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

2023-09-19 16:09:28殷瑶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
关键词:滕王阁序

殷瑶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许多的智慧结晶都凝结在典籍里。典籍翻译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滕王阁序》英译为研究对象,结合罗曼·雅各布森对翻译的理解,来探究典籍翻译的过程、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翻译方法。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和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必须经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进行语言的转换,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完成对原文信息的诠释和表达。

【关键词】典籍翻译;语内翻译;语际翻译;《滕王阁序》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3-010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3.032

纵观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书籍涌入中国,中国也在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文化双向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典籍翻译是顺时代潮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本文选取由罗经国所译的《滕王阁序》英译为例来研究典籍翻译。《滕王阁序》多用四字格、对偶句、词句文化内涵丰富、情感抒发强烈真挚,具有典籍的大部分特点。由于时间、空间、社会、历史等原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差异,现在汉语和现代英语差异大。罗曼·雅各布森的翻译观强调了同一语言和不同语言的转换,给典籍翻译以启示。

一、罗曼·雅各布森翻译划分

罗曼·雅各布森从语言学的角度将翻译分为:1.语内翻译指的是在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2.语际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这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翻译;3.符际翻译是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非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Jakobson,1971:243)。他认为译者的任务就是获得原文信息,进行重新编码,来表达两种不同符号系统中的两组对等信息。语内翻译的产生是由于时间、空间、社会因素等原文造成的。这个过程需要译者做解读和判断,才能进一步翻译。而语际翻译是跨语言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翻译方法对信息做出处理,从而实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化。

二、典籍翻译

(一)典籍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典籍的解释为记载古代法令、制度的重要文献,泛指古代图书。王榕培和王宏在《中国典籍英译》中将典籍分为两个义项,一是古代重要文献、书籍;二是法典、制度(王榕培和王宏,2009:01)。所以典籍所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这些典籍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和精神财富。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而且典籍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所以典籍翻译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去诠释原文的含义,这要求译者要深刻全面理解原文内容。

(二)典籍翻译过程

典籍里几乎大部分都是古代汉语,语言深奥难懂。要想从古代汉语过渡到现代英语,必然得经历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这一过程。所以中国典籍英译过程至少包括两个步骤:1.古代汉语转换成现代汉语,这就是语内翻译;2.现代汉语转换成现代英语,这是语际翻译。

(三)典籍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翻译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上,丰富的文化储备才能真正实际促进这一步骤地完成。对原文的正确解读是进行语际翻译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整个翻译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前者主要依靠译者的理解,后者主要依靠译者的语言能力。对于典籍的翻译译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典籍本身的深刻研读和理解能力,还需要其具备很强的语言处理能力。

三、滕王阁序语言特点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通过对滕王阁壮丽景色的描绘,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感。文章词句华丽精湛,情感饱满。

(一)四字格

文章含有丰富的四字格,如:四字格,如“星纷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兴尽悲来”,这些四字格简洁精炼,含义丰富,包括了对地点和美景的描述、对命运的感悟,增加了句子的美感,音律和谐,文章气势潇洒。四字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难度。

(二)对偶句

《滕王阁序》对偶工整有序,词句清丽高雅,音律和谐美好。“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不仅将 “潦水”“烟光”,“寒潭”“暮山”做了对偶,给人一种朦胧清冷之感;而且动词“尽”和“凝”的对偶呈现了一种动转静的美感; “清”和“紫”颜色上的对偶,二者相互衬托,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名词、副词、动词上都实现了对偶,以并列的方式加强了感情的抒发。《滕王阁序》的对偶句展现了极强的艺术效果,源自作者强大的选词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是源自作者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对人生的思考。对偶句由于同类事物的对应,会起到帮助译者阅读和理解的作用。当然,译者需要在字面意思外,进一步加深理解其内涵意义,实现语内翻译。

四、《滕王阁序》翻译

《滕王阁序》需要经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过程:先将《滕王阁序》原文转换成现代汉语,从现代汉语再出发翻译成现代英语。根据文本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語内翻译和语际翻译。

(一)主语缺失

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常常省略主语,而英语常用物称表达法。(连淑能,1993:76)。汉语中对事物的叙述是根据逻辑、事理等顺序进行的,保证了其可阅读性。以上谈到的四字格和对偶句中,大量句子都省略了主语。

例1:“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罗译:“Meng Chang was noble and honest, but his devotion to the country was futile?. Ruan Ji was unruly and untrammeled, but he burst out crying when in dire straits. How can we learn from him?”

“孟尝高洁”和“阮籍猖狂”在语内翻译时,容易理解。 “空余报国之情”和“岂效穷途之哭”显然省略了主语,前者省略了“孟尝”,而后者主语发生了变化,不是“阮籍”而是“我”。此时的语内翻译,需要译者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充分研读和理解来确定主语,以防误解原文的意思而导致错误翻译。罗译文将第一个分句的后半部分主语从“孟尝”变为“his devotion”,实现了灵活的跨语言转换,符合英语以物作主语的表达方法。第二个分句的后半分主语,译者补全了主语。而且罗译文在结构上力图达到和原文同样的效果。在语内翻译的过程中,确定主语,这可能需要对句子做出结构上的分析以及对源语语境做出思考。在语际翻译过程中,罗译本呈现出增补主语,衔接更加连贯,句子结构更加完整的文本。古代汉语省略主语的例子很多,这与汉语喜好简短精练有关。译者对于无主语句子要给其匹配好句子本身的主语,合理处理好句子结构,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呈现出来。

(二)用典翻译

用典是一种写作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对于“用典”的解释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就是借用古籍中的古诗或词句来类比,以含蓄表达与其有关的内容和思想。通常典故含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1.直译(音译)+ 注释

直译是保留源语语言特色的有效手段,但追求源語特色,有时会阻碍意义的传达,甚至会引起误解。注释能够起到缓解这种矛盾的作用。罗经国为了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使用了大量注释。

例2:“……喜托龙门。”

罗译:“I am as blissful as if I had leaped over the Dragon's Gate.”

“喜托龙门”同样也是四字格。“龙门”指 “鲤鱼跳龙门”中的龙门。传说当鲤鱼跳过龙门,便能变成真龙。罗译本将“龙门”进行直译,并添加注释:“The Dragon's Gate is a narrow pass in the shape of a gate in the Longmen Mountain where the Yellow River flows through. It was believed that if a carp leaped over the gate, it would turn into a dragon.” 从注释来看,译者充分理解了“龙门”的含义,准确传达了其隐含信息;在跨语言的转化中,使用了直译,简明扼要,为了让读者全面理解,进行加注,其实这时语内翻译过程体现在了注释上面。

例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罗译:“Feng Tang grew old quickly and Li Guang had difficulty getting promoted.”

《滕王阁序》中的多数典故通过四字格的方式呈现出来,如:“陈蕃之榻”“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据《史记》,“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九十岁。李广,西汉名将,战功卓著,却一生都未封爵。译者需要识别出这些典故,然后寻找出名字背后的故事。罗译文对名字进行了音译,并在后文添加了两条注释 “Feng Tang was an official of a low rank in the Han Dynast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he was recommended to be a high-ranking official. But it was too late, as he was already over ninety and could no longer serve the emperor.” 和“Li Guang, a military man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He had performed many military exploits but had never been fully rewarded.”这两条注释很长,但是对于英语读者来说,能够让他们充分理解原文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如果将这些信息全都纳入译文中,必然会引起译文信息的膨胀甚至冗余。直译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但忽视了原文的文化信息,注释则合理地处理了原文形式和信息传达上矛盾。

2.释义

释义是指在译文中不受原文字面的束缚而直接阐释原文的语义,也可以理解为解释性翻译。释义忽略了原文的形式,更注重对原文含义的阐释。

例4:“…… 钟鸣鼎食之家。”

罗译:“There are families of great affluence, whose meals are served with many cooking tripods of food and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music. ”

“钟鸣鼎食”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后演变为“钟鸣鼎食”,用于形容贵族的富贵豪华。译者对钟鸣鼎食以解释性的方式来诠释了其意义。如果不加解释,文化差异让英文读者很难体会到钟鸣鼎食的富贵程度。

上面也谈到,如果词语的含义过于丰富,释义可能会带来译文内容的极具扩张,反而不利于读者对译文的把控。这时,注释会成为更好的选择。

3.泛化

泛化处理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改变思路,不直接对于原文中词语进行翻译,而是通过其上位概念进行模糊处理,也就是对原文试图表达的意思进行泛化。

例5:“……接孟氏之芳邻。”

罗译:“……but in my early years I had the fortune to have men of virtue as my neighbors.”

“孟氏之芳邻”出自刘向的《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母亲为教育孩子三次搬家选邻。译者在翻译时并没有提及孟母,但是孟氏的芳邻本身就是代表著品德高尚之人将其翻译成“have men of virtue as my neighbors”,译者运用泛化技巧进行处理,十分简洁明了,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在一个文本富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如果出于忠实的原则进行翻译,繁复的异语文化冲击,加大了读者的阅读难度,反而会阻碍译语读者的阅读。适当减少异语文化,对那些具有文化信息的词语进行筛选,对含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词语进行翻译,会更有利于译语读者对文化信息的有效吸收。

五、结语

文化不是单向传播的,全球化给予我们力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典籍翻译内容丰富,涉及文化、制度、科技等。《滕王阁序》之所以流传至今,广为赞颂,不仅因为语言精湛、用词丰富,还取决于语言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王勃运用简练的语言负载了一个个具有丰富文化含义的典故,可见此人语言功底之深。但这也为汉到英的转换加大了难度。罗曼·雅各布森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给译者提供了思路。语内翻译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语际翻译是如何去处理和安排这些所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各种翻译方法。典籍的翻译过程是复杂的,翻译成果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典籍翻译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当代译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孟奇.汉语典籍英译的语境补缺与明晰化[J].上海翻译,2016,(04):73-76.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2):76-80.

[3]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英汉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6):36-47.

[4]吕志.翻译艺术中的概念泛化技巧[J].中国翻译,1997,(05):9-11.

[5]莫山洪.《滕王阁序》典故运用的艺术及其文化意蕴[J].古典文学知识,2014,(05):28-34.

[6]况彩霞.《滕王阁序》的语言艺术赏析[J].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3):81-86.

[7]王榕培,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

[8]Jakobson,Roman.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A].In:Jakobson,R.,Selected Writings.2.Word and Language[C].The Hague: Mouton,1971:260-266.

猜你喜欢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与四美具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赏析
不可一世的王勃和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
浅谈《滕王阁序》的抒情特点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18:35:56
《滕王阁序》“落霞”联诸辨
《滕王阁序》“四美两难”新解
江西教育B(2015年7期)2015-10-13 17:01:30
如何理解《滕王阁序》中的“时运不齐”
王勃《滕王阁序》的经典化
王勃《滕王阁序》的本事书写
《滕王阁序》典故运用的艺术及其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