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灵靖 陈建先
【摘要】经济学存在一个基础的假设——理性人假设。传统的该假设认为理性人是自私、逐利且摒除了情感因素影响的人,他们会权衡利弊做出最优的选择。理论经过发展成熟,引入了心理因素,认为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人们是有限理性的,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红楼梦》作为反映社会世情百态的百科全书,反映了不同阶层的经济主体的理性人思维。书中小人物们如贾芸、金荣母亲、刘姥姥等就是理性人的代表,他们计算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从而规避风险、获得收益。而故事中上层阶级的贵人们显然是有限理性的,资源的丰富让他们拥有了受心理因素影响的底气,他们不须细细打算,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由此可以得出:越是小人物,越是缺乏资源,越是容易做出理性的抉择,成为合格的“理性人”。
【关键词】《红楼梦》;经济学;理性人假设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5-012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37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了构思精巧、意蕴丰富的《红楼梦》,也正是由于不同的传抄版本、遗憾的残缺章节、充滿暗示的谶语、无法确定的人物结局,让各种红学研究趋于白热化。从清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到民国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再到现代张爱玲、周汝昌等学者的红学分析,学界热衷于红学研究。而随着自媒体的兴盛,《红楼梦》爱好者们各抒己见,发表从各角度对《红楼梦》的解析。由此可以得知,红学已然成为一门“显学”。鲁迅先生曾评价《红楼梦》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由此可见,《红楼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堪称清初世情的百科全书,这也给不同解读者以不同的切入分析角度。而经济学家们则运用专业的知识来分析《红楼梦》,出版的作品中较为知名的就有张麒《红楼梦经济学》、陈大康《荣国府的经济账》等。这些作品从经济学视角切入分析《红楼梦》情节,既丰富了《红楼梦》研究的视角,又更新了红学在当代研究的气象,也为读者解读《红楼梦》以新思路。
自古红学研究多是从宝、钗、黛这三人切入,或是研究贾府的主子们:贾母、王夫人、李纨、王熙凤、贾琏、探春、惜春等的性情为人,抑或是被尊为“副小姐”的大丫鬟们,如鸳鸯、平儿、袭人、晴雯、紫鹃等,而其他角色多半是湮没在《红楼梦》人海中的“小人物”,由于作者对他们着墨较少,因此为他们出书立传的少之又少,但是,细细品读《红楼梦》,就能够发现“小人物”朴素的经济思维中闪现的“大智慧”。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切入,以《红楼梦》中的小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得到结论:小人物的行为更符合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他们能够利用十分有限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说越是小人物,越是缺乏资源,越是容易做出理性的抉择,成为合格的“理性人”。
一、《红楼梦》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模型中一个基础的假设,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说”的延伸。其认为:首先,经济决策的主体是自私的,即人们的行为以利己主义为准则,是为了趋利避害。然后,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完全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但受限于自身的教育、视野和格局,也许理性人认为的是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可能并不是最优解,仅仅是短期内的盈利或是可能损害整体利益,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行为是符合理性人以自身利益至上的假设。
细细品读《红楼梦》,会发现这类理性的小人物如同光中的尘埃,无处不在。他们谨小慎微,努力在夹缝中汲取生命的甘露、渴求日光的垂怜。他们擅长于用理性人的思维审视自己、审视时机,再通过细细地盘算,分析其中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最后充分利用好资源,以小博大,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做出合乎理性的决策。可以说小人物是理性人的典范。曹雪芹洞悉世情人性,因此书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因文章篇幅有限只能分析几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分别是贾芸、金荣母亲以及刘姥姥这三位小人物,他们的例子充分诠释了为什么越是小人物,行为就越接近理性人假设。
二、从《红楼梦》故事中洞见经济学
(一)贾芸找工作:小成本赢得大买卖
贾芸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是贾府没落的旁支子弟,宝玉比他小四五岁却认他做儿子,他也要低眉顺眼地赔笑道:“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比起贾府的主子们,他可以算是标准的小人物,需要仰赖高贵亲戚的鼻息,渴望通过打打秋风,获得一份像样的营生。空缺的职务是有限的,但贾府人丁兴旺、子孙繁茂,像他一样的子弟数不胜数。他第一次询问贾琏,得到的回答是:“前儿倒有一件事情出来,偏生你婶子再三求了我,给了贾芹了。”这透露出两点信息:第一,贾芸肯定不是第一次向贾琏打听,求贾琏给个营生,但是由于对于上位者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贾琏没有放在心上;第二,贾芹的母亲更有身份抑或是他通过贿赂的手段,提升了自己的优先级。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这是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所有理性人都会通过自身资源配置想方设法地获得更大的利益。如何精确的分析和理性的投入,以获得最为优化的结果即得到稀缺的资源,是贾芸这位“小人物”需要思考的关键。
贾芸权衡思量再三,得出一个主意:求告他的舅舅——卜世仁。开香料铺的舅舅是人如其名,不仅不顾亲戚的情义,没有同意贾芸的请求“冰片麝香每样赊四两,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而且还臊了外甥一顿,说他没有正经事,不懂得算计。其实舅舅的做法十分符合下层百姓的“理性人思维”:外甥既没有正经工作,信用不牢靠,又不工于心计,让他赊账的风险大收益小,怎么看都不是理性的选择。因此,贾芸试图调度自己的资源即亲缘关系宣告失败,就像他自己说的“巧妇难为无米的粥”,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本投入就难以取得可观的回报,也就是说没有显贵亲戚们看得上的礼物,就难以“插队”得到好的差事。
眼看差事落空,但贾芸幸运地碰见了仗义且醉醺醺的倪二,他醉得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竟然不要利钱赊给了贾芸大笔银钱,这无疑是使得贾芸的人生柳暗花明的转折。通过这笔钱,贾芸买到了香料,得到了一笔能够以小博大的成本。
理性人贾芸作为小人物,所拥有的一切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失败风险会让他无法承受。所以在投入资本之前,审慎分析、理性决策、趋利避害是十分必要的。他分析道:一来给人摊派差事是内府当家管事奶奶的职责;二来贾府众人皆知凤二奶奶把揽着府中管事的权力,在采买银钱等事项上话语权强过琏二爷,因此,想要获得差事,求凤姐才是资源最大化的理性抉择。
而且贾芸向凤姐求职的话术也是经过精心设计、投其所好。他洞悉了凤姐喜好名利权势、看重银钱的特性,便不直言目的,通过奉承凤姐迂回地达到目的:他假称开香铺的朋友要出门,把香料送了他,“因此我就想起婶子来。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这样的奉承讨好十分婉转自然,饶是凤姐这样人情练达的人物也觉得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欢喜,夸奖他“说话儿也明白,心里有见识”。贾芸通过理性的分析,较低的成本投入,准备了一份投其所好的礼物,从而提升了自己在“上级”心里的优先级,进而增加了自己获得稀缺资源的可能性。
果不其然,不日,贾芸就得了个种树的肥差。成本投入仅仅十几两,却得到了二百两的回报以及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可以说是小人物理性分析后取得的极大胜利。他的每一步都审时度势,走得谨小慎微,从而资源得到了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二)金荣母亲胡氏:忍一时风平浪静
说到金荣,可能部分读者对他都没有印象,他只在书中的第九回、第十回出现过,至于他的母亲,甚至没有留存姓名,书中只称呼她为胡氏。
“贾家之义学,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而金荣此人就依附在义学中读书。一日,学中的老师贾代儒不在,于是命令贾瑞暂为理事。而金荣与秦钟的纠纷就始于秦钟和学里生得妩媚风流的男子“香怜”举止亲密,于是金荣就调笑道:“有话不明说,许你们这样鬼鬼祟祟地干什么故事?我可也拿住了,还赖什么!”这惹得秦钟恼羞成怒,向贾瑞告状。但偏生贾瑞此人“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他正因为昔日好友薛蟠和香怜交好而冷落了他感到不忿,于是他“虽不好呵斥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贾瑞的支持使得金荣更加得意,得寸进尺地说了许多闲话。
但秦钟着实不是好招惹的角色,他的“靠山”十分强大,也就是说他可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资本雄厚,所以轻易招惹不得。他是蓉大奶奶的弟弟、是宝玉的座上宾,又因为生得玉雪可爱而受到贾母的喜爱,所以他受委屈了自然有人为他出头。贾蔷于是挑拨了宝玉身边第一得用的小厮茗烟几句,从而引发了学堂的一场混战。待到仆人们赶来制止这一场闹剧时,秦钟已经被他们伤到了,秦钟哭道:“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而作为靠山的宝玉怒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有人家来的,咱们倒来不得?我必回明白众人,撵了金荣去。”
作为学中代理的贾瑞怕事情闹大了,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来求宝玉和秦钟息事宁人,宝玉要求金荣赔不是才肯罢休。金荣先是不肯,但架不住賈瑞和学里几位好友一同劝他。金荣此人和资本丰厚的秦钟不同,他能进贾府义学里是因为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是他的姑妈。茗烟在一旁煽风点火时曾说:“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的主子奶奶。”金荣的姑妈好歹也是主子奶奶,却需要靠借银子、依附贾府嫡系亲戚过活,还被诸如茗烟这样受宠小厮轻视,这实在难以让侄子金荣有足够的底气与秦钟叫板。金荣本身作为没什么资本的小人物,通过理性思考、再三权衡也只能对现实低头,与秦钟作了揖,还被宝玉逼着给秦钟磕了头,才了结此事。
但金荣此人不如上一节所分析的贾芸那样圆滑机巧、高瞻远瞩,回家以后觉得很是不服:秦钟也不是贾家的子孙,和他一样倚仗着姻亲身份在家学中读书。且明明是秦钟“不行正经事”,和宝玉、香怜勾搭被自己撞见,怎么结果是自己作揖磕头赔罪,一番分析后又想去闹起来。幸好金荣的母亲胡氏此人十分聪明识时务,为长远的利益可以牺牲眼前的小利,她劝儿子不用争一时的意气:“你姑妈千方百计地向琏二奶奶跟前说了,你才得了这个念书的地方。若不是仗着人家,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的起先生?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再者,不是因你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什么薛大爷了?那薛大爷一年不给不给,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你如今要闹出了这个学房,再要找这么个地方,我告诉你说罢,比登天还难呢!”方把冲动的儿子给劝下来。
胡氏分析得头头是道,低头也是她作为“小人物”多年生存的智慧。请先生需要一笔束脩,作为无权无势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况且学里的茶饭都不用交钱,这为家中省了不少的嚼用,且儿子在学堂里还能结交权贵、积攒人脉,为家里带来利益,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胡氏经过缜密的成本利益分析得出结论:儿子进学堂投入的是人情的维系成本,也就是和他的姑妈璜大奶奶时时往来、搞好关系,他们本就是亲戚,有血缘的维系,这投入的成本是极低的。但是,如果离开了贾家的学堂,失去的则是金钱、教育资源以及强大的人脉。金钱损失尚可以衡量,但是人脉资源的损失是隐性的不可估量,但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胡氏当机立断,让儿子吞下委屈,忍一时风平浪静,为一时的意气丢掉学堂的资格绝对不是理性人会做出的选择。作为小人物,可调动的资源本身匮乏,因此一举一动必然要经过仔细的权衡思考,以做出最优的决策。
(三)刘姥姥进贾府: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故事重要的线索,她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刘姥姥是那么的市井、粗俗,两次进贾府都大出洋相,被贾府众人肆意地玩弄取笑,展现出底层艰难求生的小人物形象。但纵观全文,放低姿态正是刘姥姥的处世哲学、人生智慧,这一理性的举动极大地改善了刘姥姥一家的生活境遇。
初次进贾府是刘姥姥为生计做出的妥协,豁出这张老脸去打秋风才有可能让一家人生活好过些。刘姥姥的女婿狗儿祖上昔年与凤姐之祖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因此两家算是转折有亲。因家计艰难,狗儿在家里乱发脾气,刘姥姥便劝女婿道:“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刘姥姥作为小人物由于自身资源的匮乏,于是十分擅长发现与配置资源,金陵王家和自家女婿只是祖上有些许关系,但是为了能获得一点利益,但是一点资源都不能够放过,有希望就要去尝试。女婿狗儿十分动心,但男子比不得女子在内宅走动方便,且又拉不下脸求人,便叫刘姥姥去跟凤姐的陪房妈妈那里走一趟讨要人情——昔年狗儿曾经帮周瑞买地出了不少力,因此可以换取进贾府见主子们的机会。狗儿这是将积攒的人情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调动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以获得收益。
而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安排下,经过重重关卡终于见到凤姐。她先是被富贵的景象所震撼,将凤姐的贴身丫鬟平儿认作姑奶奶,惹得众人哄笑,后又被凤姐居高临下地调侃:“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又内涵刘姥姥一家“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面皮薄的人早就不堪其辱了,但是刘姥姥却忍住羞耻,不达到目标不放弃,向凤姐苦求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只得来奔了你。”一番冷待后凤姐拿出二十两打发了这祖孙俩,虽然这点钱对于富贵人家不算什么,但对姥姥一家来说实在是一笔巨大的意外之财,足以让他们富足地度过这个冬天,因此刘姥姥“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了些粗鄙的感谢之语,拿着银钱欢天喜地地走了。刘姥姥只是走了一趟、卖了个人情就收获了大笔银子,这投入产出比不可谓不高。
若是像他的女婿狗儿那般“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不懂得盘算,又“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拉不下脸面,刘姥姥就不能够想方设法地利用人脉资源,求到贾府去搭上这门毫无血缘的“亲戚”,在贵人面前露了脸。更不会有第二次进贾府后得到贾母的接见,被邀请同游大观园的机遇。在这一番因缘际会下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好处。可以说正是有第一次进贾府对显贵亲戚的低姿态求靠,才让她的人生际遇有了神奇的转变,经过了权衡利弊,低成本的投入取得的是高收入的回报。
三、思考与结语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绝对理性的,这一假设不是十分严谨,1978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有限理性说”,即人的理性只能实现“比较满意”而不能实现“最优”。而卡尼曼和弗农用心理因素来解释非理性行为的原因,补充和发展了有限理性说,从而产生了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认为现实中的人是普通人,在许多方面行为可能是理性或者是接近理性的,也有许多非正常的心态,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这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小人物与普通人相比,能够减少心理因素的影响,做出更加理性的抉择。
在《红楼梦》中,贵人们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资源:秦可卿去世时,薛蟠大手一挥就把王爷才能用的棺木送做人情;贾赦一掷千金让贾琏替他买下几把扇子;贾母随手把俄罗斯进贡的雀金呢子披風给宝玉和宝琴;就连丫鬟晴雯都能随便撕毁主人的扇子取乐;而丫鬟秋纹作为下人竟不会使用戥子称量出一两银子。这些生活在富贵乡的人们拥有丰厚的、可供挥霍的资源,他们拥有为情绪行为买单的能力,因此后果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承受的,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非理性的行为。但小人物不同,对他们来说,受情绪影响的非理性行为可以说是奢侈的、有巨大风险的。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他们必须谨小慎微,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获取资源,审慎地进行抉择和理性地处理风险,只要稍有不慎就能让生活坠入深渊。生存的压力让他们必须自私,必须理性,必须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宗旨,在他们眼里卑微、低姿态、忍耐、阿谀奉承都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没有好坏之分。
《白毛女》中有一句经典的俗语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从《红楼梦》的角度解读,“奸计”可以理解成小人物为了生存,通过理性分析做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有时会损害他人利益或是集体利益;“良心”则指的是富人们拥有受情绪影响的底气,可以做出损害自身利益惠及他人的行为,但是这微小的利益损失对于富人来说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由于资源存在不均衡,对于富人来说,受情绪影响的非理性行为是常态的,但对小人物来说,理性思考才是生存的关键。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越是小人物,行为就越接近理性人假设。
参考文献:
[1]张麒.如果让经济学家曼昆读《红楼梦》[J].博览群书,2021,(09):121-127.
[2]张麒.《红楼梦》演绎的经济学原理[J].博览群书,2020,(07):38-41.
[3]胡军利.《红楼梦》中的经济学[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03):87-90.
[4]梁小民. 《红楼梦》中的转型经济学[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10):86.
[5]潘天群.博弈论中理性人假设的困境[J].经济学家,2003,(04):99-104.
[6]胡文彬.当经济学家进入红学[J].博览群书,2019,(12):81-83.
作者简介:
许灵靖,第一作者,女,福建南平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等。
陈建先,通讯作者,男,福建莆田人,数量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反腐败与经济增长、卫生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