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运用比喻、对比、排比修辞手法,对文章的论说起到了极佳的表达作用。
一、比喻精妙,生动贴切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论说人们渴望得到两种美味而不能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的选择,自然引出“舍生取义”。这一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又如喻说“一箪食,一豆羹”对饥饿者固然重要,但不合礼义也宁死不食,证明“义”重于“生”。
二、正反对比,鲜明突出
开篇当“生”“死”问题与“义”发生矛盾时,“舍生取义”。“生”和“义”对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对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从反面并用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贵,赞扬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适时排比,论说有力
第二段排比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今昔,分析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者见利忘义的原因,即为了豪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的感激,批判了重利轻义的行为,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语势和论辩力量,富有气势。
四、穿插反问,加强语气
例如第一段的两个反问句,其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二者不可兼得时必须“舍生取义”。语气肯定,鲜明可势。又如第二段“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反问句,增强语势,情感强烈,表达了面对生命和大义选择,毅然舍生取义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