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馥蔓
扬琴又称铜丝琴、蝴蝶琴、蝙蝠琴、扇面琴、打琴等等,是弦乐器中的击弦乐器。它创始于波斯,流行于东亚、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明朝末期传入我国,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亚述、波斯等古代国家,流行着一种扬琴,名叫桑图尔琴。明朝时期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桑图尔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桑图尔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扬琴。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及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慢慢扬琴加入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如: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清末以来,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潺水莺鸣,余音绕梁”是我个人对扬琴音色的理解。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扬琴在民族乐器中音域较为宽广,是十二平均律乐器,与钢琴同宗。扬琴的音色变化多样,丰富多彩。低音区发音雄厚像一位稳重的将军。中音区柔婉像一位知性优雅的女士;高音区清脆、明亮像清脆灵动的百灵鸟在歌唱。扬琴是一个面状的乐器,它既可点也可线。同时扬琴又可以把点状乐器(如:琵琶)和线状乐器(如:二胡)串联起来成为它们的桥梁。扬琴的音色具有鲜明的特色,它的音量宏大,延音悠长,可刚可柔;慢奏时,轻声吟唱如江南的小桥流水,韵味十足、回味无穷。快奏时,铿锵有力如铁血的将士驰骋疆场,正如那句“铁骑突出刀枪鸣”般热血沸腾。扬琴明亮灵动的音色,如北宋的诗人周彦邦的《片玉词》那句“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扬琴丰富多彩的技法可以模仿多种多样的乐器,如古筝、古琴、琵琶等等。扬琴的表现力非常广泛,可以独奏、伴奏、重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虽然很早便为各类曲艺伴奏,但是扬琴被加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伴奏是在1970 年。是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戴培德和许建敏等老艺术家开始尝试首次运用扬琴加入昆曲乐队伴奏,扬琴加入昆曲乐队伴奏至今,才短短五十年左右。昆曲在传统伴奏中是不需要用扬琴伴奏的,它的伴奏方式类同于京剧伴奏三大件,三百多年来一直由曲笛、曲笙与曲弦所组成,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逐步加入更多的乐器组成小型伴奏乐队。受到中国民乐的发展及江南丝竹的影响,扬琴在昆曲曲调的表现中往往给人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扬琴的音色是非常有颗粒性的,这是扬琴的个性特点,但是在昆曲里便需要它弱化一点颗粒性,弹得绵柔一些,让它的振动频率在琴面上,融在乐队里若有若无,并与琵琶共同作用,为琵琶增添延音润色唱段。扬琴在昆曲的老艺术家们的研究探讨下,每一首曲牌经过细腻加工,反复锤炼。使同一类型的音型不断起伏,悠扬动听,每次出现都会有一种新鲜感,因为它每次都有新的变化,这种重复不是停滞,而是在进行,演奏上不要求粗犷红火、过刚过猛,要有刚柔相济、清雅含蓄之特色,更富有浓厚的传统丝竹韵味。
昆曲乐队常以几件乐器灵活地配合在一起,扬琴在昆曲伴奏中属于弹拨组,弹拨组有三弦、琵琶、扬琴、中阮、大阮、古筝等。大家各自的垫腔里交错,多年培养出共同的默契,大家在即兴又符合音程轨迹中丰富唱段的长音、浪头与旋律唱段;在音与音之间增添上下音与单竹八度音或者齐竹八度音提高旋律的音感。特别是喜乐、宴乐、神乐一类的曲牌尤其适合尽情发挥。演奏时以文场为主,加上色彩性的打击乐器,并且因曲调的流畅而无阻滞,使人感到轻快、优美、舒畅、悠扬,为其最大特点。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使旋律更为婉转,富有古朴色彩。昆曲优雅的声腔,唯美的意境除了运用水磨腔的优美唱段也离不开吹打曲牌配合。通常曲牌的运用是非常灵活有趣的,弹奏的速度根据情景可随时的变快变慢与演员的情绪身段和此刻的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随演员表达结束而随时停止,没有完全确定的结束小节,一切随着舞台场地的大小不同和演员的情绪来决定,跟随着演员明朗地表达出此时此刻要表达的情绪。
昆曲伴奏中的器乐(吹打)曲牌演奏,是为了渲染环境或者是烘托表演身段。通常昆曲常用的吹打曲调,粗吹加细吹在内,共三十八曲。有舞乐、军乐、喜乐、哀乐、宴乐、神乐六类。按照吹奏的形式分为粗吹和细吹两种。粗吹主要以唢呐为主,细吹以笛子为主,弦乐器及敲击乐器为辅助。
扬琴主要在细吹里面增色。我在运用扬琴弹奏曲牌的时候在老艺术家的指导下,有一些感悟,以喜乐和哀乐为例:如弹奏哀乐《哭皇天》这首曲牌是一首常用于祭奠时的音乐,所以它垫腔时不宜过于华丽丰富。一定要三指持竹,运用手指轻勾琴竹和小腕子上下摆动带动琴竹,触琴键时不要太过干脆,使用软音来弹奏。我会适度运用齐竹八度双音,音量偏向于轻柔,弹奏时气息下沉,音向下坐使其音与音之间藕断丝连,表达出此曲的哀伤悲痛,幽怨缠绵。体现出角色在此刻的痛苦无力的气氛与状态;在音乐的音向下走向时运用轮音技法,连续绵密声音渐弱,呈现出哀痛呜咽之声。在此类型曲子增加垫音时一拍里我一般不会超过两个音,适度丰富,同时我会用三度、四度、五度的和谐音程搭配主旋律,防止过于单调同时又丰富了音乐;弹奏喜乐时要快速击打琴弦使其触键短促,颗粒清晰具有跳跃轻快之感。如喜乐《汉东山》多用于拜贺之时,那么弹奏时除了跳跃的弹感还要加入丰富的垫腔,一拍里增添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垫音,如果速度较快时适度地运用和声音程,遇到小附点节奏型时后面的音可以运用单手颤竹来增加跳跃感,或者是多数填音,如:四分音符一拍的小附点音是35,我们便可以弹成十六分音符的3235 或3335 或者3532 等等各种即兴的弹法,充分展现曲目要表达的愉快欢乐喜庆之情,与演员此时此刻的表演充分融合在一起,向观众全面地展示视听结合的快乐。除了我上述的喜乐哀乐技巧运用的对比,在其他器乐曲牌中还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扬琴技法,如:反竹,反竹就是把琴竹180 度的反过来。反竹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此时加上软粘的演奏状态,可以刻画出山涧泉水叮咚的风格等。
扬琴的戏曲表现力非常的强大,可以solo、加花、加各类节奏型。在长音的时候可以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小附点、十六分音符等等一系列节奏型随意组合搭配填补空白,这便是节奏型伴奏。昆曲伴奏虽然对技能要求不是非常的高,但是它需要你拥有灵活和快速反应的大脑,因为要掌握戏曲中的即兴的锣鼓,在加花的时候要有预示感,要提前看好音乐的走向来加花,使音乐藕断丝连、丰富多彩。在整体唱段或者音乐中,除了要精准地掌握演员的强弱,在同一个强度的旋律里,普遍可以根据音乐由低音到高音可以做小渐强;由高音往低音可以做小渐弱。还有如果遇到情绪高涨时单音的渐强已经不足以表达此刻的激动时,及时从单音单竹转换成八度双音齐竹或者是音程和声齐竹抬高手腕下落推进。在演奏时记录好演员的腔格,因为扬琴的延音较长,所以一定要及时止音,保证乐队整体的干脆利落。
扬琴在乐队中,巧妙扮演了一个美丽可爱、活泼好动的角色,它能使整个小乐队增加美感及动感,丰富了乐曲的旋律,在进行中运用“承上启下”的特点,使人听了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灵活之运用演奏,使整个弹拨乐浑然一体,这就是扬琴在乐队伴奏中的特性与作用,也是现代昆曲乐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