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典型老工业区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变化

2023-09-14 22:51王莹李道宁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鞍山生态系统变化

王莹 李道宁

摘要 鞍山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是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是辽宁省重要城市之一。以东北典型老工业区鞍山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0—2015年鞍山市城区生态系统构成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5年,鞍山市城区的人工表面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68.24 km2,增加率为28.89%,主要转换来源是耕地生态系统;鞍山市城区人工表面生态系统类型共增加9.01 km2,增加率为3.81%,主要转换来源同样是耕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 鞍山;生态系统;变化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7–0260-03

生态格局特征是研判区域生态环境优劣和社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1]。针对发展区域,选取特定发展阶段,组织开展生态系统格局调查与评估,可以掌握其变化特征,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3]。鞍山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是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辽宁省重要城市之一。目前,鞍山市正处于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研究鞍山市生态系统分布及格局变化,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鞍山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4-7]。

1 鞍山市城区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分析

1.1 2000年鞍山市城区生态系统构成

由表1、表2可知:鞍山市城区陆地总面积为626.31 km2。2000年一级生态系统中人工表面面积最大,为236.18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7.71%,主要分布在鞍山市的千山区、铁东区的东南部和立山区的南部地区。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最大,201.27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2.14%;采矿场面积为33.30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5.32%;交通用地为1.61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26%。

林地生态系统面积为215.61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4.42%,主要分布在鞍山市的铁西区、铁东区的北部和立山区的北部地区。其中,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大,143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22.83%;其次落叶阔叶灌丛面积为38.56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6.16%;落叶针叶林,30.65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4.89%;乔木绿地面积为3.20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51%。

耕地生态系统面积为64.66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26.29%,主要集中分布在达道湾镇西北部、汤岗子镇、唐家房镇、齐大山镇北部地区。其中旱地面积最大,155.35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24.80%;水田为9.31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1.49%。

草地、湿地和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共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不到2%,其中,草地面积5.17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83%;湿地面积2.85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45%;其他面积1.84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29%。

1.2 2010年鞍山市城区生态系统构成

由表1、表2可知:2010年一级生态系统中人工表面面积最大,为245.19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9.15%,主要分布在鞍山市的千山区、铁东区的东南部和立山区的南部地区。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最大,207.92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3.20%;采矿场面积为34.39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5.49%;交通用地为2.87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46%。

林地生态系统面积为215.23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4.37%,主要分布在鞍山市的铁西区、铁东区的北部和立山区的北部地区。其中,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大,142.58 km2,占鞍山市城區总面积的22.77%;其次为落叶阔叶灌丛面积为38.49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6.14%;落叶针叶林面积为30.82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4.92%;乔木绿地面积为3.16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50%。

耕地生态系统面积为154.72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24.70%,主要集中分布在达道湾镇西北部、汤岗子镇、唐家房镇、齐大山镇北部地区。其中旱地面积最大,145.09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23.17%;水田为9.63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1.54%。

草地、湿地和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共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不到2%,其中,草地面积5.24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84%;湿地面积4.04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64%;其他面积1.89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30%。

1.3 2015年鞍山市城区生态系统构成

由表1、表2可知:2015年一级生态系统中人工表面面积最大,为304.42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48.61%,主要分布在鞍山市的千山区、铁东区的东南部和立山区的南部地区。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最大,256.25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40.92%;采矿场面积为45.25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7.22%;交通用地为2.92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47%。

林地生态系统面积为209.53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3.45%,主要分布在鞍山市的铁西区、铁东区的北部和立山区的北部地区。其中,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大,150.39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24.01%;其次为落叶针叶林,31.69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5.06%;落叶阔叶灌丛面积为22.06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3.52%;乔木绿地面积为4.61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74%;灌木绿地面积0.5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08%。

耕地生态系统面积为100.81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16.10%,主要集中分布在达道湾镇西北部、汤岗子镇、唐家房镇、齐大山镇北部地区。其中旱地面积最大,87.74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14.01%;水田为13.07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2.09%。

草地、濕地和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共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不到2%,其中,草地面积6.32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1.01%;湿地面积为4.37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70%;其他面积为0.87 km2,占鞍山市城区总面积的0.14%。

2 鞍山市城区生态格局的变化与分析

2.1 2000—2015年鞍山市生态格局变化与分析

2000—2015年,鞍山市城区人工表面、湿地、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均有所增加(表3),其中,人工表面面积增加最多,增加了68.24 km2,增加率达28.89%,湿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1.52和1.15 km2,增加率分别为53.33%和22.24%。2000—2015年耕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63.85 km2,面积减少率为38.78%。

从一级生态系统转移矩阵来看,2000—2015年沈阳市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人工表面之间,其中,耕地向人工表面转出面积为65.57 km2;其次为林地转人工表面和林地转耕地,转出面积分别为19.13和14.16 km2。

2.2 2010—2015年鞍山市生态格局变化与分析

2010—2015年人工表面、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增加(表3)。其中,人工表面面积增加最多,增加了9.01 km2,增加率达3.81%;湿地增加了1.19 km2,增加率高达41.75%;草地增加了0.07 km2,增加率达1.35%。2010—2015年耕地、林地的面积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9.94 km2,减少率为6.04%;林地减少5.7 km2,减少率为2.65%。

从一级生态系统转移矩阵来看,2010—2015年沈阳市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人工表面之间,其中,耕地向人工表面转出面积为59 km2;其次为林地转人工表面和林地转耕地,转出面积分别为18.88和13.97 km2(表4)。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2000—2015年,鞍山市城区的人工表面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68.24 km2,增加率达28.89%,增加的人工表面生态系统的主要转换来源是耕地生态系统。

2010—2015年,鞍山市城区人工表面生态系统类型共增加9.01 km2,增加率为3.81%,增加的人工表面生态系统的主要转换来源是耕地生态系统。可见,2000—2010年,鞍山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工表面对耕地的侵占较多。

2010—2015年,鞍山市人工表面对耕地的侵占有减缓的趋势。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鞍山市应重视积极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3.2 建议

3.2.1 强化环境资源管理,促进集约化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强化环境资源管理促进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资源环境对人口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3.2.2 优化合理布局,完善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 在城市发展和城镇建设过程中,合理布置空间格局、完善环境基础设施、集约利用资源,提高现有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保持生态用地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云,王桥,郑华,等.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评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4): 462-466.

[2] 侯鹏.基于中外经验完善我国生态状况定期综合评估机制[J].环境保护,2013, 41(23):71-73.

[3] 么旭阳.近25年辽宁省沿海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及其变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39(12):60-62.

[4] “双化”一班第三组. 深入推进美丽鞍山建设[N].鞍山日报,2018-06-14(B03).

[5] 阴俊.辽中城市群空间结构从多中心化向单中心化“逆发展”的机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6] 付玉良,王伟.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与出路:以鞍山市矿山十年生态恢复之路为例[J].环境保护,2015,43 (11):51-53.

[7] 王福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演变互动发展: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J].学术交流,2018(3):101-108.

Change of Urban Ecosystem Composition in Typical Old Industrial Areas in Northeast China

—Taking Anshan City as An Exampl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ang Ying et al(Liaoning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 Service Center, 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Abstract Anshan wa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iaodong Peninsula, was the countrys largest steel production base,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Taking Anshan City, a typical old industrial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anges of urban ecosystem composition in Anshan City from 2000 to 2015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0 to 2015, the area of artificial surface ecosystems in the urban area of Anshan increased by 68.24 square kilometers, an increase rate of 28.89%. The main source of conversion was the cultivated land ecosystem. And the types of artificial surface ecosystems in Anshan City increased by 9.01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3.81%. The five main sources of conversion were also cultivated land ecosystems.

Key words Anshan; Ecosystem; Diversification

猜你喜欢
鞍山生态系统变化
鞍山烈士纪念馆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