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是文人雅士的理想,究极根源,大抵是因为在书房里,一角一落、一书一器,都能投射出主人的情趣。起名时,或言志,或自勉,或寄情,或明愿,词隽意蕴,情溢于墨,理见其辞,耐人寻味。
陋室:刘禹锡的书斋名。环境虽然简陋,但他却在这里写出了千古绝唱《陋室铭》。他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诸葛亮的“茅庐”、西汉扬雄的“子云亭”相提并论,表达了其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言:“最值得骄傲的树苗是从平常的树枝上嫁接出来的,巨大芬芳的玫瑰是从素淡的四瓣蔷薇上开始的。”
项脊轩: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书斋“项脊轩”有两层意思。其一:“颈”之背为“项”,不大,与“脊”同在不為人注意的身体的背面;轩小而北向,居于屋的背面,故以“项脊”为喻。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宋朝时住在太仓县的项脊泾,他自号“项脊生”,并把自己的书斋题名“项脊轩”,表示不忘所宗。
三希堂:乾隆的书房。虽然名气很大,但面积统共也就8平方米,被称为故宫最小的房间。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书法珍品,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希堂”虽小,狭长的室内又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两间小室,但陈设典雅,弥补了空间的不足,再加上设计得当,令人毫无局促之感。
抱残守缺斋: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抱残守缺斋”,这是因为他生平“嗜古成痴”,人称“竭其力之所至,不以营田宅,治生产,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契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罂登”。这些千年古董,因历经沧桑,难免残缺不全,但刘鹗视若珍宝,他的书斋名也表达了其甘心一辈子与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为伴的志向。
饮冰室: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喻自己忧国忧民之“热”,饮冰方能“消暑”。梁启超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夹击,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在这间书斋里,梁启超完成了《饮冰室合集》。
有不为斋:林语堂书斋名,始建于1966年。由于林语堂深受儒家“有为”思想的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所以他虽然秉持以“有为”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却往往也行“不为”之事,故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