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优化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推优机制思考

2023-09-18 12:25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訾梦婷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张行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文/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訾梦婷;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 张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内容。高校承担着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人才发展任务,在高校中发展优秀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无疑是高校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高校的党员发展数量逐步稳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新任务,高校党员发展质量正逐步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产生巨大影响,发展一批政治坚定、专业扎实、本领过硬、实践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生党员队伍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推优工作现状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各高校都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这十六字作为发展党员的基本方针。但是,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实践中也发现,党员发展过程、特别是党员发展的推优机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于学生入党的条件和标准还存在认知模糊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党员存在入党动机功利化、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等现象。同时,党员发展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发展标准不清晰、教育体系不完善、培养流程趋于形式化、学生党支部工作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也在影响和制约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一)政治教育入耳、入脑、难入心。当前,“0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思想更加开放,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但由于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网络日趋便捷,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也更易受到多元思维的影响,对于信念、信仰的理解和树立略显匮乏,对于接收到的片面化、碎片化信息的集合处理能力较弱,更易受到错误思维的影响。同时,由于当代青年学生的个人意识逐步增强,相较于关注时代发展和国家大势,高校学生更注重个人的未来发展,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事物态度漠然。高校学生党员理论上应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乏“表面上入党”“身份上入党”“程序上入党”的现象产生,甚至存在学生党员在发展前壮志酬筹、发展中积极进取、发展后却“销声匿迹”的情况,归根究底,正是由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彻底、不深入导致的。

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处于传统的理论宣讲、知识解读、文件学习阶段,又或虽然使用了新媒体领域的新闻节选、话题推送、线上讲座等方式开展学习,但实际上仍然归根于传统的理论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对于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专业分化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方向产生一定影响,大部分学生只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忽视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政治理论课等知识的获取,形成专业课深度研究、公共课两耳不闻的现象。从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来看,“00”后高校学生是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轨迹中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感悟体会较少。从发展高校党员的工作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同学在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时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书写;而大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都能归结到以下几点:一是学生认为党员是优秀学生的代表,只要成为党员就能彰显自己的优秀品质;二是目前很多岗位的招聘(用人)信息会直接要求党员身份或是“党员优先”,学生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发展中拓展方向而选择入党;三是从众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对未来目标的迷茫或缺失,会人云亦云的跟随其他同学的脚步,产生其他同学积极申请入党、我也要积极申请入党的从众心理。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教育难深入、思想难稳定、观念难改变的诸多阻碍。思想问题是产生实际问题的根源,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内在思想体系的外化表现,检视问题首先要聚焦思想根源的困惑,往深处查、往实处查,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切实落脚点。

(二)社会实践多点、发散、难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入基层、融入社会,将政治理论、思想方法、专业技能服务于人民生活、社会治理、国家发展的关键一步。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加快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国情、民情、增长才干,体会国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但纵观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活动在现实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在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大部分社会实践或者党支部主题教育在开展中沿袭套路活动,宣誓签字、知识解读、发放宣传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环节一成不变,单一的活动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加或组织实践活动的热情。在实践活动的时间方面,很多实践活动放在寒暑假开展完成,正常教学期间由于课余时间的限制,实践活动难以以一种连续性的、持久性的模式展开,逐渐演变为“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的应对性工作,无法将优秀的活动案例形成长期的实践品牌。另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有所减弱,许多学生将“躺平”状态贯彻始终,只要不影响实践课程成绩或者毕业,实践活动只需要象征性的参与,而不追求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党支部中尤为突出,导致党支部中的学生党员在活动中积极性不高、参与感不强、获得感不充分,对于进一步武装思想、坚定理想信念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对于支部生活失去兴趣。

(三)考察标准多样、模糊、难把关。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发展党员主要有入党申请人初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5 个环节25 个程序。从培养考察的时间上看,有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即便是大学生入学第一天即开始学习并递交入党申请书,每次考核都顺利通过,支部和基层党委的每次讨论和审批都能及时进行,该学生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也需要572 个自然日,大约估算在大学第四学期,且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学生即将离开党组织的3 个月内不再发展。据此,本科生党员的发展相对集中在大学二、三、四年级,这样的时间差异即导致一些问题产生。

从培养考察的标准上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专业学习、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同,学生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其发挥榜样作用的途径不一,很难用同样的推优标准衡量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此,实际党员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都是综合考量的因素,有时甚至作为发展的硬性标准。这一评判标准的确会将一部分在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推荐出来,但在某些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隐形在成绩、奖学金等背后,难以发现的真正人文素养和政治素质。同时,以学业成绩等定量标准来进行推优工作,会对学生的入党积极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觉得自己成绩不好、科研不强就肯定无法被推优,随之产生懈怠心理,积极性下降,这对于提高整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推优的学生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也是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挑战。

(四)支部工作烦琐、守旧、难稳定。支部工作开展质量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基层专职组织员或支部书记的缺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都不设置专职组织员或支部书记岗位,相关工作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这种工作岗位的设置在与学生的日常思想交流或者开展学生支部活动方面是有一定便利的;但是,从工作方向上看,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教育管理的许多繁杂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的主要精力,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党员发展的机制研究中去;而且辅导员作为支部书记在衡量无法定量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容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辅导员内定人选”的误解,对于学生的整体稳定工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和考核方式单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还是采取统一的党课讲授、知识考试等理论灌输,为数不多的实践教育也只限于参观、座谈、讨论等,这些形式的教育培养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对于学生在思想层面的提升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再者,根据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党支部的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 人,但是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可多达几百人,党支部的学习教育经常会安排高年级带低年级的结对帮扶指导,但从实际学生党支部的设立来看,有的低年级学生支部只有教师党员,有的高年级学生支部党员因实习等原因分布分散,结对帮扶并没有体现到实效,甚至有的高年级学生党员自身对于党的认知就不足,更无须提结对帮扶的方案实施。

二、优化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推优过程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核心工作就是提升发展党员质量,要始终将政治标准置于首要位置。加强党员质量管理需要全方位地强化整体工作建设、坚持党员发展标准,构建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推优工作机制。

(一)组织设置规范化、工作队伍专业化。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要根据各校、各院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包括不同年级和学生层次间支部设置情况、专职组织员和支部书记的选任、支部委员的配备、支部党员分布等。科学的组织设置体系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各高校由于其学科门类、培养年限、招生规模的不同,在支部设置中应该探索最适宜本组织的支部设立方式。以笔者所在的医科院校为例,医科院校的学科门类相对局限,学制一般为5 年制,支部学生党员集中在偏高年级,而这部分学生经常会散落在各个地市医院开展实习工作,低年级的党支部往往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或者仅有几个辅导员、班主任。因此,在设立党支部时,除按照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外,还需要广泛考虑学生的在校状态、实习分布、年级构成等因素科学设立支部体系。同时由于医科学习和实验的特殊性,也可以尝试设立医院实习型党小组、实验室功能型党小组等基层组织开展日常的支部生活。要努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专业化、专家化的党建工作专门人才,加大对专门人才的选树、任用、教育和管理工作。人才分布要从学校的党委“面”辐射到校、院各级党组织部门的落脚“点”。在实际的支部建设中,不能仅依靠辅导员兼任支部书记的工作模式,还要注重提高专门党建工作人才队伍的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科研磨炼,鼓励人才队伍在工作中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创新发展党建工作新方法、科学规划党建工作新布局,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发展体制机制。

(二)思想教育日常化、社会实践多样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作为党建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要注重在学生的整个教育、成长全局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避免发展党员时突击教育、不发展党员时空白教育现象的产生。同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不同年级、课程、阶段的特点变化,融合党的最新科学理论知识和发展方向来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在新生入学阶段,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适应高校生活,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爱党的深远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期间,要持续不断的在学习、生活全过程,通过理论宣讲、思政课堂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要注重将理论学习融入学生实际,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日常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多做加法,在学生的管理实践中多做减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树立党建活动品牌方面,注重党建实践活动品牌的持续建设,发挥二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党建活动的创新性和灵活性,要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培育特色鲜明、服务学生、促进成长的党建工作品牌。抓牢、抓实“课程思政”第一课堂,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优化“专业课堂”+“思政融合”的方法与途径,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做深、做细“校园文化”第二课堂,以社会责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技能竞赛等赛事活动,结合党建思政教育的理论平台,构建“组织引导—思想指导—实践利导”三位一体的党建活动育人体系。

(三)推优机制科学化、素质衡量全面化。高校学生党员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注重把握推优机制“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的科学结合,跟进发展党员培养过程的全程、全员、全方位考察,发展多个推优模式的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来量化指标,主要包含政治态度、学业成绩、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团学工作、群众基础等层面,弱化单一以成绩好坏评判优劣的推优机制,增强学生在理想信念、社会服务、综合发展等方面的全要素融合。在此期间,还可以引入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班级同学等群体对于学生的整体评价,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群众基础以及群众服务情况。在推优程序上,加强对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力度,重点考察发展对象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进一步健全群团推优、公开公示等形式的建设,积极接受群众建议和意见反馈,严格规范发展程序和推优过程性工作,才能真正遴选出政治素养好、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党员。在培养考察期间,要注重发展前、发展中、发展后全过程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在发展前要积极进取、发展中稳步提升、发展后永葆本色,始终用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在发展后要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传承党员发展的优秀传统。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推优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对指导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推优机制研究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帮助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既稳定数量又提高质量。

(二)对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建立科学化的发展推优标准,可以促进大学生在不同阶段根据发展目标设定努力的方向,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守政治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之所向、外化于行之所至。

(三)对促进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高校学生党员不仅能在学习、科研、实践、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还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朋辈间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优秀的学生党员也正是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真实回答,体现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实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运用科学的理论体系,完善高校党员发展推优工作机制,无论是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还是从党的队伍建设、高校人才培养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坚持标准、科学推优、程序规范、贴合实际,必须一以贯之。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