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
(重庆市合川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520)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企业与市场方向的竞争力,主要是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等[1]。第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资本市场方面,企业在资本市场有没有准确的对接与判断能力非常重要。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多数知识在产品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不然它们也不会发展至此,然而,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方面的竞争力较为平凡,甚至有些还比较差,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条腿走道和两条腿拼比,必定会败下阵来,显然发展上是无法占据优势地位的,所以,本文重点谈论的问题还是偏向于中小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诸多问题[2]。
要想稳步地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要先搞清楚中国的资本市场具体是如何的,它比较欢迎哪类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家,特别是在中国发展的企业家,必须要学会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作为依据,以此来进行经济热点的寻找,学会审时度势至关重要。
大家先来分析一下中国过去10年和未来5年范围内的经济走势。从不同的经济观念、现状及对外开放的发展思路来说,大致是这样的,1991-1996年,我国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作为经济发展的辅助器[3]。
发展至今的现状为,尚未告别短缺经济的局限,解决温饱依旧可以看作是头等大事,对外开放后做到了初步开放,外资企业一般注入都会选择谨小慎微,发展思路在于看重数量增长和加快建设速度。
1996-2000年,基本以市场经济得到确认后,犹存传统观念的市场观念发展经济,现状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基本奋力达到小康,对外开放式尝试与国际的接轨这一目的,外资开始注入,当时的发展思路为经济体制改革,在企业的增长模式上下功夫,做好产业结构调整,2001-2006年,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初步构建,市场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现状为在初步完成小康梦想后,多数企业产品已经供过于求,内需不足,开始通货膨胀,对外开放的目的是达到经济全球化水平,争取入世后开始同国际竞争,发展经济的思路为,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4]。
上述关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走势告诉大家两个内容,第一,市场经济会让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的问题,巨大的挑战前所未有。第二,我国现阶段开始走向基于战略性调整的经济结构时代,在这次调整中既有危机,也有机遇,企业应当在这个大环境中找到自己可以胜券在握的机遇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杀出重围。
按照国务院在2001年3月份颁发的企业研究报告一表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国的重点行业以生产增长具体情况可进行四类分类,具体可为:快速增长行业(电子通信产品、邮电通讯、石油化工、旅游、纺织服饰以及医药制品)发展较快行业(家用汽车、电器、机械制造、建材、钢铁电力、铁路交通运输及房地产)低速度行业(建筑及烟草)负增长行业(煤炭业)[5]。
从我国的发展可以充分看出,石油化工行业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快速增长行业,根据一般统计,我国2000年的石油化工工业产值增长了3967亿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了三分之一还多,销售收入达到13260亿人民币,也同比上年有了12%的增长,全行业在利润的预计额上可以实现1080亿人民币,又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这一记录[6]。
之所以石化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可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重点转机,离不开的三点因素为,第一,国家一直在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使用政策来逐步到位的控制着经济,拉动消费、出口及投资增长这方面的内容。第二,石化就像我国的大山,这两个集团的重新组合,在改革制度的优势影响下效果就十分明显,尤其是这两个集团在国际市场的上市,更是最为有力地拉动了企业的发展,让其运营模式得到了质的改变。第三,国际石油价格的陆续上涨,对国内石油和部分石化企业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价值的提升对整个行业而言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生产的快速增长以及效益提升的双赢局面,换言之,这些都是国家政策、世界环境以及重要的资本运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作为一个企业家,一般都会使用三维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定位问题,三维一般指的是所处行业、按固定资产计量的企业规模、增长速度衡量的企业可持续和成长性。对于一个企业的了解,并不能单纯地从一个固定点看,而是要考虑到三维中的综合性问题。由此大家可以得知,中国的资本市场一般都会选择欢迎具有高成长性,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这样企业[7]。具体而言,企业一般有了合适自己的市场位置,对于自身定位比较清晰,就可以很好地进行下一步发展的决策预判。
例如,如果是西部企业,那么西部大开发、西气及西电东送这样的大项目一般具有这样的特质,定位也是如此,这些都是契合西部企业的机遇、高成长性以及查看有无持续发展的可能等因素来决定的,也是资本市场最为关心的几个企业重点问题,其中有三类热点,例如IT、新型材料以及生物制药。
关于企业常用的融资手段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两个部分,第一,内部融资。第二,外部融资,以下具体说明。
1.内部体制改革的融资。最初创立企业的时候一般出现的融资形态就是独资,独资一般为自有或自筹资金,这种形式在法律上通常属于承担无限责任[8]。企业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有了更深的资金需求后,就增加了合伙人,企业变成合伙企业,这时期的企业在法律上承担的责任依旧还是无限责任。
因为企业的扩展是非常迅速的,企业就会认为可能还会需要进行新股东的引入,不管是以资金形式还是技术人才等,企业发展到这步时就会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又或者是大家熟知的股份制公司,法律上此时不再继续承担无限责任了,会更变为有限责任。当股份公司又在继续发展时,符合了一定要求的情况,这时便可上市,这时期企业的股东就开始从原来的定向募集渐渐地变向社会公共募集,公司自此走向了社会化形式,融资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强[9]。
这个过程从表面现象看是属于公司自己的体制改革,但是实质上,这时的企业的融资效果非常明显,即第一种融资手段,以企业内部体制改革的方式来完成融资活动。不管是哪种体制下的公司,上市公司都是拥有着最强的融资能力。
2.外部融资。国家一般都会给予一些中小型企业以助力和扶持,对他们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也采取实质上的计划,例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都是银行给予多种方式授信额度的方式进行的帮扶,企业自己可以去向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扶持申请,一般会通过各级科委、经、计委等职能部门,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企业还是抱着原有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有多少钱在口袋就办多大事”,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在发展上速度过于缓慢,建议部分企业可以尽快地找到新认知,让自己走出去,向社会同国家积极的推广自己,相信只要企业有真的高技术产品和一定市场竞争力,那么你想要的宝贵资金都会以各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来到你的手中。
另外,企业可以考虑使用兼并方式来壮大自身规模。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不敢兼并,认为自己的资金不够充裕,没有那么多资金并不能说明企业没有那么多资产,更不能说明,企业是不具资本的。
实际上企业发展靠的不单单只是口袋里的钱,企业的市场、产品以及企业诚信及专利,包括企业的重要信息实际上都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可以看作是有形的或无形的资产,这些都足以说明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足以让企业可以拥有兼并其他公司的能力,实现企业快速壮大的目标。
事实上,兼并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仅是扩大规模,它另外实际还具备着调整企业资产结构的益处,很多的民营性质的科技企业,都是靠着某一个核心科学技术实现的发家,公司其实占据比重最大的是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少之又少,特别是像固定资产这块,就非常的少,就算是贷款时银行同意了放款,他们可以用作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的东西也没有多少,一般都会出现资金不顺等问题,之所以叫作兼并,还因为对方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这就可以很好地说明,民营高科技企业为什么会利用企业兼并去解决自己产业结构中的“头重脚轻”这类问题了。
倘若大家把资本的原始累积看作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次“投胎”,那么规模经济就完美了诠释了企业的第二次腾飞时刻,加入大家可以借助资本运作的力量,让企业再经历一次三级跳转,成为一名悍将,那么需要看三级挑战的成败十分关键。这时企业家就成了胜利的转折点,一个企业家的素养不同于一般人,他的素养关乎着很多企业的重要问题,乃至日后的终极命运。
这就包括,第一级跳的资本原始累积,第二级跳的规模经济问题,利用兼并手段实现非现金交易的企业成功调整,第三级跳的资本市场对接,即是否上市成功,或能否让企业成为公众公司以后慢慢地将有形资产实现证券货币化及证券化,这些都和企业家自身的直接判断力有关,是至关点。
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也是灵魂般的存在,企业本身就是企业家的物化产物和结果。企业又代表了市场经济的最前端,企业家进行各路招兵买马也好,进行作战指挥也罢,但都需要有一个核心本质,即企业家应有的素质。
在进行企业考核时,一般都会先考察企业的核心领导人,他们认为,核心领导人的素质应该占有较大比重,这时由于不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好,还是企业领导人才或者汇聚资金的各种能力,甚至是企业的未来前程,很大程度都是通过企业家的个人决定的,换言之,企业受控于企业家。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非公有制企业也有了自身的一席之地,第一次接触到可以让自己腾飞的绝佳机遇,可惜的是很多的民营企业,空有飞机跑道,但却不知道机场设置在哪里,这是由于以往中国的旧体制惯例影响较大,一般都会下级等着上级的指示,只等着接收文件。可现下,大家明显可以看到,很多的重大机遇是没有任何国家文件来告示的,企业的命运掌握在企业家手里,而企业家的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因此由于很多的企业先飞起来后,剩下的企业还在原地眺望,白白丧失了很多机会[10]。所以一些规规矩矩如今看来,总是会像芝麻开门一般,往往要比别人都慢上半拍节奏,所以更多的企业家开始渐渐觉醒起来。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企业家就算是看到芝麻开了门,也依旧会停步不前,这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趋势是大政府,小市场,而大家当下处于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现下正是大市场、小政府的模式来发展的。自改革开放这20年,出现了很多怪现象,有些人脚步迈进了市场经济,头依旧处于计划经济氛围中。根据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内部因为匮乏职业经理人,所以造成了资本运作人少的现象,一些重要的关键时刻,基本都不敢进行决策,也为此很多企业痛失良机。诸如此类现象频频发生,企业家应当明白一个道理,对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来说,基本就靠研究经济热点和机遇来改命。
对企业来说,资本运作是一个关乎企业命运的重要存在,也是一个将无形资产进行有形化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从独资走到合伙企业,再从合伙企业发展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再进阶到股份制公司,是比较苦难的,别人如果愿意加入你,给你的企业进行投资,一来主要是依靠你的诚信度和背景、技术这类无形价值,二来则是需要评估你的企业溢价,再最终以股份制的形式来进行企业股权的最后确认,即企业证券化。倘若是利用产权交易及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取现金或者实现上市以后,那么以证券交易所来作为股份变现的这个过程,就是货币化。这些都需要具有个人素养的企业家进行资本运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资本运作最终也只是手段而已,它的最终与根本目的都在于让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决不能一味地追求资本运作而忽略了企业的产品运作,决不能忘记初心,坚守本质,不然只能成为泡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