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2023-09-15 07:10:26陈瑶
华章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将思政和大学英语课堂进行有效融合。文章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探索研究能够将专业能力与国家意识有效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业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大学立德树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战略举措,细化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目标、要求、内容、意识、能力、体系、课程、过程、评价、激励及保障等方面管理机制,指明了全面有效推进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育人作用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专业能力”和“国家意识”的知情合一,探索研究大学英语课程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1]。

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综述

一般来说,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通常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和坚持“五热爱”为主线,聚焦“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提升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不断迭代优化课程思政,系统地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德育、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具体体现在:

第一,增强“三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锲而不舍地铸魂育人。大学要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学生自觉坚持“小我”融入“大我”,真正将正确的理论思想融入教材、课堂和头脑,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深化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品格与习惯。大学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践职业精神、行业规范和品格习惯,不断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做到重民本、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

第三,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大学要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做到“学、思、践、悟”,深刻理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深化认知法治理念、原则和概念,深度运用法治化的思维与方式,深切维护合法权利与权益,积极提升参与解决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与能力。

第四,注重专业课程的载体作用,以课程的科学设计促进学习体验效果的提升。

一是大学要根据大学专业学科的不同特色和差别优势,深入研究大学育人目标和教育路径,深度挖掘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国际、国家、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入手,科学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切实增强专业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开放性、知识性和人文性;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是大学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入手,教育帮助学生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内涵。

三是大学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入手,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医科院校、医学类专业课程,更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和“医者仁心”教育,积极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和“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兼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精湛医术”,教育引导学生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终放在心中、放在首位,做国家、社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线上部分教学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开展。线上辅助教学资源包括unipus、UMOOCS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医学、英语学科资源,以及教师团队在网络搜集整理或编写的教学辅助材料。线下教学资源主要依托《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为教材[2]。

(一)研究对象:选定普通本科的一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使用结合思政的混合教学学习模式;与采用传统方法的普通本科的另一个班进行对比。

(二)教学安排:本次研究在精读课上实施。实验班和对比班每学期需完成的教学任务,课时安排均相同,对比班进行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英语教学及作业布置,而在实验班,教师运用结合思政的混合教学模式。

(三)改革内容:课程采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贯穿于“文本分析运用—写作话语传播”的能力培养之中,实现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将家国情怀、国家意识、职业道德等育人元素全方面融入教学,教会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三、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

思政的重点在于系统,焦点在于融入,难点在于对教与学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从具体要求看:“课程思政”在于课堂的教与学都应具备育人功能,要让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让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教学目标方面,涵养人文情怀、拓宽知识视野、强化使命担当、塑造健全人格,养成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从听、说、读、写、译到读、写、思、辨、创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代中国取得的成就,帮助学生提高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学生服务国家建设责任感。西方的理论、西方的知识结构已不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外语学科、外语教育、外语知识没有强大的理论建构力,国家意识应该引进我们的外语思维。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问题及特色

本项目坚持全过程育人(即育人贯穿学科教學的各个环节)、协同育人(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学科交融(即人文与英语相结合)三个原则,形成跨学科知识传授与课程育人的联动效应,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成长。

第一,育人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与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围绕课程主题,教学设计围绕时事热点,采用任务教学法、产出导向法、讨论法等,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文章,并以语言表达、写作的形式输出,充分结合本课程的语言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第二,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协同作用。显性教育依靠教师阐述,引导学生理解育人目标,同时通过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自行感悟,实现隐性的自我教育。课前课后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实现隐形教育;课上讲授讨论环节,通过互动,检验学生隐性教育成果,同时教师加以积极主动引导,深化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职业使命和职业道德的认识。

第三,学科交融的教学任务设计,整合了人文资源,丰富了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和思政元素。将英语课程与人文文化结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在課程知识点的讲授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言学习教学中,融入人文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核心价值观。

第四,采用了基于“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出显著的教学应用优势。具体表现有:

一是有效弥补了单一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缺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单一的在线学习平台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而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方式来被动接受,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无法得到提高,往往是善于应试却难以综合发展。相对而言,基于“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恰恰有效弥补这两者的缺陷。首先,教师严格控制和监管整个学习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学习情况;其次,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同学在云课堂之中进行交流讨论,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吸纳他人的思想,也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不再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而是改由学生的云课堂自主学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3]。

二是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多元化。以往的网络在线学习或者课堂现场学习模式下,学生要获取学习内容,往往都是通过听教师讲述;教师也只是采用讲述的方式完成单项知识的传导、完成教学任务,很难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使用“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后,老师将讲述形成的学习资源于课前上传到云课堂之中,而在课堂中则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实验实证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高价值、高频率的研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教师也可以利用“云课堂”论坛发起主题讨论,让学生自由参与讨论、积极分享体会,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和转化思维模式。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以个人独立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总体来说,这种基于“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受到单一性或确定性的地点、时间或方式限制,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同时,学生也可以选择在自己习惯或擅长的学习方式、熟悉的环境下来完成学习。

三是教师角色实现了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导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自由设计和管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学科领域内最新的、最前沿、最热门的学习资源,整体调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可视化、碎片化、结构化的微视频教学课件、学案,可以供学生重复利用、反复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云课堂”实时监管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反馈学生的课堂作业,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并作为一个学习同伴,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提高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互动。也可以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发掘潜力,而不再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被动地接受。这样一来,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综合培养自己的思维创造和团队协作能力[4]。

四是改变了以往采取的期末考试方式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学习效果。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期末考试评价结果过于单一,无法充分反馈教学过程的全部信息,难以有效监测学生的教学过程和动态变化。而在“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采取诊断性、形成性、贯穿性和总结性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来了解每个学生的信息,测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特殊风格,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记录、作业完成、讨论交流、面对面发言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同伴互评等方式,来完成总结性评价。这种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分析和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认知方面情况,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效[5]。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成效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解析问题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向学生对比介绍中西方文化和思想潮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探索传统大学英语教育与现代课程思政融合之路,实践于混合教学,汇聚于科研论文。围绕立德树人,兼顾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全面培养德才兼备、有品格、有思想、有信仰的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直接对比和融合中西方文化,兼容并蓄,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和时代引领性;借助混合教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固化教育经验和模式,汇聚理论与实践,撰写发表科研论文,进行广泛探讨与推广。

结束语

通过课堂实践,发现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相关内容为依据,制作相关主题的系列微课的必要性,建设充实教学资源库。同时,考虑学生的特点将思政主题,更科学地融入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各类竞赛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朱雪莲.体与认互动下外宣数字词汇得英译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23,35(02):104-109.

[3]黄青青.形成性评价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文版为例[J].海外英语,2022(22):159-161.

[4]崔国鑫.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37-42,77.

[5]刘奎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三卷英译探析[J].中国翻译,2021,42(01):139-146.

作者简介:陈瑶(1979—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于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LNZYJGSZ2021036。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1:21:10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45:56
浅析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11:39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