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边“夫妻哨”

2023-09-13 00:35朱德华
军嫂 2023年8期
关键词:巡边沙窝边境线

朱德华

每天清晨,伴随冉冉升起的朝阳,中哈边境61号至63号界碑之间的3.5公里边境线上,会准时出现一对巡逻人员的身影,他们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6团北沙窝哨所所长付永强和妻子刘桂枝。

2004年8月,30岁的付永强、刘桂芝夫妇带着儿女从河南杞县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政审、考核,两人正式成为第十师186团建筑公司职工。

初到兵团,夫妇俩便被马军武、付华、吐尔买买提·马提等优秀兵团护边员不畏艰险守边疆的事迹深深感动。

2010年,186团在北沙窝建立了一个季节性民兵哨所,每年夏秋两季派驻民兵巡逻小分队到哨所执勤。

2012年5月,186团人武部组织选拔北沙窝哨所所长,付永强瞒着家人第一个报了名。通过组织考察任命后,付永强将10岁的女儿付冰玉送到了寄宿学校。9月,儿子付万里上大学后,付永强带着刘桂枝收拾全部家当,于11月正式驻进了北沙窝哨所。

从此,无论刮风下雨,付永强和妻子都坚持每天沿着边境线61号至66号界碑间巡逻一两趟,单程11公里。

北沙窝哨所位于阿勒泰地区中哈边境褐里格库木沙漠的边缘。哨所刚建起时,周围是一座座沙丘。一天巡逻下来,夫妇俩的衣服口袋里都能掏出一把沙子,说话时,嘴里也因沙粒咯吱作响。

夏天骑摩托车,40分钟左右就能回来。到了冬天,积雪最深处超过1米,骑马巡逻一趟下来至少要四五个小时。

当年,北沙窝哨所还没有通自来水,生活用水极其困难。夏天还好,付永强可以开着小货车去团部拉水,到了冬天,团里调来推雪车,好不容易挖开一条路,晚上风一吹,路又被埋了。车开不进来,一家人就只能靠着融化雪水生活。

喝水可以靠融冰化雪来解决,寂寞却没那么好打发,封路后的边境线人迹罕至。每天巡逻过后,付永强就和妻子趴在窗前,默默地看着四周,即使出现一串野兔脚印,两人都能念叨上一天。

2015年春节,风大雪急。夫妻俩骑马巡逻时,雪地里突然窜出一只野兔,惊了付永强骑的马。马开始狂奔乱蹿,付永强被甩下马背,脚腕却卡在马蹬上,生生被拖出去50多米远,整个左手掌血肉模糊。多亏刘桂芝及时追上来拽住了缰绳,付永强才得以脱身。可他只休息了3天,就又出门巡逻了。

还有一次,夫妻俩在巡逻途中突遇大风雪迷了路,手机没有信号,两人在雪窝子里避风,食物仅剩半块馕和雪水……直到3天后,两人才被搜救队找到。

2021年3月,付永强、刘桂芝巡逻至63号界碑。

进入夏季,结束一天的巡逻任务后,付永强最喜欢登上哨所二楼的阳台,欣赏他和妻子历年来的战果。目之所及,是大片的树林,胡杨、沙棘、红柳……

“刚来这里时,风沙特别大。”付永强说,有一天晚上睡觉,忘了关走廊窗户,第二天醒来,被子上覆着厚厚一层沙。

2013年,在团党委的领导下,付永强和妻子开始开荒种树、种草,还在哨所旁边打了一口井,埋上通水管道,保证树、草的水源供应。

在北沙窝种树,一铁锹下去,全是细沙,一桶水浇下去,树根还没沾上水,水就已经渗得无影无踪。

为了保证成活率,夫妻俩起早贪黑,精心侍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

2013年4月的一天夜里,一条喷灌主管道突然破裂,如不及时修复,移栽的树苗会因不能及时浇水而旱死,夫妻俩连夜奋战4个小时,才将破裂的管道修复。

2014年开春以后,移栽的大树大多成活,付永强种树的劲头更足了。

“相比过去手提肩扛,现在植树造林轻松不少。灌溉管道、旋转喷头等设备不但减轻了工作量,也大大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付永強说,如今的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9%。

据粗略统计,截至2023年7月,围绕着哨所周边,付永强夫妇一共栽下了3万多棵树,绿化总面积超过400亩。

2020年,哨所附近设置了边境执勤点,驻守了一批护边员,付永强夫妇巡边的路段改为61号至63号界碑,里程减少了7.5公里。

如今的北沙窝哨所内,家电一应俱全,房间里的绿植生机盎然。夫妇俩巡边的配置,从骑马到三轮摩托车、雪地摩托车,现在又有了巡逻车。

哨所上面有座瞭望塔。每周一,夫妻俩都会在塔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付永强说:“有人认为戍边就是苦和累,但我却喜欢这个工作带来的光荣感、幸福感。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会继续在这里站岗放哨。”

“除了守边的工资,我们还依靠养殖来增加收入。在边境线上,我们不仅要守得住,还要守得好。”刘桂芝说。

在父母的影响下,付万里大学毕业后,也主动申请加入兵团基干民兵队伍,如今在186团边境地区执勤、巡边。

进驻北沙窝戍边十余年来,付永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生态环境部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据了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的2000多公里边防线上,像北沙窝这样的边防民兵哨所有20多个,边防民兵付永强、刘桂枝们如同一块块“活”界碑,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编辑/李颖

猜你喜欢
巡边沙窝边境线
踏云巡边
爸爸,我不怪您!
宋代巡边述略
60岁的他 已为国巡边55年
“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就之路
天津农业新特产
——沙窝萝卜
足球巡边旗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像卖钻石一样卖沙窝萝卜 5个月卖3000万元
边境线上的雪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