需要更多的训练频次才能达到效果。第二,KVA 主导干预中非优势眼虽处于弱势,但也能达到与DVA 主导干预方案中相等量的效果,第三,动态视力的量变尚未引起裸眼远视力的质变。
动态视力方面,两种方案实验前后数据都有显著性的提升,说明两种方案对于双眼调节功能均存在着积极影响。KVA 主导干预组中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表现优于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证明了在远近调节训练中,优势眼承担主要的调节任务,负责肌肉调整,参与注视,非优势眼进行相应的反射运动,以维持双眼融合[17]。DVA 主导干预组中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表现则优于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原因在于眼外肌的训练对于优势眼调节功能的影响并未达到理想效果,所获得刺激强度不及KVA 主导干预组。非优势眼视力的改善一定程度上预示了DVA 主导干预符合非优势眼的调节机制。
KVA 主导的体育教学和DVA 主导的体育教学对四年级学生的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均有积极影响;两种方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KVA 主导干预方案有利于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DVA 主导干预方案有利于非优势眼裸眼远视力不良人群;动态视力改善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未外溢到裸眼远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