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芳
2020年春节过后,她毫无征兆地没有回报刊社上班,没有请假,没有辞职申请,也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来个老将不会面——我自乘风归去。时间一天一天在流逝,报刊社无奈先后三次发出敦促她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及规定的通知后,她仍然拒不执行通知中要求的事项,不向单位办理请休假手续,更没有要回来的表示和行动。最终,报刊社只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的有关规定,十分遗憾地单方面与她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她人呢?抱歉,不知所終。
这事要说完全没有征兆,恐怕也不够准确。她读书期间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当年高考,她是其所在自治州的理科状元,并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就读。她一直是妈妈手心里的乖宝宝——在报刊社上班,时间再紧也要回家吃中午饭,离家后的行踪,要随时电话报告妈妈,自己不在办公室时,水杯一定要锁进抽屉(害怕他人投毒),相亲对象要先让妈妈过目。她一直以她认为的最好标准来要求自己——大学毕业多年,最大的爱好还是刷数学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刊物清样前,校样仍然修改得红彤彤一大片,导致排版人员抱怨,刊物出版严重拖期。她好像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套子里,在单位很少与同事来往和沟通,外出开展报刊宣传发行工作,会无故一个人待在宾馆房间,也不愿上桌与大家一起用餐,搞得基层接待人员和学校老师无所适从。因此,有人说,她可能是典型的“好学生心态受害者”。
“好学生心态受害者”?或许你会疑惑,好学生从小被老师、父母夸奖,怎么会变成受害者?什么是好学生心态?好学生心态是人们为了完成外部期待而努力改变自身,成为他人眼中的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情绪态度合称为好学生心态,包括高度服从、重视他人正向反馈、恐惧失误、习惯性讨好、过度反思等。迫于外界老师同学的压力、家庭中父母给的压力,这些孩子通常以满足他人需求、获得他人正向反馈为目标,甚至有讨好型人格和完美主义倾向。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宣泄与释放,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抑郁、焦虑等情感问题,但凡做错事情,孩子就会有恐慌、焦虑、心跳加快等心理反应,担心自己要承担未知后果。
在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一些家长在子女的成长阶段,会产生一些偏执性的追求,尽一切努力不让孩子体验挫折、焦虑或失败等过程。尤其在社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父母的期待也会随之升高,会因无法承受失败成本而加强对孩子的保护与控制。
人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并经历2~3岁初步认识“我”和青春叛逆两个反抗期。通过这两个反抗期,孩子的社会化要完成两个最重要的过程:儿童期的基本社会化,学会基本的社会规则,人不再是靠本能满足自己的动物;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让每个人成为独立的个体,即使离开父母的怀抱,也能独立生存下去。
背负“好学生心态”的乖宝宝,往往反抗期太过平淡,没有将自己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达成和解,就会陷入“好学生困境”——习惯于内卷,只为了获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认可;苛求自己,出了问题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拒绝,面对外部需求,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完成,甚至连请假、上厕所都不好意思……结果往往成为职场中最好拿捏的软柿子。
苏州大学教授曾永国在研究中发现,“好孩子”反映了划分层级教育的观念。学校将孩子们分为不同的层级,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待遇,说是因材施教,实际上却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和阵营。家长与教师的某些行为,又加固这种人为制造的学生结构,譬如告诫好学生不要与坏学生交往等等。这种教育模式,一方面会让“好学生”产生自我优越感与恐惧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会因成绩下降而产生失落、无助与自卑。
2023年7月12日,米兰·昆德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无拘无束,顺心而行,忠于自我,潇洒一生,直至去世。米兰·昆德拉用他的一生,在其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反复强调:“人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活得那么规规矩矩,不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做什么都畏首畏尾。”我们不规矩,我们会犯错,是因为我们感受自己生命的渴望,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愿意跳出原来的束缚,去尝试新的生活。当然,这一切的底色,最好铺成真善美。
也许,我们很难说自己就不是“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因此需要调适、打理好自己,意识到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同时,还要努力让孩子有暴露在挫折与失望之中的机会,并给予身处困境中的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从而激发他们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学校也要在规章制度之内,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天性得到磨炼,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压力、正向面对困难。正如《驱动力》的作者丹尼尔·平克所说:“服从让我们能够撑过白天,但自主和投入能让我们撑过晚上。”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充实的白天,迎来有趣的夜晚。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