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 成嘉雯 温婉如 覃慧红
[摘 要]学习者的作业行为可以反映其學习效果、学习习惯、学科偏好和个人能力等,多样化的作业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根据教育领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本研究着眼于作业行为的相关文献,借助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作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探索作业行为序列与个人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作业行为序列与个人能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作业表现出色的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个人能力和良好的作业行为习惯。将针对作业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作业行为方式,提升个人能力,以提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关键词]作业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作业效果;个人能力
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作业提交平台问世,为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线作业提交系统允许学生随时查看已完成的作业,并能有序地对作业进行长期保存。通过平台反馈的学生作业数据,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作业效果。同时,学生作业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者的各项能力,也影响着学习者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作业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因此,本文将聚焦于作业行为,提出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作业效果好的学生为例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指标评价,进一步探索作业效果好的学习者的个人能力特征,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帮助学习者个性化评价和发展,以及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
一、文献综述
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序列可以反映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偏好和认知过程,甚至可以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可以辅助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江波,高明,陈志翰等,2018)。
作业行为不仅是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映照,更是学习者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甚至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张艳华,2013)。作业包含知识增值、素养增值和效能增值三大作用(罗生全,陈卓,张熙,2022),作业在展示学习者能力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学习者能力的提升,如学习者的逻辑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俞以内,张国民,2018)。
作业行为的评价要注重多元化,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包括:交流式评价、师生和生生互评、期待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生参照性评价(张艳华,2013)。另外,也可以从参与度、表现度和贡献度三个方面进行逐一到总体的评价(梁少英,吴晓琴,曹小萍等,2020)。
通过整理学习行为主题文献发现,作业行为是体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依据,也影响着学习者能力的提升。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订正情况,可以得到有关学生学习习惯以及思辨能力的结论——订正情况好的同学有更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更强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习者的逻辑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升。因此,研究学生的作业行为对了解学生现有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多数研究的主题集中在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在线学习行为等方面,而较少聚集在作业行为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作业行为,提出作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作业评价与作业效果、学生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建议与总结。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作业评价的有效性,通过构建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作业评价与作业效果、学生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来深入了解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取何种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具体而言,将探究哪些作业评价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以及这些指标在作业效果与学生个人能力之间的具体关系。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为改善作业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师作业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发现,研究学生的作业行为对于了解学生现有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现有的作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使之与个人能力密切联系,并确定各个指标在作业行为评价中应有的权重,更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作业行为进行评价。
在研究作业行为评价的过程中,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可以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将重点放在作业效果好的学生身上,通过对这些学生的作业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的优秀行为或习惯,如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积极探究问题等,作为标杆来帮助其他学生学习,提出针对性建议,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指标涵盖了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性,可以为评价提供全面深入的视角,使评价者更准确地了解评价对象的情况,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整理作为理论依据,构建初步的智慧作业评价指标。在发放调查问卷后筛选出有效问卷[1],总共筛选出1010份,其中在校生、毕业生、教师和家长分别占比78.22%、10.89%、3.96%、6.93%。根据问卷结果删减影响因素小的评价指标,最后采纳专家反馈意见修改得到作业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
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作业参与、作业习惯以及作业评价[2]。作业参与指标下设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作业完成率A1、作业完成时长A2、作业贡献A3,该大类指标可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主动性;作业习惯指标下设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错题订正情况B1和卷面整洁度B2,该大类指标可反映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个人行为习惯;作业评价指标下设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卷面分数C1以及作业反馈C2,该大类指标可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总结情况。
作业完成率A1指学生按时完成的作业数量比率,反映学生的时间概念及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作业完成时长A2指学生作业过程的时间长短,反映学生的作业效率和知识掌握度;作业贡献A3指学生在小组作业中的参与,反映学生的沟通协作意愿。错题订正情况B1指阅览答案后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方法;卷面整洁度B2指学生的卷面及字迹情况,反映学生的作业态度;卷面分数C1指学生作业正确率,反映学生的作业效果;作业反馈C2指作业前后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反馈,反映学生的自我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下,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最终结果的确认,但对于学生作业过程并不给予重视[3],没有达到全面覆盖,同时也很难对学生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反馈。而过程性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作业效果的有效保障,能直观地反映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变化。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这种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主观性,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学习和协作能力。
三、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权重确认
指标权重的分配与评价结果有着直接联系,决定着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偏差,因此,合理分配指标权重是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十分重要的环节。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可分为四类:AHP层次分析法、优序图法、熵值法、CRITIC、独立性权重和信息量权重、因子分析和主成分法。通过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势,为了保证评价客观公正,避免权重失去公信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建立矩阵,根据数字的相对大小信息进行权重计算。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清晰明确。它所需的定量数据信息较少,计算简单明确,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结果。
我们通过在问卷中设置两两指标重要性比较的问题,同时结合访谈记录,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其中,A1为14.52%、A2为11.89%、A3为9.94%、B1为20.37%、B2为15.72%、C1为9.63%、C2为13.62%。
(二)作业效果好的学生总结分析
我们将作业可以反映的能力进行分类,分别为个人能力(Personal)和社会能力(Social)两大类(以下分别简称为“P”和“S”)。其中“P”包括:逻辑思辨能力、实践行动能力;“S”包括:责任担当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将作业行为所展现出的学生个人能力画成坐标图进行分类,横坐标用“S”表示,纵坐标用“P”表示。第一象限为高P高S,表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均较强;第二象限为高P低S,表示学生的个人能力强,但社会能力较弱;其余同理。
结合构建的作业评价指标对被调查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打分,除学科偏好指标以逻辑思维类、人文社科类和无明显偏好进行评价外,其余每项指标均以1—3分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表示该项作业行为越突出,总分越高则表示作业效果越好,即高P高S类学生作业效果最佳。完成被调查作业情况调查后,借助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及分析判断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归类[4]。
接下来以作业效果好的学生为例,做进一步分析总结。
1.作业过程中展现出高行动力、高责任感、高协作力
首先,作业效果好的学生,其作业提交率高,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任务;其次,其作业完成时长一般高于或持平于平均完成时间;在合作作业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沟通协作能力较强。总的来说,作业效果好的学生,均表现出较高的自律性,能做到自主合理地安排作业计划,完成作业的效率也偏高,在小组合作作业中也表现出较高的责任感和沟通合作能力。
2.作业过程中展现出高思辨能力和计划能力
作业效果好的学生,作业整体结构的思维逻辑性紧密,作业得分往往较高,作业质量较好。其次,该类学生完成作业过程具有较强的计划能力,能合理有序地安排完成作业的次序与时间。因此可以看出,作业效果好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较强的计划、行动能力,作业质量更好。
3.作业过程中展现出良好行为习惯和学科偏好
作业效果好的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会主动地进行错题订正,并会积极与同学、教师进行作业沟通与反馈,作业卷面整洁度、清晰度也较高,整个作业完成过程都体现出良好的作业行为习惯。另外,在计划完成作业时,学生可能会考虑个人的习惯与学科偏好,往往会倾向于先选择完成喜好科目,且喜好科目的作业效果也更佳。因此,可以通过作业评价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其擅长和感兴趣的方向。
四、建议与总结
(一)借助作业效果评价挖掘学生个人能力
从作业效果综合评价中,可以体现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表现水平。因此,建议教师和学生采用本文提供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来分析作业的整体效果。这样既可以获得更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也可以通过具体指标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偏好等方面信息。在分析作业效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
(二)借助作业手段培养提高学生个人能力
作业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重要任务。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锻炼着自我管理、计划和执行等能力,同時通过作业的练习和考核,学生逐步提升个人的逻辑能力,开阔视野,提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引导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也是未来职场所需的重要素养。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来锻炼个人综合素养,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挑战。
(三)为作业效果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提供进步方向
通过对学生作业效果的综合评价,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针对相同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分类,并借助本文提出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对效果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与效果较好的学生进行对比,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建议,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能力水平。例如,针对一个P能力较低但S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督促该学生进行错题订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式来提高其P能力。作业效果的分类和对比分析可以提高学生作业效果和个人能力的水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者的作业行为能较好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个人能力,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行为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对作业行为的全面客观反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作业行为方式,提升个人能力,以提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陈敏,张俊超,魏署光,等.“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的系统开发及其组织实施:基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5-109.
[2]梁少英,吴晓琴,曹小萍,等.基于教学活动及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J].护理研究,2020,34(14):2555-2557.
[3]罗生全,陈卓,张熙.基于增值评价的学生作业设计价值向度及优化策略[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4):83-93.
[4]程歌星.基于在线作业行为的学生画像构建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谭海(1977— ),男,汉族,湖南隆回人,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及其教学改革。
成嘉雯(2003— ),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社会审计。
温婉如(2004— ),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金融。
覃慧红(1998— ),女,壮族,广西桂林人,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内部审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211287048Z,202211287122E,2022SY09010Z)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