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斌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科学布置教学任务,深入理解核心素养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改革
近年来,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选择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枯燥的数学知识并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才能让学生主动分析并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真正提升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散思维培养不足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不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现阶段,有部分教师很难将小学数学知识点联系起来,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也不能实现对学生数学潜能的系统开发。这导致很多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差,不能向外延伸数学问题,也不能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二)数学思维能力培育不足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然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多样化教学时,有时候会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主义较为明显,导致教学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为了让班级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有的教师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很多游戏活动,却并不能正确把握课堂节奏和方向,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对数学情感的养成不够重视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调查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普遍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并未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仅认为数学学习是一项任务,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思维培养的目标和深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还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家的房屋面积:给出单块实木地板的面积,通过数一数房屋内的地板数量,得出房屋面积。理论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够被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均能与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識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计算生活中水箱的体积,从而促使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物,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促使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知识,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动力。
(三)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尝试教学改革,仔细研判课堂教学内容,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仅将数学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良性互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默。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通过正确的课堂引导,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良性互动,构建良性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先进行互动,预习教材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展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良性互动,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话题,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元化的互动模式,能够让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能起到正面作用。
(四)依托思维导图,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薄弱,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从教学层面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保证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应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总结、梳理,从而让学生巩固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回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独立制作思维导图,从而促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理解,强化数学思维。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就会变得更加轻松、简单,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效就会更加明显。
(五)关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教师通过专业的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常见的月度考试、季度考试和期末考试就属此类;第二,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两种教学评价方式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教师应正确理解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评价,客观、准确地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回答问题的次数、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任务,不断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内的“小黑板”,建立一套“积分”评价模式,通过积分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需要对教学改革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的概念,从行动上支持教学改革。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将教学改革视作一项日常工作,总结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丰富改革内容。此外,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使教学改革能紧跟时代步伐,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青峰.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2022(17):43.
[2]胡晓燕.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1(23):37-38.◆(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潭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