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芳
2006年,建设“法治杭州”的决定,开启了杭州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以法治护航幸福生活,以数字法治协同社会治理,既推动着平安法治与民生改善的齐头并进,也以“杭州之治”展现出“中国之治”的深刻内涵。
融入数字基因的法治创新
门口亮起“开庭中”的指示牌,正对面是一块大屏幕,原、被告双方通过远程视频参与庭审。伴随着法槌清脆的敲击声,半小时不到,庭审结束了。这样的一幕对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二庭庭长沙丽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如果十年前你问我,当事人能不能足不出户就把案子给解决了,我一定觉得你是在开玩笑。”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为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首创全流程在线诉讼模式,让当事人在线上就可以完成起诉、调解、立案、举证、庭审的诉讼全过程。
“打官司怎么能和网购一样?”在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也是前来取经的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上的法院同仁们最想问的一个问题。经过6年的探索,杭州互联网法院首创异步审理模式,率先把电子证据司法区块链与电子存证平臺深度嵌合,探索出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的杭州解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看来,互联网法院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深化司法改革,树立司法现代化标杆,还将对传统司法理念和审判方式产生重大变革性影响。
以数字化为牵引,杭州在“互联网+”的模式上创新连连。2018年,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揭牌,这是全国首家互联网公证处;2019年,杭州互联网仲裁院成立,这是浙江省首家互联网仲裁院;2020年,杭州推出“非羁码”,在全国率先研发出“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系统”;2022年,杭州“依托城市大脑推进法治政府数字化转型”,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除了掀起数字司法领域的革命外,数字化创新也为城市的执法监督贡献了力量。“在数字化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解决问题。”提起数字化带来的改变,杭州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有关负责人深有体会。通过研发的“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杭州对医疗卫生、食品药品、道路运输、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五大民生公益领域的从业人员有了三色赋码管理,这些行业“进出口”被安全把牢;依托“云啸”平台全量汇聚的23万路视频数据资源,杭州萧山公安分局每天平均发送各类预警信息1000余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供了强大的预测预警能力;依靠“城市大脑”平台,杭州持续深化“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率达99.92%,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100%………
数字化推动杭州法治建设的前进,也成为重塑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拨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云雾,“互联网+”的创新拳频频在杭州上演并不是偶然。从某种角度看,创新的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之城到数字经济第一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是杭州总以改革来回应人民群众多元的法律需求、护航城市美好生活的姿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高地
小古城村的樟树不仅枝繁叶茂,树下更是人头攒动、人丁兴旺。“我们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樟树下议事,怎么做民宿、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帮助老百姓致富,都是在这里议出来的。”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2005年1月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小古城村调研,提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18年来,小古城村探索出共商共建的“四议六步”民主议事工作法,走出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先行实践。
无论是小古城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还是富阳“诉警调”联动机制、桐庐“无讼无访村(社区)”、拱墅“红茶议事会”等基层民主实践,背后均是广大群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探寻。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中写道:“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重要原则一定要把握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基层民主越健全,社会就越和谐。”
激活了基层民主实践的一池春水,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领域更是润物细无声。每当想起《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采纳了自己提出的4条立法建议,上城区湖滨街道的居民徐伟麟总是感到无比振奋。他也是“湖滨晴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信息员,在参与了几次立法征询会后,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此,上城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湖滨晴雨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宣传中国民主法治的一个新窗口、新阵地,更是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会贯通,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在杭州,像这样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有26家。从某种意义上看,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像是百姓与立法机关之间的“直通车”,既可以让立法的“触角”蔓延,也能让地方性法规装满热腾腾的民意。
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2021年,全国首例政府规章《杭州市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施行,杭州从政府立法层面助推老旧小区加梯。其中加梯听证会制度就是为解决加装电梯工作意见统一难而建立的。这之后,未央村11号杭州市首个举行听证会的加梯项目顺利开工,为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民意协调和基层调解工作提供了实践范本。可以说,杭州多形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核心要义就在于人民,为的是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建设各个方面。
“中国之治”的杭州逻辑
2006年2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余杭区闲林镇调研基层法治建设,提出基层工作必须善于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聚焦基层治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标杆城市?
2018年9月,在浙西北山区的临安板桥镇上田村,诞生了全省首家“微法庭”,这也是共享法庭的雏形。过去,受限于地形、空间、人员等因素,司法服务半径无法进一步突破。而共享法庭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不需要增设任何人力物力,共享法庭仅从“一块显示屏、一条数据连接线、一台电脑终端”出发,就能让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上田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发出感慨,“共享法庭便捷、高效,老百姓都愿意到这里来解决问题。”
共享法庭,不仅是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司法服务驿站,更是一项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杭州在全省率先开发建成集成应用2.0平台,迭代建成“共享法庭”3495个,指导调解79080件次,化解纠纷53498件,发布普法资源12480条,用“小支点”撬动了基层社会“大治理”。如何从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的角度,让这样的基层治理模式登上更大的舞台?如今的共享法庭,早已走出杭州、走出浙江,并在吉林、福建、湖北等多个省市崭露头角。
当居民楼发生一起厨房着火事件,杭州速度能有多快?1分钟响应启动、8分钟到场处置、1小时初次反馈、24小时事件办结……借助“小脑+手脚”,杭州交出一份这样的亮眼成绩单。近年来,杭州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治理体系,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在镇街构建以综合信息指挥室为“小脑”,以综治(执法)、矛调、网格等力量为“手脚”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实现了基层治理的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探索,杭州全社会的法治氛围也愈加浓厚。在小古城村,借助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的推进,依法办事的理念已经根植人心。村里人一旦遇到问题了,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法律顾问。2016年,“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成立。如今,杭州遍布43个首批市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让法治宣传教育更加普遍、更加广泛……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八八战略”下的法治,是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底层逻辑,是绘制城市市域治理的平安底色,更是通往现代化“中国之治”的杭州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