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杰瑞·艾伦·福多(Jerry Alan Fodor)是当代西方最杰出的心灵哲学家,他通过对人脑表征世界之机制的假想式的系统论述,把基于心理主义前提的目的论预设植入了符号系统中,从而建立了一套的意义叙事模式。在这一叙事框架中,福多对盛极一时的意义整体论进行了梳理和批判。通过对福多理论原理的剖析,可以清晰地获知福多的理论框架建立在心理学存在的脆弱前提下,消解福多的理论前提,能够更为合理地审视意义整体论。
【关键词】心理主义意义叙事;意义整体论;心理主义意义理论的剖析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3)35-0074-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23
福多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心理主义哲学家,以心灵本原为默认前提,福多在人的头脑内部构建了先天的符号赋值系统,为意义问题的回答构建了目的论预设。进而基于这一理论前提对倾向于实证主义的意义整体论进行了概括的批判。考察福多的意义理论原理,福多的意义理论以心灵存在为前提预设,消解福多的理论前提,能够更为合理地审视意义整体论。
一、福多意义理论的原理简介
福多是一位坚定的心灵哲学家,他的哲学始终坚持心灵本原质的立场。基于这一立场,福多在人的头脑内部构建了一套先天的表征系统和一套先天的计算系统,并利用先天的计算系统预设了目的论语义,从而奠定了福多解答一般意义问题的理论基础。
福多认为,有机体头脑内部先天地存在一套表征系统,这一套表征系统先天地具有表征自然事态的所有符号。表征系统先天地存在于中心系统中,先天的概念模板储存在表征系统中,一个表征的生成是自然事态满足了表征系统的进入条件从而被表征系统选择的结果。因此,表征系统中的先天概念符号是自然事态的因果标记。对于每一个心理表征M来说,它的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来自自然事态,事态S为心智表征M提供真值检验;“而对于每一个事态S来说,S需要满足M的进入条件才能进入M获得M的表征。” ①“M表征S随S作为M的真值条件而外延相同。” ②这一理论原理被称为心的表征理论(Representational Theory of Mind,简称RTM)。
表征系统是先天存在的,自然事态通过刺激因果协变地引起心理的表征,先天概念系统因果对应地归纳自然事态,先天语言单位与能进入表征系统的自然事态单位一一对应。因此,表征系统就成了一个桥梁,它联结着中心系统和自然系统,“对于所有的命题p与主体S而言, S Bs that p,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心理表征C*” ③。
表征系统负责信号的无损接收。而在表征系统内部,存在一套先天的计算关系CR,“对于有机体O和任何命题P,存在关系R和心理表征MP。MP意谓P;O相信P当且仅当O具有与MP的关系R” ④,这一关系R便是计算关系CR。CR是表征系统和yes-box之间的信号输入和整合过程,它负责将表征系统输入的物理信号合计为能被核心装置识别的计算符,并将其整合结果输送给核心装置;CR的核心装置是yes-box,yes-box中储存着先天概念模板,作为自然语言概念的原型,福多认为,“概念模板属于某个概念好的示例,它是前概念表征,是概念的原型” ⑤;先天概念按照模板原则构成先天语言——思想语言,作为自然事态的先天标记。yes-box天生于有机体的头脑中,它是CR信号输入的中心处理器,是负责筛选和储存CR计算结果的信念盒。而CR对表征系统接收到的信号的整合转译,是以符合先天语言模板为前提进行的。这一理论原理被称为心的计算理论(Computation Theory of Mind,简记为CTM)。
当自然事态因果协变地启动表征系统以后,RTM将接收到的物理信号传递给CR,CR随之被启动。CR随之启动之后,以yes-box中存储的先天语言为加工标准,将RTM输入的物理符号转译成能与yes-box中存储的先天标记进行吻合度对比的计算结果,进而提交给yes-box。最后,由yes-box对CR的提交结果进行取舍判定,如果CR的计算结果能在yes-box的先天储存模板中找到对应项,那么该计算结果被选择,输入符号进入yes-box中被归纳到其对应的先天标记中;反之,如果CR的计算结果在yes-box的先天模板储存中没有搜索到对应项,那么对应计算结果不能启动yes-box,该计算结果被yes-box判定为no而予以抛弃。
福多通过先天表征系统和先天计算系统的独断设定,在人的头脑内部建构了承载目的论信念的选择装置,奠定了他心理主义的语义理论基础。
二、意义整体论的背景
福多认为,单个命题的意义归因困难催生了意义整体论,意义整体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地位,但是面临信念问题时有难以逾越的困难。
福多认为,一种语境依赖的命题赋值前景催生了意义整体论。福多论证到:“当一个意向系统使得P的语义值与Q的语义赋值相关时,我会说P是Q的认识联络(对于此事这个系统来说)。其重要的方面并不在于命题语义值之间的客观依赖,而是该主体假设这些依赖是什么。现在,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引入意义整体论学说。意义整体论是这样一种观念:一个命题态度的同一性——明确地说,意向内容——是由该命题的认识联络的整体性决定的。” ⑥
福多认为,整体论的引入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地位,但是对信念的解释并不充分,福多说:“现在,在语言哲学中,意义整体论具有被接受的理论地位的某种特征,如果我们选择与意义整体论共存,大概我们也会得到被一个意向概括化所包含的一种分等级观念,并且——至少原则上——足以补偿意向心理学的预测力,尽管常识认为。” ⑦意义整体论诉诸科学理想化来解释态度个体化,对信念的划分不够丰富。“使一个人对意义整体论心平气和的一种稍微有点缺乏美感的方式首先会承认,但是接着会从认识相关性评估中的变化那里‘理想化出来”“这种模型是诉诸柏拉图式构造的东西。而如果我们通过意向状态的认识联络的整体性来遵循意义整体论和这些意向状态,那么实际上会出现的是,没有任何两个人曾处于相同的意向状态之中” ⑧。
在福多看来,意义整体论将信念内容指派给理想化的科学,使得不同个体的信念依附于相同的理想化科学客观,从而使信念走向单一。即意义整体论不能划分出不同个体对相同事件的不同信念持有,不能进行内容个体化区分,没有满足信念因不同个体而分划的丰富性。
三、意义整体论的Ur—论证模式
福多认为意义整体论具有统一的论证模式,这个论证模式就是Ur—论证。它即是意义整体论的经验归纳,也是意义整体论的检验准则,蕴含于意义整体论的子集都可以兼容于这个叙事模式,满足这个叙事结构的意义理论就是意义整体论。
Ur—论证模式的构成如下:
步骤1.论证一个信念的、最起码的一些认识联络决定它的意向内容。
步骤2.采取一种“滑坡”论证来显示,在判定一个信念的哪些认识联络决定它的意向内容上,不存在任何原则性判定方式。因此,要么没有任何这样的认识联络决定这个信念的意向内容,要么这些认识联络都决定这个信念的意向内容。
步骤3.作出结论:这些认识认识联络都决定这个信念的意向内容(1,2:否定后件)⑨
满足这个叙事结构的意义整体论有三条进路,分别是:从确证整体论到意义整体论、从心理功能主义到意义整体论、从功能作用语义学到意义整体论。
从确证整体论到意义整体论:
步骤1.威拉德·冯·奥曼·蒯因(Willard Van orman Orman Quine)在《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中引入了一个表达科学理论确证过程的图式,这个图式通过节点无穷关联。检验相应的科学理论,需要沿着相关联的路径从节点到节点,当其中某一节点发生变动,那么整个图式也跟着联动。步骤2.但是没有确定方式判定哪一个节点决定理论语句的意义。对于如何确定决定理论语句意义的最小单元,“根本没有任何步骤可循” ⑩。步骤3.作出结论:这些认识认识联络都决定这个信念的意向内容(1,2:否定后件):“在对语句的功能作用产生一种系统贡献的意义上,单个语句才是有意义的” ?。至此,从确证整体论到意义整体论的论证进路演进完成。
从心理功能主义到意义整体论:
步骤1.“心理功能主义者认为,心理种类是在关系上被定义的” ?,即心理的功能也是整体依赖的。步骤2.但是对于什么样的确定关系决定心理功能,哪些信念单元决定特定信念的内容,却又不存在原则性的判定方式。步骤3. 决定信念内容的是信念系统里的所有信念构成,是整个信念系统。至此,从心理功能主义到意义整体论的论证进路演进完成。
从功能作用语义学到意义整体论:
步骤1.意义整体论认为意义即是语句的指称功能,语句的意义赋值来自向外求验的真值条件。而真值条件通过因果系统相互依赖,因此一个语句的成真条件由其他成真条件决定。步骤2.当我们追寻具体是哪些成真条件决定了特定语句的成真条件时,我们发现没有原则性的方法在不具有质差的真之条件之间原子地判定出具有决定作用的真之条件。步骤3.一个语句的意义来自整个语句系统,同时它的意义又构成语句系统的意义元素。因此,不存在决定特定语句真之条件的同质元素。至此,从功能作用语义学到意义整体论的论证路线演进完成。
通过对意义整体论的线性叙述,福多将意义整体论容纳进了单维度的叙事结构中。
四、信念的个体化原则
福多认为,意义整体论将意义归因为语句的指称。因此,对真之条件的无损反映、对物自体或实是事件无比准确的表征,就是命题的意义,意义随附于外在的实证条件,随着实证之真值条件而同一。
福多指出,如果意义随附于命题的真之条件而同一的话,那么信念就会随着意义被命题的真之条件同一化统摄而走向单一,这违背了信念的丰富性分划。因此,意义整体论在面对等值属性问题时陷入了窘境,“三角形和三边性是不同的属性。然而,一个指谓语义学不能区别有关三角形的思想和有关三边行的思想” ?,意义整体论将信念赋值锁定在了物自体的整体特征上,因此,物自体的零件属性就不能获得一一对应的信念赋值。
福多坚守“信念不是同一随附于指称,而是是原子的、个体化的”的信念,不同信念盒储存着不同的个体化信念内容,只有以心灵作为意义的本原,才能保证信念划分的丰富性、才能支持内容个体化。福多认为,对于一个有机体的信念系统,事态引起信念表征具有统一的过程,“(a)一些事实存在,(b)事实事件引起表征引擎,(c)信念盒启动分析” ?。其中事件是前提,表征系统因果协变地接收事态符号,信念盒负责分析、刻画事态的内容,赋予事态不同的信念取值。由于不同的有机体具有不同的信念储存,因此不同的信念系统对于相同的事态会分析、合计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产生不同的信念取值。即,对于同一事态,不同的信念系统会输出不同的命题表达;对于同一指称命题,不同的信念系统会赋予不同的信念取值。
这样一来,信念因不同的信念储存而不同,不同的有机体拥有不同的信念,相同指称的不同属性元素具有对应的原子信念。信念根据事态或指称对象的属性区分而得到相对应的详细划分,信念的丰富性就得到了保障。
五、心理主义叙事的解析
福多的意义理论框架建立在心灵存在的前提下,回顾福多的意义理论原理,可以清晰地获知福多偷用了信念存在的前提。而信念存在是一个脆弱的本体论承诺,承载心灵的先天性和yes-box都是经不起检验的假设。不过福多对意义整体论基于信念假设的批判却促使了意义整体论的完善,因此,关于心理主义问题的讨论也值得给予一定关注。
根据福多的意义理论原理,RTM负责接收自然系统的符号输入,为CTM提供了语义加工的材料;CTM将主体O的信念背景与RTM接收到的符号整合为量化同一的计算结果。在RTM中,自然系统与有机体交互联动,从属于因果律,不具有语义值。但是当这些符号进入了CTM以后,有机体启动了自主性的计算,经过CTM计算的符号进入O的信念盒的筛选,O具有yes box和no box,O选择信念检验为真的符号输入yes box予以存储,信念检验为假的符号进入no box被否定。正是这个步骤,福多巧妙地回避了意义本体论问题,而直接承诺了意义本体的存在,即福多对O内用以筛选真值符号的认可成真符号和否定非真符号两個信念盒的存在的承诺,由于求真信念本身蕴含意义范畴,因此,承诺了求真信念盒的存在时,已经承诺了意义的存在。而O内的两个筛选盒承载着求真信念,因此,RTM的输入符号一旦进入yes box,就被赋予了目的论的意义。
不管是RTM还是CTM,人脑内部是否存在这样的运作机制是极易在质疑中解构的,因为不同的主体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构想出人脑内部的其他运作机制,乃至功能完全相反的运作机制;另外RTM和CTM不能接受实证检验,他们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不包含错误也不蕴含知识,因此不能获得公理身份;最后,yes-box和no-box的划分是一条形而上学的划分,yes-box存在的预设也是一个脆弱的承诺,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因为不同个体对于yes和no的标准不会完全一致乃至有可能完全相反。
福多的意义理论原理是一种证明“X=X”的论证,他偷用了意义本身作为论证前提,再得出意义即意义的结论,这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理性的论证。而福多基于这一脆弱的理论原理对意义整体论做出的批判,也是不成立的。首先,福多偷用了信念存在作为武器,福多批判意义整体论对意义的划分不够丰富,但是信念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设定,它的存在本身尚待论证,因此福多对意义整体论的批判并没有支点;其次,福多指出意义整体论将意义归因为整体语境,使得不同个体的信念随附于统一语境而走向单一化,但是意义整体论并没有控制语境的存在数量使其少于个体数量,换言之意义整体论并不减少福多所谓的信念划分的丰富性。相反,福多在预设yes-box的时候却尝试将所有个体的信念统一在目的论中,福多的批判是一种自身不融贯的批判;最后,福多对意义整体论的批判是一种构建意义整体论之弊病,继而批判自己所构建之弊病的做法,福多的批判不过是在攻击“稻草人”,意义整体论固然有其缺陷,但是福多并没有击中要害。
通过福多意义原理的解析,可以挖掘出福多的理论前提,消解掉福多的独断前提预设,能更好地审视意义整体论。
六、结语
福多通过RTM和CTM构建,打下了心理主义的意義理论基础,从而在心理主义的叙事框架中梳理、概括并批判了意义整体论。但是福多的意义理论始终都建立在心灵本原的脆弱前提下,不管是RTM还是CTM构建,都只是一种不能证实的假设,而yes-box存在的承诺既不能实证,自身也不融贯。因此福多的意义理论原理是不成立的,他对意义整体论的批判没有支点,他的批判结论也不成立。
注释:
①杰瑞·福多:《心理语义学或者真值条件来自哪里?》载 W·利坎编 《心智与认知名著选读》,纽约1990年版。
②李侠、范毅强:《从思想语言到心的计算理论—— J.福多思想研究述评》,《哲学动态》2009年第5期。
③陈跃瀚:《福多的思想语言假设与反学习论证》,《世界哲学》2016年第6期。
④Fodor.J.A.:《Fodor's Guide to Mental Representation:The Intelligent Auntie's Vade-Mecum》,《Mind》,1985,Vol.94,No.373,pp.76-100.
⑤Fodor.J.A.:《LOT 2: The Language of Thought Revisit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158.
⑥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96页。
⑦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94-97页。
⑧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98页。
⑨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101-102页。
⑩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106页。
?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107页。
?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113页。
?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142页。
?杰瑞·福多著,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148页。
参考文献:
[1]陈跃瀚.福多的思想语言假设与反学习论证[J].世界哲学,2016,(06).
[2]李侠,范毅强.从思想语言到心的计算理论—— J·福多思想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9,(05).
[3]杰瑞·福多.心理语义学:心灵哲学中的意义问题[M].宋荣,宋琴,周慧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4]Fodor,J.A.LOT 2:The Language of Thought Revisite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5]Fodor.J.A.,Fodor's Guide to Mental Representation:The Intelligent Auntie's Vade-Mecum[J].Mind,Jan.,1985,New Series,Vol.94,No.373 (Jan.,1985).
作者简介:
管彦煌,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