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娟
(枣庄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枣庄 277000)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2]。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验时,一般会用到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其对检测食品卫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既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的环境,又能成为维持微生物活性的“基地”[3]。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标准进行概述,从采购、配置、验收环节提出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的控制方式,明确了加强食品微生物培养基的检测管理,保证实验结果的精准性,是保证食品安全及微生物检测实验的重点,是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健康食物的重要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食物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食品原料中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监控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极为重要[4]。培养基的品质会对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科学地控制好培养基的品质是获得精确试验结果的重要依据,对确保食品安全、开展微生物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培养基控制标准主要是《培养基制备指南 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SN/T 1538.1—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 4789.28—2013)以及《培养基制备指南 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SN/T 1538.2—2016)等。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没有规范所有微生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培养基质量要求,如改良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哥伦比亚CNA血琼脂、DG18用于检测嗜渗透酵母等,在该规范中均无体现[5]。在GB 4789.28—2013中,血清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物质,但并未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实验室必须结合实践,参照GB 4789.28—2013和厂家的质量检验报告,制订相关的操作指南,同时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明确。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可自行调配所用的培养基,而在大多数的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商品化合成的培养基。这种商品化的培养基生产工艺标准基本一致,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食品检测的烦琐流程,从而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差异。尽管商品化的培养基有统一的生产工艺和标准,但有时仍会存在一些特殊的因素,影响到培养基的稳定性。因此,采购人员采购时必须慎重考虑,经过前期的调研对比,最终选出评价较高、合格的培养基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
3.2.1 基础配置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保证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要根据培养液的使用方法和具体配方来配制检测培养基,明晰配制步骤。基础配置中一般包含配制时间、pH值、配制人员名称、培养基批号、灭菌条件、配制数量、培养基名称和各个成分的制造商等。这样以来,若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便可从源头上进行追溯。
3.2.2 培养基分类
①不需要任何添加剂的培养基,可检测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肉汤(Lauryl Sulfate Tryptose Broth,LST)和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等,通过称量、溶解和消毒操作即可进行。②基本培养基,可检测血平板、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等,灭菌后适当加入添加剂,在显色培养基中加入李斯特氏菌。③使用现成培养液的培养基,如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iolet Red Bile Agar,VRBA)、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Xylose Lysine Desoxycholate Agar,XLD)、亚硫酸铋琼脂(Bismuth Sulfite Agar,BS)和亚硒酸盐半胱氨酸(Selenite Cystine Broth,SC)等,这些培养基一般在加热、煮沸或溶解后使用。
3.2.3 水化要求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检测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水是微生物生长的必需品,因此在微生物检测中,水的质量对检测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使用的水质量不佳,其中可能存在大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这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进而给食品质量和安全带来风险。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通常要求水中的细菌数量必须少于103 CFU·mL-1。因此,使用的水质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标准,且需要定期进行水质检验,以确保试验用水不受污染和破坏。试验用水一般采用蒸馏水或三级水,这些水质较为纯净,不含有抑制培养基的物质,能够确保微生物生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使用试验用水时,需要注意容器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情况下使用玻璃容器,且在使用前彻底清洗和消毒。在进行水化法时,先向容器中注入1/3的水量,轻轻摇动,将1/3的水倒入容器内。之后用剩余的水冲洗容器内的培养基,这样能够确保培养基充分均匀地分布在容器内。根据说明书或处方,在适当的温度下加热后用震动棒充分搅拌,这将使培养基和水充分混合,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总之,在食品的微生物检测中,水是至关重要的成分。使用纯净的试验用水和正确的检测方法,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食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3.2.4 溶解、称重和分装
在溶解之前,培养基内要加入一定剂量的水以降低基质的黏性,再填充所需检测的物质,确保实验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加热温度(在加热之前,要先将包含琼脂的培养基浸泡一段时间),再进行连续搅拌操作,以方便培养基分散。为避免培养基受潮,应在相对干燥的室内称重。为避免交叉污染,计量称重时所用的勺子必须是专用的,不可与其他勺子混用。在实验中,培养基的载体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铜和铁会释放出金属离子,对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最好不采用这些金属制成的培养基载体。相比之下,玻璃材料更适合作为培养基的载体,因为它不会释放出金属离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在准备好培养基后,需要将其放置于容量为培养基5倍的容器中。这是因为在实验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也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如果培养基放在太小的容器中,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总之,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精准的称重和适合的培养基载体,以及恰当的容器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培养基进行消毒是确保培养基质量的重要环节。干热灭菌是指在产品包装后,置于电炉中加热160~170 ℃,在60~120 min内使用干燥的热风进行杀菌。湿热杀菌是指利用沸水、饱和水蒸气或流动蒸汽进行杀菌,其媒介为高温、高压水蒸气;由于干燥法的渗透性不如湿热消毒,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湿热杀菌。在保证杀菌效果的前提下,不能破坏基质中的活性物质。消毒温度为120 ℃左右,消毒时间为15~20 min。消毒效果的监测要通过消毒指示卡或者嗜热芽孢杆菌来进行,而BS、SC、VRBA这3种培养基不需要高温处理,温度过高会使培养基的选择性降低,因此无需高温杀菌。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必须严格控制培养基的保藏工艺。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它们的储存条件也不尽相同。在储存和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供应商的规定进行操作,在保质期内严格遵循使用条件进行使用。喜阴的培养基应该放在避光的地方,若贮存期间有水分,则停止使用。在经过高温灭菌后,要尽快将其冷却至合适的温度。24 h内未用完的琼脂平板需要在2~8 ℃的低温下存放,并进行标记,标记内容包括制作时间、配制人的名字等。在平面处静置2~4个星期,以确保培养基的组成不会有任何变化。在试管内培养和瓶装培养中,最好不要超过3~6个月。在消毒锅内杀菌后,必须除去培养液中的活性物质,以免失去有效物质。保存的培养基在有效的保质期内最好全部用完,以免造成浪费。
3.4.1 初步验收程序
采购人须严格检查接收到的产品,主要检查的内容有培养基名称、产品批号、产品制造时间等,同时需注意包装的破损情况。同时采购员要清点接收到的培养基数量,详细记录相关的资料和数量,且要求制造商提供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以便对产品性能和指标有更深入的了解。
3.4.2 指标检测程序
GB 4789.28—2013规定了定量、半定量、定性3种质量控制方法,在实验室采购的商品化培养基及试剂质量控制中,通常采用半定量和定性法。生长率用于衡量培养基对细菌的促进速度,选择率用于衡量细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而特异性用于检测培养基的指示能力。试验人员应根据规定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如果没有指示物或选择性培养基,则推荐只采用一种阳性菌株进行实验。
3.4.3 理化指标检测
酸碱度、色泽、凝胶稳定性和澄清度等都属于培养基的理化指标,因此从原料、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测试员还要对上述的理化指标进行认真检查,确定与生产厂家的检测结果是否相符,方便对培养基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控。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确保生物检验培养基的安全、稳定,是保证检测结果可靠、准确的前提。本文概述了食品微生物检测培养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标准,从采购、配置、验收等环节对质量把控进行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各工序,加强对菌种的品质控制,确保产品的品质可靠,只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才能真正达到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