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俊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1062)
中国文学史分期中有上古、中古、近古的说法,其中“中古”指“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1]。 刘跃进先生的《中古文学文献学》的“中古”并不是文学史“中古”的范围,而是历史学上通俗的说法,指魏晋南北朝隋这个时期。 这部著作在1997年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初版,25年过去了,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者在此书增订版前言中写道:“三十多年来, 与中古文学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不断涌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这次修订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地吸收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2]3增订版较初版修改了不少内容,将惠泽学林。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是典型的乱世。 这一时期文学出现了新变,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文体意识增强,文学头绪纷繁多变。 出入这一领域的学者感觉纷繁杂乱,无从下手。 《中古文学文献学》为初学者列出书单,帮助他们进入这一畛域。 该书分总集编撰与综合研究、诗文研究文献、小说文论研究文献三部分,全面阐述了中古文学文献的全貌,引领初学者从文献阅读入手,进而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全貌。 在总集编撰与综合研究部分, 除了 《文选》《玉台新咏》《文苑英华》《文馆词林》《古文苑》《古诗纪》《采菽堂古诗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等常见文献外,还涉及徐献忠《六朝声偶》、陈继儒《秦汉文脍》、冯有翼《秦汉文钞》、黄澍《汉魏别解》等较为陌生的文献。 可以说,一部《中古文学文献学》在手,中古总集编撰与综合研究类图书了然于胸。 在诗文研究文献部分,曹操、曹植、曹丕、阮籍、嵇康、陶渊明、鲍照、谢灵运、颜延之、庾信、王褒等著名作家的诗文集有详细介绍,左延年、缪袭、刘邵、皇甫谧、左棻、王赞、曹毗、袁淑、王俭等小作家的诗文文献也记录于书稿中。 可以说,一部《中古文学文献学》在手,诗文研究文献类图书被一网打尽。 在小说文论研究文献部分,作者介绍了《西京杂记》《汉武故事》《搜神记》《博物志》《世说新语》 等一些著名的小说文献,《文赋》《诗品》《文心雕龙》等著名的文论著作,还著录了《宣验记》《冥祥录》《冤魂记》 等陌生的小说文献,勾稽了《刘子》《中说》《抱朴子》等不常见文献中的文论思想。 可以说,一部《中古文学文献学》在手,小说文论研究类图书尽收眼底。 《中古文学文献学》犹如一部导引,引导初学者走入中古文学殿堂。
刘跃进先生《中古文学文献学》不仅给初学者列了书单,而且阐述了每部文学文献的研究动态,这是这部著作的精华部分。曹道衡先生在《中古文学文献学》初版序言中提及黄季刚先生“辽东白豕病”典故,谆谆告诫后学 “要充分注意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现状”[3]。 刘跃进先生确实如此。
如苏李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桩悬案,真伪莫辨,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诗品》评李陵诗为上品,并说:“其源出于《楚辞》。 文多凄怆,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 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4]对于这样的诗歌文献,刘跃进先生列出了《太平预览》、刘勰《文心雕龙》、苏轼《答刘沔都曹书》、洪迈《容斋随笔》、顾炎武《日知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梁章钜《〈文选〉旁证》等文献对苏李诗真伪的记载,进而用“近现代学者又从多方面考证,认为苏李诗当系伪托,已昭然若揭,可成定谳”[2]546作了结论。一句断语,使这桩聚讼难决的案件得以平息。 最后列举出学术界认为这组诗产生的年代有三种说法: 一是成于东汉灵帝、 献帝之际,二是成于曹魏时代,三是成于两晋之际。 短短二千余字,将苏李诗的真伪、时代叙述清楚,给初学者提供了相关阅读文献, 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参考文献和研究动态,为推进苏李诗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又如陶渊明, 这位晋宋之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的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汲古阁所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赣川曾集辑本《陶渊明集》、北宋淳祐元年(1241年)汤汉刻本《陶靖节先生诗注》、宋刻递修本《陶靖节先生集》、元刻本《笺注陶渊明集》、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程崟刻本《陶诗汇注》、清康熙《合刻曹陶谢三家诗》刻本《陶靖节集》、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吴肇元与善堂刻本《陶诗本义》、 清抄本《陶诗编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惜阴书舍刻本《靖节先生集》等十一种传世版本,疏通了陶集版本源流,为初学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善本资源。同时指出二十世纪陶渊明诗歌注本影响最大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王瑶《陶渊明集》、逯钦立《陶渊明集》三种版本,为现代读者指明了阅读陶渊明诗歌的经典文本。在此基础上,作者概括了名字、年龄、里居、折腰五斗、陶诗源于应璩、《五孝传》《八目》、思想等陶渊明研究的七大热点问题。 熟读陶渊明一节8000多字,对其研究动态基本已经熟知,对于促进陶渊明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引作用。
刘跃进先生的 《中古文学文献学》 中诸如苏李诗、陶渊明之类的情况比比皆是,这说明作者对中古文学有着较高的造诣, 同时也说明他借此书提携后学的良苦用心,是值得我们敬重和仰慕的。
刘跃进先生是中古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 在诸多领域多有建树。在《中古文学文献学》修订过程中,他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这部著作中,主要体现在《文选》和《玉台新咏》这两部书的研究文献中。 在这部著作初版中,关于《文选》和《玉台新咏》的文献合为一章,文字较少,增订版将这两部书的文献分为两章,增添了不少内容。如果把这两个版本对读,就会发现增订版很高的学术价值。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这部著作收录了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 是历代士子们必读的文学教科书,甚至出现了“文选烂,秀才半”[5]的说法,是中古文学研究之显学。 刘跃进先生在《文选》研究上有很高的成就,发表了多篇与《文选》有关的论文,出版了《〈文选〉学丛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文选旧注辑存》(凤凰出版社,2017年)、《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文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等多部著作,在多次学术讲演中以《文选》为题。《中古文学文献学》的初版与增订版都涉及《文选》编者、成书年代、分类、注释、版本、文选学等基本知识,引领初学者进入《文选》研究领域。增订版除了部分内容的修订与润色外, 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文选》的选录标准”和“《文选》学史述略”。 《文选》选录的标准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中国知网收录相关论文就有16篇之多,可谓聚讼难绝,莫衷一是。刘跃进先生结合梁代文学思想及其发展态势, 指出“《文选》收录标准重在内容典雅,反对浮艳之风”[2]13。“萧统选录标准浸润着齐梁时期儒家色彩……不尚绮丽,倾心典雅”[2]14。 这种观点符合《文选》选录诗文实际。 “《文选》学史述略”一部分历述从唐代到清代《文选》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主要内容,相当于一部《文选》学研究动态,为初学者《文选》研究指点迷津。
《玉台新咏》是南朝梁代徐陵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汉代至梁代131位诗人的诗歌8709首。 这部著作所选诗歌均为语言通俗的艳歌,历来颇受争议,明人胡应麟曾说“《玉台》但辑闺房一体”[6]。 清人纪昀却说“未可概以淫艳斥之”[7]。 这样一部争论不休的诗歌总集,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刘跃进先生对这部书有非常深入的钻研,曾出版了《〈玉台新咏〉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玉台新咏〉史话》(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等多部著作,并撰写了若干篇论文,故而刘跃进是《玉台新咏》研究的权威。 《中古文学文献学》的初版与增订版都论及《玉台新咏》编者、名称、成书年代、版本、性质、价值、影响等内容。《玉台新咏》版本修改颇多,名称、性质、影响为新增内容。 关于《玉台新咏》版本初版仅列出五云溪馆本、赵氏本和吴兆宜注本三种。增订版结合自己的研究以及学术界研究成果,将《玉台新咏》的版本归结为陈玉父本、郑玄抚本、校订本三大系统。 同时还比较了五云溪馆本与崇祯六年赵均刻早期印本的异同、陈玉父本系统与郑玄抚本系统的不同,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介绍《玉台新咏》的版本,更重要的是对各种版本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研究者提供借鉴资料。在名称上,作者结合所见之资料进行详细考证,认为《玉台新咏》还有《玉台新咏集》和《玉台集》两个名称,三者的关系是“《玉台新咏集》很可能就是原名,而《玉台新咏》和《玉台集》并为其省文”[2]59,刷新了人们对这一诗歌总集名称的理解。在性质上,作者力辨传统上把《玉台新咏》当作诗歌总集的说法,强调“入乐”才是最为重要的标准,“这些诗歌并非只是吟诵的徒诗,而是入乐歌唱的歌辞”[2]82。 这一观点振聋发聩,符合《玉台新咏》所收诗歌实际,使得学人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在影响上,作者历述《玉台新咏》在唐代、宋元以后、域外的流传与影响,让学人对这一步书有新的认识。 《玉台新咏》性质、价值、影响三部分内容,是增订版较初版新增内容,使得知识体系更为完整,也显示出作者对《玉台新咏》的研究成果和新观点。
如果把增订版与初版中的 《玉台新咏》 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变化最大的是“十六国北魏至隋诗文研究文献”。刘跃进先生曾自述说:“譬如十六国北魏至隋代的诗文研究文献,原来有一万多字,现在扩展到十万字。”[2]3的确如此。初版本章的题目是“北朝诗文研究文献”,仅23页。增定版增加了“从山河破碎到南北一统”“十六国诗文研究文献”“北魏诗文研究文献”“东魏北齐诗文研究文献”“西魏北周诗文研究文献”“隋代诗文研究文献”等内容,页码也多达127页。这部分内容犹如一部北朝文学史, 弥补了初版的不足,完成了对北朝文学文献的勾勒。刘跃进先生最初研究南朝文学,后来上溯至汉代文学。 在增订版中,关于《玉台新咏》研究,对北朝文学进行了砥砺深耕,这也许反映了他学术兴趣的转移, 或许他将来会进军北朝文学。在南北朝文学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北朝文学研究相对比较冷落, 刘跃进先生的这部分内容写作,试图唤起学界对北朝文学的重视,鼓励大家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以此来推进北朝文学研究。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跃进先生正是多年来对中古文学深耕不辍, 取得巨大成就。 但他想到的是如何提携后人, 这才有了《中古文学文献学》这部著作,以及近30年的再次增订。刘跃进先生在增订版《前言》中说:“撰写《中古文学文献学》,既是为己之学,也是为人之学。 为己以补不足,修身求进;为人以求利世,‘但能说之’。 ”[2]4“为人之学”,这种金针度人的精神是值得后学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