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安大学 王博 林欣 李文雄 石松 梁振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普通高等学校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学校党委要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完善学校党委、二级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争创先进,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18年教育部党组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5号),决定从2018年开始,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面向全国高校培育创建10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0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训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简称“十百千万”工程);党建“双创”工作对三级党组织分别提出了目标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创建的目标是高校党组织做到“六个过硬”、院(系)党组织做到“五个到位”、基层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通过严格履行创建要求,强化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持续推进新时代高等学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共识力量;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推动高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高校党建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组织基础。只有切实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才能更好确保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够有力。基层党组织对教育的内外部形势、环境、条件等认识、分析和把握还不够精准,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刻,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在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来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密切联系实际来学习思考。
(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党组织关于党的建设调研指导不够频繁,认真履行抓大事谋大事议大事职责不到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工作安排不够有力,整体合力不够。
(三)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不深入。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的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不能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融合发展。
(四)党建品牌凝练总结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不够丰富,确守创新抓手,对不同类型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单一,基层党建工作特色不突出,党建创特色、创品牌的思路还不够新,力度不够大,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大多依赖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党建工作“精品”意识还不够强。
(五)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待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距离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上还有不足,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手段不创新,基层党组织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够严格,对党员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抓的不牢,“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院系级党组织严格对标“五个到位”、基层党支部严格对标“七个有力”还存在短板弱项。
(六)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新时代党务工作涉及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统战工作、宣传工作等方方面面,需要党务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党建业务能力,熟悉并掌握党建基础知识、工作要求及流程,但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存在流动性大、工作年限短等情况,教师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是兼职,抓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完全保证,党务工作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不够,对党务工作业务不精通,党务工作基础知识不扎实,培训不系统、不扎实。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根基。高校要依托党建“双创”工作的契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牵引,强化组织功能发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形成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三级质量创优体系,为高校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实施政治引领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强化政治对表。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行动指南,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和各方面。2.深化理论武装。一是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体系、师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二是做好理论阐释。结合学校特色,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阐释,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决策咨询智库,推出一批兼具理论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高质量报告。3.显化政治担当。一是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坚持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深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文件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潜心育人、潜心科研、激发创造活力的环境。
(二)实施教育铸魂工程,培养时代新人。1.突出主题主线,强化新时代思想价值引领。一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在师生中开展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全融合的“四史”宣传教育。二是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塑造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活动、品牌课程、品牌项目。2.汇聚育人合力,构建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一是建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行业思政”模式与品牌。二是加快构建一体化全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总结凝练可示范、可推广、可持续的育人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3.坚持守正创新,全力打造特色育人品牌。一是培育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实施文化传承创新,讲好学校与党同心、与国同戚的发展故事,构建完善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内容体系,推出优秀文化产品。二是巩固提高学生工作特色品牌项目建设质量。深入实施“一院一品”等特色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学风建设,打造一批育人工作特色品牌、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特色教学成果。
(三)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基层组织根基。1.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健全运行机制。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推动院系级党组织全面做到“五个到位”。一是严格执行议事决策制度。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议事规则,确保职责清晰、边界明确、执行到位。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功能。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在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双一流”建设等重要任务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机制。创新优化党支部设置,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以及学生社团等设置师生党支部。二是构建工作支撑机制。通过建设党员活动阵地、开展党建课题项目研究、选评党建工作案例等工作举措,为党支部工作开展、风采展示搭建良好平台、提供有力支撑。3.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完善培训体系。针对党员不同身份,因人制宜地制定培养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的党员线上教育课程体系,分阶段分批次做好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行“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挖掘身边的榜样典型,积极表彰先进、发挥旗帜效应,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争做合格党员
(四)实施质量保障工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1.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一是优化党建工作顶层设计。以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和上级党组织重要决策部署为核心,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标对表及时修订完善学校党建总体方案。二是明晰党建职责任务。厘清学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完善党建工作体系,着力构建分工负责、权责明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2.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着力构建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划分清楚、目标任务具体的目标责任体系,推动责任落地落实落细。一是坚持权责一致,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传导机制,压实监督责任。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明确目标任务。按照事业发展规划中党的建设规划制定的长期目标,分年度制定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目标任务,逐项推动落实。3.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体系。一是做好常态监督。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举措,做好日常督导和检查,保障各项任务落实。二是深化专项督查检查。针对重点领域、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强化对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督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提高会议质量。
(五)实施融合提升工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强化统揽全局作用,汇聚改革发展合力。一是高站位统领事业发展。坚持以党建统领事业发展全局,积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从高校长远发展实际出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二是高效能统揽综合改革。实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计划”,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深化教育教学、学科布局、学院管理、学术治理、人才人事、资源配置等关键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构建“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改革突破大格局,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效能。2.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塑造长效发展生态。一是健全促融合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完善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责任落实机制,夯实党建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构建抓深度融合发展的责任体系,在责任落实过程中形成党建与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构建促融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党政同责、联动一体的考评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目标责任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为党建和事业融合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3.搭建融合发展载体,创建一流特色品牌。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持续汇聚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深入开展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服务行动计划,激励师生以奋进姿态和务实作风积极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的背景下,党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组织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双创”工作为牵引,推动学校党委做到“六个过硬”、院系级党组织做到“五个到位”、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不断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边缘化弱化问题,切实推动党建和事业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