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
【摘 要】皮影作为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瑰宝,不但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相反它的传承问题变成了很大的挑战。近年来皮影艺术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尝试将皮影元素融入到数字媒体创作中,并引起了不错的反响。这说明只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皮影这类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依然深受人们的欢迎。以动画这种新兴产业作为载体,将皮影元素与其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皮影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也为当前我国动画的发展注入了文化底蕴,对于创作出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皮影元素;动画;共通性;结合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08-02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它是一种集雕刻、绘画与民间演唱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根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皮影戏在我国分布广泛,地区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对皮影的特征有很大影响。雕刻精美的山西皮影、古朴浑厚的四川皮影、稚拙可爱的云南皮影,各种派别的皮影共同构成了我国皮影艺术的灿烂文化。以皮影元素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研究作为选题,作者试图通过探索动画与皮影戏之间的共通性,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传播与动画产业发展双赢的目的。
一、皮影与动画运动特征的共通性
皮影和动画的运动特征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皮影表演与动画播放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运动”的展示带给观众视听享受。其中,皮影艺术的“动”主要依靠艺人通过一根主杆和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对影人的头部和四肢的关节点进行操控,从而使角色进行点头与摇头、拉与推、摆和抖、俯与仰等各种动作,而动画中角色的运动主要是通过打关键帧来实现。皮影中“节点”的控制和动画中角色的关节相似,因此可以在动画角色动作制作中引入皮影的分层技术和“节点”控制原理。人为的操作通常使传统的皮影戏在动作上会有缺失,而动画的出现将很好地对这一缺点进行弥补。动画中皮影角色的运动会变得更加流畅,可以轻松地完成翻滚、跳跃、腾空这些复杂的动作。把现代数字技术和传统皮影相结合并进行创新,可以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皮影动画。
在皮影戏和动画中,角色的动作都会起到推动剧情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例如在皮影动画电影《桃花源记》中官员和渔夫走路姿势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他们性格特点的差异。皮影戏与动画角色动作都较为夸张,由于皮影戏的特殊表演方式,不能做到像真人那样顺畅和灵活,但这些夸张的动态所产生的独特的节奏美感是其他艺术表演方式所不具备的。而动画也是通过对生活中的动作进行夸张的艺术化处理对角色进行塑造,以迪士尼动画为例,里面角色的动作都进行了夸张化的处理。此外,动画影片会采用皮影戏程式化动作,从而创作出有中国美学特征的动画作品。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几个转身就可演绎翻山越岭、打斗、凯旋而归等动作,打破时空的局限,这一手法在我国早期的动画作品中常常看到。
二、视听语言的结合
(一)角色造型的结合
皮影的角色造型中往往蕴涵着文化象征和寓意。传统的皮影戏具有大量戏曲化的特征,人物角色设有生、旦、净、末、丑。面部形象也借鉴了京剧中的脸谱,具有眼大嘴小,眉弯鼻直,额圆颁方的特点。在动画角色设计时可以融入皮影中的文化寓意和造型特点,使角色更具有中国美学特征。
动画角色造型特点和皮影的造型特征具有共通之处,在动画角色设计时加入皮影元素,可以使角色特征更加鲜明。皮影的造型是平面的二维的,影人的形象主要采用侧身五分脸和侧身七分脸。其角色造型大都放弃透视关系不受比例关系的制约,通过夸张变形重组形成新的造型。把具有简洁美感的皮影造型运用在动画角色设计中更加有利于故事信息的直接传达。其次,角色服装设计上可以结合传统皮影中线条的运用,皮影中主要为刻线,图案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充分继承了剪纸艺术的特色。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用刻线的方法绘制在角色服装上,可以增强画面的装饰性。皮影戏的角色多为农民、老妇、英雄、恶霸等,这些角色往往个性鲜明,容易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这也是皮影造型元素融入动画创作的重要优势。把皮影独特的造型特征融入到动画角色设计中,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思路和视野,为动画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色彩运用的结合
皮影和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运用都可以从侧面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烘托故事情節。如《猪八戒吃西瓜》中角色人物的用色上主要运用了红与黄两种暖色调,色彩虽然没有很丰富但是用色鲜艳,充分借鉴了皮影戏中的色彩搭配,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故事氛围。通过色彩的搭配甚至可以区别角色的高低贵贱和辨别忠奸好坏。在皮影艺术中,正色代表着尊贵,间色则象征着卑微,例如,白、黑、赤、黄、青五色多为权贵显赫的人所用,蓝色、褐色等间色都是平民百姓所用。不同的颜色可以代表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白色象征狡诈阴险,红色代表忠勇正义,黄色冠以慈仁辉煌,黑色表示公正公平,绿色定义充满活力。传统的皮影虽然只有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但颜色的叠加创造出了更多色彩,皮影中一般采用中国民间年画浓烈饱满的用色原则和搭配方法。动画设计中可以利用皮影的颜色特征丰富人物色彩,展现出民族艺术特色。
光影的运用在皮影戏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皮影在灯光的照射下颜色鲜艳透亮,再投到幕布上,为表演增加了朦胧的意境美。将光影和动画的制作结合起来,可以使影片更加具有美感和趣味,创作出具有中国特征的艺术动画影片。同时皮影戏中对于光影的应用推动了早期中国动画雏形的产生和发展。
(三)故事情节的融合
皮影戏与动画都是通过舞台向观众讲述故事。传统的皮影戏多以民间故事为题材,这些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蕴涵着宗教宣传和是非伦理道德观念。动画同样也具有教育功能,且受众主要为儿童,把皮影戏的题材加入到动画故事的创作中,可以加深动画的教育意义,让儿童观看动画变成一件寓教于乐的事。在当代动画电影制作中民间故事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大量优秀动画影片都取材于民间故事,如《阿凡提的故事》。近年来民间题材更受到国外动画制作的关注,如《花木兰》、《功夫熊猫》都是由传统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
传统皮影戏的叙事方法比较单一,而动画叙事方式却十分多样,多通过自由的、虚拟的手法来讲故事,因此我国动画的题材多为充满幻想性的神话,与现实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如果将皮影戏中民间智慧融入到动画创作中,同时结合动画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将生活中的凡人凡事写入动画,以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出民众的内心,即打破了皮影戏枯燥的叙事方式,又使动画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更容易打动观众,给人带来更多启发,从而创作出更具有民族生活气息的作品。
(四)传统配乐的运用
皮影戏的配乐主要是真人演唱同时配合乐器的使用。皮影唱腔具有地方特色,多采用掐嗓的唱法,与舞台上的表演同时进行。传统皮影配乐结合当地音乐,非常富有民族文化特色,乐器种类繁多,有胡、弦、板、琴、号、唢呐等旋律乐器,以及谬、拨、烧、板、鼓等打击乐器,另外还有口技、唱念等可以进行剧情或音乐氛围的调节,动画与皮影戏都需要根据角色的特征和画面设计来进行配乐,把皮影中的乐器演奏运用到动画音乐设计中,可以增加很多趣味。
动画和皮影作品中音乐的使用都可以起到表现作品的主题,渲染影片氛围,表达作者思想,刻画角色心理活动,加强戏剧效果影片连贯性和完整性,展现民族特色、地域与环境气氛的作用。将皮影戏中的传统音乐元素提取出来运用到动画设计中,可以恰如其分地把皮影的精神传达出来,对动画片整体风格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的语言和音乐会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像绘画一样音乐也是没有国界的,即便语言无法沟通我们依然可以理解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奇特效果来充实动画,使动画的感情更饱满,氛围更浓厚。
三、皮影元素应用于动画创作的前景
(一)传统文化的新形态
将皮影元素应用于动画创作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动画作为新兴的产业,它可以快速地向人们传递大量信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而皮影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地被人们遗忘,只有将“新”与“旧”两者进行结合才能保证皮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落没。在动画创作中皮影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表现形式,它可以运用蒙太奇、定格、特写等电影镜头语言对皮影人物的性格、面部表情进行细致塑造,让影片内容更加精彩。将皮影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制作出动画作品将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如皮影动画《桃花源记》中将水墨、剪纸等传统艺术元素与皮影相融合,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影片自身的感染力,更表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现代动画发展的新出路
近几年我国的动画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如《大圣归来》、《大护法》、《大鱼海棠》等,这些动画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传统元素,这是值得欣慰的。但不得不承认,在这些作品的身上总能看到国外优秀动画的影子。做有“中国风”的动画俨然已成为现在我国动画发展的新方向,也是中国动画想要蓬勃发展的前提要求,而皮影作为已经具备舞台特征与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形式,却很少被用于现代动画创作中,这是我国原创动画的空白所在。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皮影的价值所在,就应当将其融入到动画创作中去,把皮影所具有的宗教思想和伦理道德观等民族文化与动画结合,融入皮影所特有的意境美,使動画更具有文化底蕴,同时增加创作的灵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动画作品,这也是动画艺术不断发展的保障。
四、结语
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产业在文化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对于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动画若想更加蓬勃地发展就一定要走民族特色的道路。一部成功的动画片若能体现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那么就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和理解。也会让国外观众有所了解,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达到为国产动画开辟新领域,为传统艺术在现代传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历史[M].文物出版社,2007.
[2]吴乐盈.皮影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0(17).
[3]刘桂荣.数字动漫艺术与民间艺术发展的美学思考——以河北民间艺术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6):11-12.
[4]姚绍雯.民间艺术在传统动画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0(10).
[5]耿阳.皮影元素在数字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