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2023-09-15 22:20李嘉静
中国信息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共同体语文课堂支架

李嘉静

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有诸多问题,譬如使用路径的同质化、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学习程度的浅表化等等,信息化对语文课堂的赋能似乎是低效能甚至是负效能的,与我们所期待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相去甚远。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处理新信息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建立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高中语文的深度学习?以下是笔者试图基于教学实践,探究出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正效能甚至高效能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创设真实的信息化教学情境,促进学习动机维持

新课标提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目前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情境失真的现象,由于缺乏真实有效的任务驱动以及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大部分教学情境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应立足学生经验组织信息化教学情境素材,打通校内外真实情境,创设沉浸式的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所谓打通校内外情境主要指将校内各项课程(如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与学生调用多种资源(如藝术特长、体育特长)参与校内外活动的各项情境贯通起来;所谓创设沉浸式的真实情境即通过信息化手段以数字资源演示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角色模拟的表演再现情境等方式实现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沉浸。譬如在《鸿门宴》形象鉴赏环节,我们依托学校“配音社”作品展示活动为背景,选取了与课文节选部分情节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作为配音资源,经过视频剪辑软件的处理,将视频加工为若干个片段,为学生创设“为视频片段配音演出并参与社团活动展示”的具体真实情境,学生进入情境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配音活动中自主设计道具,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进一步感知了《鸿门宴》中几个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二、搭建信息化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活动参与和交互

信息技术赋能语文教学需要深度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搭建信息化学习共同体是深度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学习共同体可以是微博超话、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具有贴合学生实际的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文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是普遍的朗读活动方式。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加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开展“自主、合作”的诵读活动。以《琵琶行》一课为例,《琵琶行》作为一篇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淋漓顿挫,婉转隽永,需要学生在吟诵声中品味其间妙韵。鉴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时有限,朗读任务我们选择在课下QQ班级群中发布:学生小组可以选择自行配乐朗诵文章,也可以学唱哔哩哔哩网站中“共青团中央”官方账号发布的《琵琶行》歌曲,并用手机以视频的形式录制,作品可以自行发布在社交账号中或发布在班级群中,再由各小组从技巧、情感等方面自评、互评打分,评选出最佳风采小组最终在课堂中展示。录制视频并自评互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展现个性化风采之余,也在真实语言实践中体验、反馈、总结对文本、对朗诵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哪一种社交平台作为信息化学习共同体,都需要有发布任务、交流分享、输出可视化成果这三个重要环节的参与。第一,信息化学习共同体的任务发布是关键,任务需是指向知识习得和素养培育的,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的综合性的、情境化的任务;第二,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开展需要学生积极互动和参与,也需要教师有限度把控,譬如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参与到每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小组讨论中,推动和把控每一项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推进,并形成过程性评价;第三,可视化成果的输出既是学习共同体组织开展活动的目标、方向和驱动力,也是形成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展示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学习参与感和收获成长的过程。

三、提供信息化的学习支架,促进思维品质提升

真正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是支架式的。信息化支架教学其上位概念应为支架教学,目前备受学术界认同的定义是“支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一种概念框架,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意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本质上而言,概念框架就是引导学生深入解决问题,深刻认知知识而需要的重要工具。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分解学习任务,通过循序渐进引导,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信息技术赋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理解、体验和知识结构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跟进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表现并做记录,根据学生思维品质的最近发展区对信息化学习支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信息化学习支架与信息化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例,翻转课堂是指传统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视频讲座、微课、参考书等各种学习资料自主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获取,从而使课堂中学生能够专注于对重难点问题的探究。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中,信息化资源能够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如在执教《雷雨》时,我们尝试利用QQ小组群、多人实时协作的云端文档、思维导图工具和微课平台等作为信息化学习支架,将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戏剧知识、梳理文本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以及从人物语言中体察人物形象特征的学法依托支架翻转到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研讨”的学习路径,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研讨。而课堂的主要形式则是分组汇报协作探究的成果,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在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如何体现”等等,在成果的碰撞中进一步达成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知识的建构,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构建信息化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反思与评价

在信息技术赋能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自我认知,促进学习中的反思与评价,构建信息化的多元评价体系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在构建信息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当中,首先评价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常规的纸质测试,诸如小组活动的表现、以信息化形式呈现的表演、演讲、汇报等作品展示都是评价内容;其次评价主体和方式是多元化的,除了常规的教师评价,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是这个评价体系中更为重要的一环。譬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多元互动平台,如朋友圈、QQ空间等,学生在平台中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记录自己每堂课或每次学习活动之后的心得和感受,在学期或学年评价时,将这些数据和材料汇总起来,做出一个综合评价和打分,来反馈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同样可以以互联网问卷的形式,如制作问卷星链接、在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制作互动视频,或者直接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账号征集留言等方式。

五、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创设真实的信息化教学情境促进学习动机维持,搭建信息化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活动参与,提供信息化支架促进思维品质提升,构建信息化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积极的反思与评价是“双新”背景下,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课堂对教师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舒适圈的要求,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流于浅表化、碎片化和同质化,而是要切实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而服务。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附属金山亭林中学

猜你喜欢
共同体语文课堂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爱的共同体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