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MEA模式在消化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18 19:18彭子芬赖珊珊王彩丽
健康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消化内科护理质量

彭子芬 赖珊珊 王彩丽

摘要:目的 研究HFMEA模式在消化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期间均有留置静脉留置针,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化内科护理,观察组给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MEA模式在消化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消化内科;静脉留置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并发症;护理质量

目前,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具体留置时间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2]。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持续留置时间达5 d以上,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通常建议将留置时间控制在72~96 h[3~4]。但临床实际工作的执行效果往往并不十分理想[5]。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通过对导致缺陷和错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改进原管理流程的具体措施,杜绝和减少失误的发生[6~8]。本研究旨在探讨HFMEA模式在消化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期间均有留置静脉留置针,根据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首次留置静脉针32例,非首次留置静脉针1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4.40±3.60)岁;患病至入院时间1~9 d,平均患病至入院时间(2.50±0.40) d。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首次留置静脉针31例,非首次留置静脉针14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4.20±3.70)岁;患病至入院时间1~8 d,平均患病至入院时间(2.2±0.4) d。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消化内科护理

静脉针置管前,需要对患者实施安全方面的宣教。保持导管能够通畅,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发生打折或脱落等异常情况。静脉针置管期间,如发生渗出或卷边,应及时更换敷料;静脉炎,直接更换留置针,并以碘伏对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无菌贴膜固定。观察皮肤红肿、触痛、导管脱出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2.2 观察组接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

(1)成立研究团队:由消化内科医生和护士长各1名,静疗专科护士1名,科室护士4名组成。所有成员学历在大专及以上,初级以上职称,从事护理工作至少8年,业务能力扎实,静脉穿刺操作技术娴熟,组织所有成员参与统一的培训,对研究目的、流程进行了解,学习HFEMA模式的基本知识。

(2)严格执行海南省出版社出版的静脉治疗标准化操作程序手册中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与维护流程。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前期准备、评估→药品、输液工具选择及检查→部位选择;2)消毒→穿刺→固定→健康教育;3)输液及护理,连接处消毒→冲管、封管→巡视→记录。

(3)凡输入奥美拉唑及生长抑素时,给予穿刺点(避开穿刺点)周围涂抹喜辽妥于敷料上,反复轻轻按摩,每日2次,同时给予0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4)每小时护士巡视查看输液及留置针处是否发生皮肤红肿、触痛、堵管等,关注患者主诉情况。

(5)制作静脉留置针输液健康宣教卡,输液时护士进行告知,然后挂在床头方便患者查看。

(6)找出失效模式,对具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方案,进行适当的改善。以头脑风暴法,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相关记录反馈,对工作流程当中的每个步骤进行具体分析。列出每项可能导致留置针并发症、降低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运用风险系数(RPN)公式(RPN=S×O×D,S 为失效危害、O 为失效模式发生概率、D 为失效模式难易检测等级),对失效模式RPN得分进行计算,分数高则越急需改善。

(7)落实改善方案:对消化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改善方案培训, 方案要制订成册,以便自行学习。每周开会时进行答疑,同时收集反馈信息,对方案实施完善。确立专项负责人,监督学习。

1.3 观察指标

(1)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

(2)护理满意度:以自拟百分制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80分满意,<80分且≥60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

(3)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水平:护理质量以自制量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文书书写,每项100分,分数高的护理质量越好。以SAS和SDS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最高8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问题越严重[9~10]。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又被简称为留置针,可以避免反复穿刺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用药时间,为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对血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临床静脉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11]。

在消化内科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患者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进行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留置针护理失效模式准确找出,并通过RPN公式对不良风险程度进行计算,针对风险最高的几项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积极落实[12]。主要从护理人员和患者本人两个方面入手。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护理服务意识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患者方面要着重加强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了解,提升自护能力,有效控制并发症,使留置针的持续留置时间尽可能延长至3~4 d。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HFMEA模式在消化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在,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杜庆玮,李克诚,陈培伟,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闭环管理在多药耐药菌感控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4):2221-2225.

[2] 赵霞,王力红,赵昕,等.消毒供应中心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醫院感染风险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945-950.

[3] 吕胜来,袁学进,邱洪兵,等.大剂量奥美拉唑与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输血量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9):1062-1063.

[4] 卜晓芬,李骏,朱虹.泮托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D-二聚体、ALB、AST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7):78-79.

[5] 鄢斌,李丽,许贵如,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医疗质量改进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503-504.

[6] 唐卫星.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146-148.

[7] 刘鹏,胡阳黔,何旭东,等.序贯与标准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的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29(5): 287-290.

[8] 袁芳,李岚,张玲玲,等.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不同PPI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7):798-800.

[9] 刘金彦,张小燕,任明先,等.FMEA在预防重症胸部创伤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9):2971-2975.

[10] 张茜茜,孙妹,王春玲,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减重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及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2):37-40.

[11] 余江秀.溃疡汤联合西药三联疗法加饮食情志调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18):181-182.

[12] 潘兆霞,卞剑云,陈建萍.分级阶段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37-138.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消化内科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