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以江苏理工学院工作实践为例

2023-09-18 12:25:34江苏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刘金芝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5期
关键词:载体深度融合

文/江苏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 刘金芝

高等教育是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党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确保高校始终保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聚焦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这一个目标,深化“双向驱动”的发展内涵,提升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质效,应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两者双向赋能,旨在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旨在机制融合、内涵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创新融合路径,建立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推动机制融合,完善“党建+”引领新机制

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需要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创新融合路径,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强化党建与事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坚持双轮驱动,完善“党建+”运行机制。一是统筹推进机制。坚持以高水平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要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在管理方式上,高校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方式,强化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二是双向赋能机制。高校要把抓党建、促发展作为基本要求,扎实做好党建工作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党的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建设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党建促进中心工作有效落实,促进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稳定深度融合,并在这种融合过程中促进党的自身建设,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有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三是综合考核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强化定量与定性考核融通,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考核体系,通过综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增强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促进基层党组织抓好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日常工作的融合,促进有机统筹、始终贯穿,提升党建品牌培根铸魂的育人成效,培育党建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探索党建+“应用型高校”“特色化办学”的生动实践。

(二)坚持守正创新,完善“党建+”创新机制。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推动融合落地生根。高校党建工作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抓大党建、大抓党建,切实把思想上的共识转化为制度上的创新,注重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有机整体融合。一是建立双向融合机制。高校应当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融合工作机构,加强党政部门协同配合,形成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实施的融合工作机制。二是实行双向考核。在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中,应当建立双向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既要对党建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也要对高校事业发展进行综合考核,实现对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双向促进。三是创新考核方式。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考核方式要逐步转变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鼓励各高校在创新中求突破,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四是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和奖励,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二、推动内涵融合,丰富“党建+”内容新供给

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具体的融合路径和方式,推动实现更好的引领效果,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应积极推动党建+“五大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党建+立德树人”。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必须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着力点,在推进“五育并举”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中体现党的建设引领保障作用。党建联建为着力点,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为落脚点,以思想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实施“党建+校地融合”。江苏理工学院坚持推进“校城融合”战略,加强与地方党建共建,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合力。推动校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作用,全面深化与地方城市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与地方深度融合发展,共抓党建促融合、着力构建共建共研共享新格局,共育人才谋发展、全力搭建引才用才成才新通道,形成“地方支持高校、高校服务地方”的良性互动格局。推动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围绕地方产业链、行业链需求,通过党建共建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重点产业链的契合度。

(三)实施“党建+创新创业”。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科技创新“新动能”,整合校内优势资源,依托优势学科专业,通过行业共建,重点联合地方工业园区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共享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常态化举办专场产学研对接活动和科技报告会,为企业提供更多供给侧技术和前沿科技信息资源,加强沟通,共享成果,推进双方合作可持续发展。加强创业指导,通过与企业党建共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等等。

(四)实施“党建+服务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高校要加强与地方的党建共建,积极组织师生党员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社区建设等等。例如,江苏理工学院通过“共铸红色品牌、共推文化创新、共抓产教融合”,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校地共建,透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创,用“联盟+”模式打造校地党建共同体,走出了极具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

(五)实施“党建+文化育人”。推动党的建设与文化育人相结合,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推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等,做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以党的建设为根本抓手,增强文化自信,聚焦文化产业,促进党建与文化有效衔接。如江苏理工学院开展的“公园里的思政课”,紧密围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二十四节气”展开,擦亮“红色+绿色”的文明素养服务品牌。

三、推动发展融合,建设“党建+”融合新路径

推动高校党的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探索适合本校的融合路径。要立足高校特点,构建差异化融合路径,以实现更好的效果。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同时,要强化数字赋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例如,建立党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通互联,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

(一)树立“三个坚持”的融合理念。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念路径选择是实现融合的前提。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念路径应当遵循“三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高校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有力有效落实党委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活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推动高校事业发展和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服务发展体现全链条。高校党建工作要贴近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高校事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推动高校事业发展和科学发展。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全领域。高校党建工作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探索融合路径,打破传统的融合模式,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高校事业发展和科学发展。

(二)突出“四个注重”的融合方式。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方式路径选择是实现融合的关键。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方式路径上要突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特色鲜明为导向。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方式应当突出本校特色,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创新融合方式,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融合模式。二是注重制度创新为关键。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方式应当注重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高校特点和需求的融合制度,明确融合责任、机制和程序,提高融合效能。三是注重整合资源为重点。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方式应当充分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和管理障碍,实现党建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四是注重协同合作为抓手。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方式应当强化协同合作,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校内外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形成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合力。

(三)建强立体多元的融合载体。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载体是融合的实现方式,不同的载体形式对于实现融合的效果也不同。一是党建活动的载体。党建活动是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举办党建+活动,丰富加的内涵,促进学生、教职工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课程教学的载体。课程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党建元素,注重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科研创新的载体。科研创新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科研创新中融入党建元素,注重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实际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为高校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四是社会服务的载体。高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组织学生、教职工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推动高校向社会输出优质资源和智力支持,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五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弘扬优良校园文化和传统,引导学生和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六是信息化技术的载体。高校党建工作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交流和互动,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的有机融合。高校要加强数字化建设,突出数字赋能,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提质增效。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促进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高校要坚持双轮驱动、突出双向赋能,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引领保障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校要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双轮驱动,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引领。高校要保证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更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大格局中统筹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高校要不断提升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的融合度,强化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载体深度融合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