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中
一百多年前,那里曾坐落着青岛三大会馆中的两个——三江会馆、广东会馆,名流显贵出入,商贾往来频繁。
一百多年前,那里曾拥有青岛最早的中国人戏院“琴港第一戏楼”,戏台双檐高起,雕梁画栋,演出时自有一番和声鸣盛的气势。
百年时光流转,往事渐渐褪色,市井烟火升腾在那片被称为大鲍岛的老街区,而老楼日渐斑驳,如龙钟的老者颤颤巍巍……
指针划到2022年,在青岛的“城市更新”行动中,加固修葺后的老里院,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时尚、文艺、怀旧,成为老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继银鱼巷、广兴里、复兴里之后,1月27日,三江里正式开街,“人生更有戏,就来三江里”,正如这句主题语所希望的那样,往日的热闹又回来了。
“达利与时光”的雕塑、怒放的鲜花瀑布、艺术墙绘、文创市集、文艺小店、微型博物馆……踩着石板小路走走逛逛、拍照打卡,总有惊喜发现。另外,传统戏曲、音乐会、实景话剧、电影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会经常上演。
瘦瘦的老钱,自称“钱大胖子”,是个资深手工爱好者,于青岛辗转多地后,将自己的“琢木工坊”搬回了承载童年记忆的老里院,“我小时候经常在里院转,一个院一个院的跑,玩捉迷藏”老钱说。在这里,他闲时做做木工,忙时教教学生,贩卖手艺和作品,顺手还能将被遗弃的老门框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和店里的两只爱宠猫咪“豆菇”和“三胖”,一起享受着不紧不慢的老院时光。
隔壁大胡子老张“悠然”地在这里“贩卖文艺”,艺术家的画作、中古的玩偶、暗藏心机的老电视,还有文创周边、古董杂货……“悠然小店”里满满当当的“宝贝”,琳琅满目。
里院书房是三江里闹中取静的一方所在,一杯咖啡、一本书,享受一段独处的时光,或是三五好友围炉煮茶,热气腾腾,低语中碰撞着思想的火花。
“此地有C A I”微型博物馆道出了“三江里”的前世今生,并取谐音“才”“财”“彩”,分别代表着才华、财富和彩头,浓缩了三江里百年的烟火繁华。这座展馆按时间线分为“建城兴城、同乡会馆、里院生活、保护修缮”四个板块,讲述了三江里所在的大鲍岛区从山林农田到会馆建成,从里院烟火到如今修缮焕新的历程。
三江里,更准确地说,济宁路与四方路合围中一个文化街区的统称,里院套里院的结构特点,注定了那里不仅有三江里一个院子。
位于濟宁支路13-17号的里院呈E字形,包含两个方形院落,西云承里建筑为三层,主入口与芝罘路相连;东云承里(云承东里)建筑为两层,入口与济宁支路相连,两院落不相通。沿芝罘路立面整墙原为人造石分格,为当时流行范式。“云承”出自《楚辞·九章》:“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济宁支路11号是珠江里,主体采用砖木结构,地上三层,为广东会馆后期接建建筑,供同乡人居住之用。建筑平面呈U字形,与广东会馆会议厅相围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狭小院落,在首层通过外廊通道与广东会馆南北两侧小院落连接。建筑三层房间均为居室,场地东高西低,济宁支路的入口处于二层,入口上方设三角形山花。建筑为红瓦双坡顶,高起烟囱体,外墙底部均设石砌基座,石材勒脚。
据介绍,人才公寓、配套餐饮、书法、茶馆、酒吧、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将陆续填满焕新的里院空间,人们再次聚集,店主们闲暇时串门、聊天,喝茶,一团和气,续写着新里院的邻里之情。同时,店主与游客之间,也因这短暂的相遇,生发出N种可能性,或许若干年后,又将形成一部嵌入城市记忆的里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