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音乐的范畴中,歌唱的形式有许多,不但包括中国的民间演唱,还有西洋的美声唱法。通过将美声唱法和中国的民族音乐表演方式相结合,并找到他们的差异与共同之处,就可以根据中国的民族音乐演唱方式,对西洋的美声唱法加以深入研究,使中国音乐演员在了解西洋美声唱法内容的基础上,汲取中国本民族演唱方式的特点,在互相吸收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方式。
【关键词】中西方;声乐艺术;音乐文化;共通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2-0031-04
音乐这门艺术有着生动、灵活、变形性比较强等方面的优点,歌唱者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往往能够通过将人声效果与情感意识相互融汇,从而取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果需要对演唱者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准做出合理的评判,就需要演员合理运用自身的嗓音进行艺术创作,演员不但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同时还要保持有丰富敏锐的情感意识和想象力,从而学会比较精湛的音乐表现技能。而不管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练习,演员都需要掌握中西方音乐美学的结合和基本特点,并建立在合理发音的基础上,对胸腔、头腔等做出恰当的处理,争取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因为当今中国声乐表演的方式相当多样,由传统的中国民族唱法、通俗歌曲演唱特点、西洋美声唱法,以及近年来逐渐出现的摇滚音乐和爵士乐所构成。因此本文将通过把我国传统民族乐派的演唱特点和西洋美声唱法相互糅合,从而对演唱风格加以深入研究。
一、西方美声的特征
美声是指艺人用优美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的歌唱,而混合声区唱腔也是美声唱法的重要特点。从演唱技巧和艺术形式上来说,美声一方面是一种特殊的发音形式,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声音流派。美声唱法来源于17世纪尚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语。当时,由于受文艺思想的冲击,歌剧技巧也更加发展和完备。18世纪后期,在合唱团和歌剧院中也开始有了女性歌唱家,而美声唱法也逐步上升,发展到了新时期。
在20世纪,由于技术手段日益完善,美声唱法的发展水平在全球多个国家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赞扬。而在此时,美声唱法也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各国的传统表演深入结合,进而拓展了美声唱法技巧和思想方面的发展空间。男高音歌手帕瓦罗蒂也在传统严谨的戏剧演出中增添了富有浓郁现代色彩的声乐要素,进而实现了对传统表演的全面发展与创新。受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感染,传统美声唱法在富有历史感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当代音乐艺术文化的韵味,不仅丰富了传统美声唱法内涵,也促进了现代美声唱法的传承。
美声唱法在几百年的历史成长中不断融合、革新、改造,一方面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另一方面又把美声唱法所诠释的传统戏曲塑造成传世的艺术经典。美声唱法是人类民间艺术史上灿烂的一笔,在人类表演历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声乐事业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作用[3]。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
(一)融入声乐元素的应用
民族乐派中的声乐要素极其丰富,在美声、假音、变调等领域的声乐元素都十分专业,融中华儿女艺术文化与世界历史文明之精髓,具有精彩绝伦的东方特点,自带艺术神韵与闪光点。声乐因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使其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样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大大增强了现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就如同陈年老酒越酿越香。人们很容易就将现代音乐创造成了举世闻名的经典或广泛传唱作品,在广泛迎合不同时代听众需要的同时,也让现代听众理解并引起情感共鸣,得到了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将现代歌曲文化推向世界,最后促使了现代歌曲的经典传播并发扬光大。
(二)融入乐器元素的应用
民族音乐中运用到的乐器门类繁多,源远流长,如我国传统乐器中的编钟、古筝、绿绮、编磬、琵琶、长笛、箫、唢呐等,而发展到现代后又添加了吉他、钢琴、贝斯等新兴乐器,各种乐器都能够形成自身的音乐特色,在现代音乐中独立使用或者联合运用都能够提高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进而引发听众的无限遐想与兴趣,从而实现以声寄情的音乐目的。民族传统音乐乐器元素在现代音乐制作中的广泛使用,也增加了现代音乐作品的人文内容,使之更富有艺术张力与感染力,也更富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意蕴。现代音乐不仅能以音寄人,而且也提高到了傳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层次上,使现代音乐创作更加富有现代价值[1]。
(三)融入技巧元素的应用
现代歌曲制作时随着曲风的不同使用,创作技巧也不同。民族乐派的技法具有漫长的历程,已非常纯熟和专业,可以增强现代歌曲制作时的情感表现效果。尤其是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所蕴含的诗词歌赋精神,赋予了现代歌曲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既可以有效引发广大听众的兴趣与共鸣,同时也是作曲家的灵感源泉。而现代音乐创作内容与传统民族乐派技法的有效融合,使音乐创作内容具有强烈感染力与张力,给予了广大听众良好的音乐体验。而民族乐派技法在现代歌曲中的运用也成为趋势,效果良好且可适应不同听众的多样化需求,使经典作品数量迅速增多。
(四)融入戏曲元素的应用
戏剧艺术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载体,富有浓郁民族特色,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乐派表现方式,具有漫长的发展史,由于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地区差异鲜明,而中国的戏曲剧种又相当丰富多彩,使民族乐派的艺术特点既有独立性而又交相辉映。其结构形态、表现手法、艺术手段以及在现代艺术制作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
三、西方美声唱法
与中国民族唱法的相似之处
(一)呼吸的运用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系统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演唱形式,但都十分讲求对气息的运用。在声乐演奏中,声音的圆润程度、流利度和气息运用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2]。由此可见,美声艺术与民族唱法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呼吸的运用却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并要求在演唱中腰腹部位用力,而演唱艺术最终的成功也是与使用呼吸的方法分不开的。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练习以后,可使用直立体位的方法,从而更加增强对腹部肌肉群的练习力度,直到最后表演者们可以完全按照演唱要求灵活地使用腹部肌肉群,以便于更加自如地运用身体气息。
(二)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共鸣腔体方面,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共同点在于都注意到了共鸣的演唱效果。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目前美声唱法根据实践总结出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在美声唱法的基础训练当中,会通过对不同发声部位的具体特点进行比较,在演唱达到高节调的部位时,会利用人的头和腔部产生共鸣。而传统民族唱法要求音色纯净鲜明,又需要借助不同的共鸣腔,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为完美的演唱效果。但实际上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两种合唱方式在所使用的共鸣腔体上还是有区别的。
(三)声音的位置
美声和民族唱法都会根据实际的音乐表演,利用发音器官充足的松弛性进行发音,具体来说分为牙齿、上唇和舌头等多部位,通过降低对声带和喉咙的压强,从而使得表演时能够发出更加生动的音色。中国知名声乐家沈湘讲过,虽然美妙的音色能够使人的心情更加激动,不过在实际的表演中,并不会为了希望得到更明亮的音色而故意增加力度,让喉头和声带之间产生更沉重的压力。而自然、悦耳的音色也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方可达到,对于歌手来说,只有找到恰当的方式认真练习,才能借助灵活运用发声技法,来提高歌唱的水平。
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
互相作用的原则
(一)以更好的发展为共同目的
中西方唱法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因此,在对这两个唱法的研究上应保持一致的出发点,同时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一起合作进行,才能使得两方面的演唱水平都能有所提升。第一,必须突破传统思维角度的束缚。因为我们在演唱时不管根据的是哪种类型的唱法,只要保证发出的声音是生动动听的,同时清晰地表明歌词的感情和含义,就是好的音乐[3]。所以,使用的唱法类型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做到恰当地使用声音手段,表达音乐的含义和感染广大听者,便是值得称赞的。例如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很擅长利用中国民间唱法进行表演音乐创作,她表演过的知名曲目不仅曲调内容丰富,而且唱腔也很悦耳,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赞叹和喜爱。而另一位歌唱家毛阿敏的表演,每一首都非常真实动人,而且富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山西走来的著名歌唱家阿宝,由于声音粗犷,作风豪迈,也得到了广大乐迷的一致称赞。由此可见,在曲目表演中,不管歌手选用了什么方式演唱,都是为了最好地诠释曲目。而如果表演的曲目富有个人特色,就会完整地展现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总的来说,在每种唱法中应该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创新、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音乐表演的方式本就应该百花齐放,假如全球每个国家的音乐家选择的演唱形式都是相同的,那么长期下来会让听众觉得单调乏味。而音乐的意义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凡是可以使人感到愉悦的技巧,就應该普及和传播。
(二)坚持声乐唱法的多样性
中华民族由多种民族构成,每一种民族的文化、风俗均有明显不同,所表现的音乐技巧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应用不同唱法的时候,还要注意通过音乐来传达属于各自的民族精神。因此,要想推动两种唱法进一步演变,就要充分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知识,再继续进行创新。两种演唱相互交叉学习的作用就是产生特色更加鲜明、类型更加多样、音域更为开阔的演唱方式。合理吸收也是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较为关键的要素。所以,致力于研究的同时,必须总结少数民族演唱的特色,必须了解各个地方少数民族演唱的风貌和特色,才能把握好相互融合、相互吸纳的分寸,也才能够更加协调和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两种唱法在相互借鉴对方的特点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进行复制粘贴,重要的是要根据演员本身的特点和演唱风格等多角度因素进行合理适当地应用。比如在利用气息进行训练时,一定要针对演员本身的演唱风格;在借用共鸣技法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而且需要注意避免一些误解[4]。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还要保留本有的语言优势,不能不重视咬字的习惯,不能为了单纯地追求声音而导致口腔肌肉紧绷,同时在进行混音表演时,既不能虚唱,也不要因为只强调音色而忽视了情感。
(三)坚持以观众市场为原则
传统民族唱法和传统美声唱法还必须随着时代需求进行改革和发展,彼此要站在互相促进的立场上,因此民族唱法要善于去吸收美声唱法在情感表达和发音方式上的优点,这样做非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民族特色,反而还能够提高民族歌曲合唱的文艺能力。在各种民族演唱间的融合中,又必须全面吸取美声唱法的优势,以进一步提升民族歌唱的艺术水平。而众多出色的演唱家之所以能够在二者融合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成长,就是因为他们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努力,这也是民族演唱与美声唱法在国际乐坛上长盛不衰的必然选择。
五、西方美声唱法
与中国民族唱法共通性的融合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结合,是中国乐坛一直以来十分关心并在不断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很多研究人员将从美声唱法中提出来的正确发音原则、腹腔式和人体呼吸法原则、喉位和开放喉位的技术特点等与我国音乐的歌唱实际情况有机融合,使之更有效地与我国的语言特色、文化风貌与艺术表达方式融合,展示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应有的最高水准。同时由于民族唱法在歌唱的形式、色彩运用和咬字等方面,都广泛汲取了美声唱法的先进技术,在演绎音乐的实践中也可以灵活使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互相吸收、交叉结合已成为音乐发展中必然的潮流倾向,唯有优势互补,才能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活力与生机,才能在交融中持续成长,在融合中创新。
不过,两类演唱方式在文化历史、文化传承、时代特征和社会演变方向等方面,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区别,这使得两者的文化特色、时代特色与艺术表现方式也产生了不同。美声唱法中的混和区发声法,尤其重视对共鸣腔体与高元音发声技巧的运用,它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发展中的基础和核心力量,对表演艺术风格的发展产生着相当重要的作用[5]。正因如此,将美声唱法中能给观众的一种宽广柔韧的感觉放入中国民间演唱中,已经成为十分关键的优势特点。将二者深度结合,一方面可以产生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影响艺术发展及时代演变的主要因素。再者,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渊源、发展和两个唱法间彼此相互吸收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表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的相互交融已成为中国当下音乐不可逆转的主要发展趋势,不但是中国歌手传承艺术人生的根本,更是促进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的关键动力。中国音乐艺术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断进行变革,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在多元化分流的同时谋求联合发展,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音乐艺术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歌唱技术过硬且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绎的过程中,要用音乐传达情感,认真且用心地去感受与揣度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使歌唱与表现融合,平衡歌唱和表现之间的联系。若想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生动地表达民族乐派的风貌与内容,实现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的深度结合,是成为一位优秀艺人的必经之路。所以,正确对待美声唱法及其对民族唱法的发展影响,从彼此交融与互相吸收的过程中促进二者的共同进步与共同成长,可以更有效地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长盛不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璟.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评《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3):144.
[2]杨悦.基于中西传统艺术审美差异的声乐艺术审美分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2(03):46-48.
[3]陈雨江.浅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 今古文创,2021(33):85-86.
[4]吕蓓.中外声乐艺术交流[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39-40.
[5]罗玉琪.中西方声乐艺术的借鉴与融合[J].黄河之声,2020(07):25.
作者简介:
姜娜(1985-),女,满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