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群,阳原喜
(九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000)
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三个方面的资源情况作为基础,第一是林地资源,第二是林下空间,第三是森林整体生态环境。在这样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林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像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林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对于赣北地区来讲,其自身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且存在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因此赣北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优势。就现在赣北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来讲,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森林食品的发展、森林旅游的发展、花卉苗木的发展以及药材菌类的发展,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林下经济的发展进行优化必不可少。
(1)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农林循环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调整林下种植所需的土壤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林木的成长,进而使得林下资源得以充盈丰富。
(2)林下经济是一种复合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可以将原先单一性的林产资源转变为综合性的,进而使经济的发展结构变得稳固。
(1)在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可以使得林地的综合效益得以提升,使林地的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这样的基础上,不仅能实现林业生产模式的创新与转变,也可以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进而构建出一种复合型的林业经营模式,可以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发展上的协调。
(2)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使林地的产出率得到提高,这就为林业的生产与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也可以使林下的一些空闲资源、空闲空间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林业的发展可以从原先的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化、现代化发展,这种转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赣北地区指的是江西省的北部地区,包括南昌市、九江市2 个地级市。大致是在北纬30°左右、东经115°左右的位置。其中九江市的占地面积较大,达到了将近20000 平方千米,林业的用地面积在60%左右。九江市直辖县有七个,分别是修水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以及彭泽县;代管三个省辖县级市,分别是庐山市、瑞昌市以及共青城市;直辖区有三个,分别是柴桑区、濂溪区以及浔阳区。除这些之外,还包含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赣北地区以江南丘陵为主要地形,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综合性地貌,主要是将四种地形结合在了一起,第一种是丘陵地形,第二种是山地地形,第三种是滨湖平原地形,第四种是沿江平原地形。
赣北地区的气候主要呈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个地区的平均温度在17℃左右,一年的降雨量可以达到1600毫米。赣北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一年里将近三分之二的雨水都是在这个季节降落。此外,赣北地区的霜期较短,时间基本上是在95 ~135 天左右;雾天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一般是在16 天以内。
赣北地区自身的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森林的占地面积偏大,森林面积大约是在90 万公顷左右,具体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将近达到了整个地区60%左右的覆盖率。赣北地区的林下经济主要是以三种行业的发展为主,第一种是种植业,第二种是养殖业,第三种是旅游业。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较多,像草本粮油产业、中医药材产业、林下菌菇产业等。此外,森林食品行业、动物养殖行业等的发展也具有地方特色。
目前赣北地区具有森林食品品牌的企业有两家,与森林食品相关的基地有16 个。森林食品涉及的方面较广,像粮油产品、中药产品、茶类产品、水果产品等都属于食品的一部分,如油茶、灵芝、石斛、枇杷、杨梅等[1]。这些作物总体的种植占地面积达到了将近2000 公顷,示范辐射面积在6000 公顷以上。江西省只有两家企业是“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企业,而这两家企业都位于赣北地区,一家企业是九江的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灵芝;另一家企业是在武宁县的新光山水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枳壳。在江西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赣北地区的森林食品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在未来的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和赣北地区的森林旅游发展相关的景区数量较为繁多,像5A 级景区就有庐山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和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4A 级与3A 级景区的数量更多。在赣北地区中,省级以上森林公园的数量较为可观,数量已经达到了20 个以上,森林公园总体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5 万公顷。从整体上来看,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数量有8 个,占地面积在3 万公顷左右;省级森林公园的数量有14 个,占地面积在2 万公顷左右。除森林公园之外,赣北地区也存在着40个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截止到2022 年年底,赣北地区接待的游客已经超过了3 亿人次,旅游业的产值达到了1000 亿元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
在江西省,赣北地区是有名的苗木之乡,苗木生产经营的历史较为悠久。在20 世纪90 年代,九江市柴桑区出产的苗木种子在我国就很有名。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下,赣北地区也在不断研发新型的苗木种子,像桂花、罗汉松、红豆杉、香樟、红叶石楠等,这些苗木都是较为珍稀的品种[2]。以现在赣北地区的苗木发展来看,苗木种植的面积在大幅扩增,现如今已经达到了100 平方千米。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花卉苗木种植人员的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状态,现已超过3 万人,其整体的经济收益也是较为客观的。
根据已有的统计结果来看,赣北地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在8000平方千米左右,存在着100多家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整个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收益在5 亿元以上[3]。在赣北地区,中药材的种植主要以植物型为主,像枳壳、厚朴、杜仲、板蓝根、石斛等。江西省的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的“仙客来灵芝”是一个主导产品,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企业、江西省龙头企业,一年生产的灵芝销售收益可以达到2 亿元以上。除这些中药材的种植之外,菌类产品的种植也很重要,像香菇的种植、木耳的种植等。
赣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时,需要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使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天然的支撑。赣北地区的林地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山地与丘陵的占比偏大,对此需要充分结合赣北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而使得林下种植业得到发展与推进。据相关的统计可以发现,赣北地区能够用来种植油茶的荒地面积为3 万公顷左右,其中昌九沿线就占了将近一半的面积。对于赣北地区的油茶种植来讲,西部主要集中在修水、武宁、德安等县,中东部主要集中在都昌、湖口、彭泽等县。在发展林下种植的时候,油茶的种植是一个重点所在。
除油茶的种植之外,赣北地区也可以针对其他方面的产业种植进行拓展,像庐山附近、昌九沿线、修水县、武宁县等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的种植,比如说种植一些较为珍贵的苗木,将赣北地区建设成为一条特殊的花卉苗木走廊;也可以结合赣北当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情况、温度情况、海拔情况等种植一些中药材,像永修县就发展出了10 万平方米左右的药材种植基地,彭泽县就建成了8900 平方米左右的药材加工基地。
赣北地区自身的地理情况较为特殊,不仅山丘多,江河湖泊也比较多,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可以结合这些特点进行赣北地区林下养殖业的发展,针对一些野生动物进行驯养与繁殖,像梅花鹿的繁殖、孔雀的繁殖、珍稀蛇类的繁殖等。通过这些野生动物的驯养与繁殖,不仅可以保证赣北地区的生态稳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赣北地区的林下发展,从而推动赣北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4]。
除这些野生动物的驯养与繁殖之外,也可以将赣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森林环境、气候条件等结合起来,营造更多适合蜜蜂生长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使得养蜂行业得到发展与推进。赣北地区的养蜂行业主要集中在修水县、彭泽县等地,这些地区充分利用了林木花卉进行蜜蜂的养殖。
对于林下采集的发展来讲,主要是针对竹类产品的采集,像毛竹的采集、淡竹的采集等。毛竹的采集基本上集中在赣北西部的武宁县、永修县,东部的彭泽县等地,这些地区的采集基地面积在3 万公顷左右;淡竹的采集基本上是在赣北西部的瑞昌县,这是江西省淡竹的重点产区,产区的面积在1 万公顷左右,采集基地的面积在3400 公顷左右,在这个采集基地中,不仅包含着淡竹产品的采集,也有一些衍生的产品,像鲜笋、板笋、笋罐头等的加工制作。
除笋类产品的采集之外,茶叶也是赣北地区林下采集的一个传统种类,当地茶叶的品牌较多,如庐山云雾茶、修水宁红茶、修水双井绿茶等。这些茶叶的采集主要集中在庐山、修水地区,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采集范围也会适当地延伸到周边区域。
赣北地区有着诸多名山胜地,像庐山、长江、鄱阳湖等,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九江市在2004 年的时候被评选为中国的魅力城市。因此,赣北地区的林下旅游发展可以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这样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赣北地区的特色,也可以使赣北地区的经济水平、经济指标得到较大程度的增长[5]。在规划林下旅游产业的时候,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如赣北地区的景观资源、人文特色等,协同推动林下旅游产业的发展。
赣北地区的地形情况较为复杂,森林资源、物种资源较为丰富,这种天然性优势条件使得赣北地区的林下经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使得林下经济的可发展产品较为多样,因此赣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大、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将赣北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起来,就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在相关的发展规划、技术创新、市场供给等方面需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引导;第二是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融资困难的问题,可以整合金融资源,推动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第三是在林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进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第四是鼓励农民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