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动因、价值逻辑与实践指向

2023-09-14 12:16杜玉帆杨蕾
职教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职教产教高质量

□杜玉帆 杨蕾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成立了1500 个职教集团,3 万多家企业参与[1]。三十年间,职教集团发展迅猛,由1 个发展到1500 个,尤其在2015年国家把建设骨干职教集团作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核心指标之后,各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呈井喷式上升态势。在这种发展形势下,“锦标赛”式的上升数据不仅仅表现在职教集团组建的总体数量上,还体现在集团各成员单位组成数量上的盲目攀比。职教集团及成员单位数量的急剧扩张,引发各界对其发展质量问题的担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开启了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质量提升计划的重大任务,明晰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大举措,突出类型特色,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高质量发展阶段下的职教集团急需解决质的问题,针对职教集团发展中出现的质量下滑趋势,政府给予了重点关注。2019年,国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将建设国家示范性集团(联盟)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任务之一。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示范培育单位(150 个),紧接着在2021年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示范培育单位(149个),进一步明确全面增强集团化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这对于提高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高质量发展时代下,有必要厘清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与价值逻辑,以及如何系统深入推进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

一、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动因

政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社会各个领域起着举足轻重作用[2],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育理论作用于教育实践,亦是通过对政策内容的规范来实现的,而政策价值的增加源于对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政策属于教育制度范畴,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变迁既受内部利益格局制约,又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4]。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及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产生的政策部署。

(一)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

改革开放40 多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对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新世纪以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举办了五次。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公办职业学校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子”。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夯实了集团高质量发展导向,引导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探索行业、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试点,调动了行业企业积极性。纲要的落实初显职教集团探索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企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动力体系。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院校、行企、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政府共建职教集团给予了政策支持,明确了多元主体办学的政策推动力。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首次从集团内部利益驱动机制着手,从微观层面鼓励改革内部产权制度和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进而推进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的试点工作,并通过“落实好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职教集团内企业成员单位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这是首次从市场化角度推进解决行企参与积极性不高、集团化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了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引导建设国家示范性集团(联盟),尤其强调企业在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计划2020年初步建成300 个具有更高示范引领作用的职教集团。同年,“双高计划”强调职教集团资源共建共享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目标,从“实体化”运作要求对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实体化”运作的前提是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高,实现集团组织化和市场化的一体化运行。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进一步提出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的示范效应,计划打造500 多个实体化示范职教集团,强调职教集团在实体化运作中推进企业参与办学的纽带作用。该计划指引了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方向,为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研究提供了政策导向。

(二)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本流合一”的价值取向

职教集团大部分是在政府制度框架下组建的半官方形式的教育联合体,多数省份把学校是否组建集团作为省示范验收等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因此,学校牵头组建职教集团倾向于考虑集团发展的组织性,即以章程为契约进行管理。另外,学校牵头组建集团更多是基于政府政策引导而建立起来的跨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单位的组织联盟,始终存在组织管理归口模糊等问题,因此,多数职教集团在建立之初更注重内涵发展之“本”,关心集团自身组织化运作问题。与此同时,学者们也更关注职教集团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和治理结构等问题,对于职教集团外延发展之“流”,尤其是职教集团市场化运作、竞争优势等问题较少关注,割裂了职教集团发展“本流合一”问题,缺乏辩证思维。然而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教集团必将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下的职教集团必将是一种面向市场办学和参与社会分工结果的新组织形态,绝不是成员的简单叠加,需要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创新,这种发展过程成为其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新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思考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什么?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下,职教集团唯有在稳定规模和建设内涵之“本”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注重外延发展之“流”,赋能职教集团“本流合一”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高职院校转型升级,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

(三)职教集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目标指向

有学者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5]。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责无旁贷。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 制订了全面推进与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对科技创新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作出了明确部署,指出要实现制造强国必须依靠核心技术突破,关键还是要靠人才资源培育与储备。对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中对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出了具体安排。此外,各行政职能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为推动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改革驱动力。为完成《中国制造2025》目标,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亟须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从政策、财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这对于激发职教集团办学活力,特别是为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必将引领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增加自身供给侧的“造血机能”,从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二、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人才供给体系,以适应科技新变化和产业新需求。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职教集团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要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内涵发展,激发办学活力;又要顺应环境变化,形成竞争优势,提升外延发展,打造中国模式。高质量发展下职教集团的价值导向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手段、发展引擎和发展格局等方面。

(一)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是量的增长中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6]。高质量发展理念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发展理念,是贯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7]。《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切实增强了职业教育适应性目标。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下,职业教育要以强化类型特色为逻辑起点,坚定不移将适应性融入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走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类型化和高质量发展之路[8]。

高质量发展阶段下,职业教育唯有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新兴产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新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迸发更强劲的生机活力[9]。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内核在于多元主体协同办学及政校行企多方联动[10],而职教集团多元主体合作办学的先天优势是能够凝聚社会合力助推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新时期职业教育肩负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职责[11],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树立 “面向市场—面向能力—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高质量科学发展理念[12],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11],从培养“生产能手”逐步走向“大国工匠”,助推“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制造”,助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重塑高质量发展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是如何快速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下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所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技术人才和技能支撑。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建设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战略性举措[13]。按照这一部署,职业教育应当把握新时代发展的重大机遇,重塑高质量发展模式,强化内涵建设,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特色决定生命力,《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通过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和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横向融通,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1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这有赖于教育内部要素的效率提升,得益于强调特色与优势发展的目标导向[15]。职教集团作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更应承担推进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新的历史使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教集团须立足实践,重塑“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模式。“一体”,即探索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即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一方面能够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搭建中高本衔接立交桥,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 另一方面通过外部资源拓展,制定资历框架与开展市场化社会培训,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一体两翼”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构建“多元主体、要素集聚、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为目标,更加关注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创新,资源配置从注重组织化运作要素到注重人才可持续发展要素转变,实现从聚集学校转向多元主体,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基础合作转向增值共享,共同促进集团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全方位探索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范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赋能高质量发展手段,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基本遵循,尤其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12]。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四条包含“坚持产教融合”在内的七个“坚持”、一个“贯彻”,界定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式[16]。国家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从2013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产教融合” 的表述到2021年颁布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央政府陆续出台104 项推进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17]。从逻辑上来说,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也应成为职业教育优势所在。产教融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既是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18],亦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政策持续深入的重要方向。产教融合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将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战略任务。创新产教融合运行模式,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逐步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推动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任务。职教集团是一个多元主体合作的组织系统,产业视角下其核心诉求必然是产教融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界在集团中的核心优势,是集团发展的核心问题[19]。完善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必须紧扣制度建设、资源整合和文化融合三个实施维度[20],凝聚政校行企多元力量,精准有效解决集团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所出现的系列难题。只有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坚持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才能赋能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

(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始终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1],创新能够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根本性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保证职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通过不断打破桎梏发展的困境,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调整任务,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实效性。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引擎,更是企业寻求外部创新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促进效应,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在专利申请总数和发展专利数量方面显著增加,真正实现“增量提质”[22]。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校企合作”已然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最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改革和创新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23]。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是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确保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关键举措。尤其在当前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生产模式倒逼下,职教集团更需要在校企合作形态和合作内容上寻求突破。职教集团作为一种合作联盟,要在多元合作基础上建立命运共同体,推动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科技园、众创空间、产业学院和企业学院等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升华,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职教集团内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顺应知识生产范式的转变,主动吸纳集团内的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新建专业、订单培养等方面建设,拓展校企合作内容,推进实体化运作。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问题,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形成职教集团化办学特色的关键主线。

(五)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经济社会适应国际循环新变化的主动调整,更是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国方针。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本质看,其与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价值目标一致,也是更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进程。“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持续处于螺旋上升的动态变化中,只有打造和形成品牌特色,才能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有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必然要以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强国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步伐,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毋庸置疑,“双高计划”是落实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向“世界一流”迈进的重要战略布局,并助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高计划”致力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将先头部队组建好,将“龙头”舞起来。职教集团作为落实“双高计划”的重要战略举措,必然要走高质量内涵发展和凝聚品牌特色的一流路线。2020年10月,教育部确定了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第一批名单(共计150个),其中牵头单位是高职院校的有134 个,占比89.3%,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有81 个。2021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牵头单位是职业院校的有145个,占97.3%。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重点任务,职教集团要紧抓新发展格局下的历史机遇,在形成品牌特色的同时积极走出去,输出优质职业教育,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

推进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是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手段,是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技术变革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它们构成了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

(一)政治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24]。十年来我国教育全面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和“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被赋予了新属性、新价值和新使命[25]。高质量发展阶段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技术技能人才,这将倒逼职业教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输出“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在政策文件中的地位作用由“重要地位”“突出位置”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必将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需求广泛、功能特定的教育类型。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能够通过聚焦产教关系、校企关系、师生关系和中外关系,切实增强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二)历史逻辑

回顾历史,技术变革是人类社会每次巨大变迁的重要标志,科技立国和教育立国是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逻辑。从纵向和横向历史维度来看,技术发展的历史演进是推动职业教育技术理性生成的过程逻辑,技术的发展变革在纵向历史维度中推动产业结构及人才结构调整,新技术在横向历史维度中助推职业教育实践行为[26]。现代技术不仅是稍具独立的生产方式的集合,而且已经进化成创造经济机构与功能的开放语言[27]。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放眼全球,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密码在于对创造力和创新力的投资与培养,而创造力和创新力依赖于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70%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然而在全国超2 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 多万人[28]。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需职业教育迈向更高水平,技术变革的历史逻辑亟须职教集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

(三)实践逻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将类型定位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予以巩固和优化。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引导职业教育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构成了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首先,在处理职业教育发展与人民教育获得感的需求关系上,始终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衔接联通。其次,在处理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需求关系上,始终坚持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要对接产业,优化布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了1200 多个专业和10 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28]。再次,在处理职业教育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上,始终坚持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格局。融通中外,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增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向

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是对新时代职教集团提升的内在要求,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导向,深刻把握质量内涵,贯彻落实战略部署,统筹好“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个人发展”三者关系。要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基于职业教育、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抓好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和品牌特色四个着力点,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

(一)以党的领导为立足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体现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一贯立场。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立足点。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当作重要职责,高度重视职教集团工作,把职教集团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尤其党政负责同志要熟悉职教集团工作,真正支持和帮助集团发展。其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职教集团工作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要将集团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总体发展中来考虑。再次,加强职教集团党建工作,落实集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集团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集团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以类型特色为着眼点

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明确了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即职教集团要以类型特色为着眼点,走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首先,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职教集团可以整合多方资源,理顺集团成员单位中的中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等多元主体间的关系,构建集团“中—高—本”纵向贯通的生源体系,一体化设计集团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集团“中—高—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等有效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在纵向贯通上,职教集团还应积极顺应政府提质培优的政策导向,主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施好“双高计划”,高标准建设专业,助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打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其次,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不能孤立在教育体系之外,要系统地构建职普融通制度,促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集团要积极拓展外部资源,广泛开展市场化培训,促进集团内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衔接融通。再次,职教集团还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加快学分银行建设,促进集团内“中—高—本”资源互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

(三)以立德树人为切入点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立德树人为切入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立德树人要精准发力。集团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职教集团必须坚持立足民族,扎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打牢学生道德根基。其次,立德树人要贯穿集团工作各环节。集团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挖育人要素,深入推进课程革命,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中去。集团要创新教材形式,开发数字化、立体化、活页式教学资源,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工具。集团要借助成员单位行企优势,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有计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走进工厂、下乡扶贫等深入社会、农村和企业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检验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专业知识。再次,立德树人要加强集团师资队伍建设。职教集团要精心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集团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保障教师队伍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四)以产教融合为突破点

职业教育较之于其他教育形态,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尤为紧密。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全面提高职教集团教育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要以产教融合为突破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新需求。首先,优化专业设置。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新兴专业;围绕区域发展,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增强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其次,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集团要积极推动成员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及时发布集团企业人才需求报告,科学引导集团院校单位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目标。职教集团打造的专业群要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契合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各类研发中心要围绕集团行企成员单位需求,注重成果转化,将成果优先推广到集团内各成员单位,提升集团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再次,打造高质量产教融合系统。职教集团要结合各省市出台的《产教融合建设实施方案》,搭建好产教融合推进机制,以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学院为突破口,实施产教融合实体化项目运作,逐步形成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以教学改革为关键点

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要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中心,高质量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尤为关键。职教集团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升级,精准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首先,强化集团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教集团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将师德师风贯穿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中,全面提升教师素养。职教集团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借助集团龙头企业和“双高”院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打造校企教师资源库,支持院校教师定期到集团企业实践和企业技术骨干定期到集团院校从教,强化集团校企互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其次,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职教集团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和模块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职教集团要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调动企业参与集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接收学生到企业实践、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和各类竞赛活动。再次,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职教集团要建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合作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建立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集团学生实践能力。最后,职教集团还要深度开发以职业能力清单和学习水平为核心内容的专业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生产案例等纳入教学内容,为集团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六)以打造品牌为增长点

职教集团要以放眼世界的广阔视野去实现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而打造国际品牌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职教集团要积极把握全球发展大局,坚持对外开放,优化高质量开放环境。首先,紧跟“一带一路”倡议。集团要科学制定国际行动计划,集聚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适应的集团国际化办学模式,开发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其次,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集团要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东盟教育、亚欧峰会、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平台的合作,加强顶层设计,逐步推进海外教育基地建设,通过搭建“高质量项目+国际合作平台”载体,广泛开展高层次高质量的集团合作项目,形成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再次,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职教集团要积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不断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推动集团院校跟随龙头企业走出去,联合集团行业内领军企业和国内外院校组建“集团国际联盟”,推动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组建 “集团涉外服务中心”,为集团内中小企业在欧盟、东盟等提供技术服务,以世界眼光、国际高度来推进职教集团人才培养,深化职教集团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职教产教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