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栋
【摘 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立足于世界的坚实根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体现教育的内涵。本文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081—0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流传着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留存下许多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三个方面总结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主要体现在“和”“善”“德”三个方面。第一,“和”主要体现在包容方面,既尊重个体差异和文化多元化,又形成多元开放、兼容并包的思想,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各民族所形成的科学的世界观念。第二是“善”的人生观念,强调的是人们对道德的践行,帮助青少年树立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第三是“德”的价值观,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个人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其思想容易受到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物质生活丰富,容易养成养尊处优的心态和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当代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下,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合理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有研究调查发现,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很少涉及优秀传统文化,其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讲解。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与世界深度互动”这个章节的时候,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设置为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从以上目标来看教师比较注重文化交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教育,主要是以知识点讲解为主缺少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脱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流于形式[1]。
(二)教学方法单一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少使用到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有研究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收集资料进行拓展教育。可见学生很希望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学生在听教师讲解之后,需要通过学习工具查找资料才能够明白知识内涵,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教师没有融入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问题分析,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而教师也错过了对学生的引导。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融入不足
一些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缺乏挖掘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课堂中也很少进行延伸教育。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不足,甚至直接忽略掉。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和朋友在一起”这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将主题放在这个关键词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期望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其实在教材后面还涉及到一段孔子的话语,而很多教师对此往往忽略不做解释。这种片面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待朋友的思想,也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观念,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加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并积极参与相关培训。通过各种书籍和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2]。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时候,课文中涉及行己有耻,主要是指一个人要有知耻的意识不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知识点并联系《论语·子路》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拓展讲解,帮助学生树立知荣耻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和个人品格。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制定长期的教育规划,力求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进行有效融合。通过不断完善融合教育体系,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资源体系,并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纳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延续文化血脉”这一章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师可以从核心思想、文化、艺术、科技、工艺等多角度进行引导。通过展示杂志、书籍以及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体系建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载体
要想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载体,强化学生对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例如,在教学“凝聚价值追求”这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教育主线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将《中国脊梁》这首歌导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对民族精神进行总结。在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载体过程中,教师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四)优化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模式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属于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特色化的融合教育模式,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例如,在教学“延续文化血脉”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从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强化学生的认知。通过利用人物故事图片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3]。在优化融合模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将重要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效果。
(五)注重实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在课堂教学上营造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现场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体验,从而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多方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场所,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优良素养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以丰富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学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多民族共同活动的视频,让学生感知不同民族文化魅力开启中华文化之旅。也可以在一些节假日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多民族共同活动的场景加强学生的文化传承,通过亲身参与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地生根。
(六)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很多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并不热情,也很少主动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影视剧和纪录片,培养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课堂上要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学会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并且能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引导学生观看新闻,睡前阅读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作为与学生密切相处的人物,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在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营造良好的家风,并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劳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以及一切幸福生活都是经过劳动所获取的,以此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在一些传统节假日来临之时,可以开展一些庆祝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同时,家长还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
(七)灵活利用网络资源,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资源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储备。(1)教师可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展现更多的知识。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所散发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社会各方面信息和真实的生活场景。包括社区生活、工厂生产、科技技术或者展现一些人文领域,以丰富学生的见解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生活。也可以展现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活动,通过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2)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文化类节目的学习,通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内容。相关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传承的力量》《神奇的汉字》《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通過观看节目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感受到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或者让学生观看《主持人大赛》中的有关传统建筑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的动人故事以及民族记忆,通过一幅幅真实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优秀传统文化。(3)通过利用公众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些校园和公众性的公众号。例如《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研究院》等公众号,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使其更多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继承的。为了迎合时代发展,教师应该具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学科中的教学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定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讨[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3).
[2]刘晓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思考和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77).
[3]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