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组合混用防治小麦后期病害效果研究

2023-09-13 06:11陈香华孙书阳陈亚丽李美霞周长勇曹凯歌王晓飞巨亚雯钱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陈香华,孙书阳,陈亚丽,李美霞,周长勇,曹凯歌,王晓飞,巨亚雯,钱新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在我国播种面积大约占粮食面积的20%[1],因此,小麦产量及品质在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每年因病虫草害导致的小麦产量损失巨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生长发育后期,小麦赤霉病、锈病和白粉病是制约我国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作为控制小麦病害的关键措施[2]。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引起的真菌病害,严重时会导致夏季小麦的减产绝收。此外,赤霉病还会导致小麦籽粒皱瘪、出粉率低、面粉颜色发黑等品质问题[3]。赤霉病病原菌分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可引起人和动物呕吐、食欲下降,对人畜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此,DON含量在小麦品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4-5]。

小麦锈病是严重威胁世界小麦生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可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6-7]。小麦锈病主要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3种,其中,发生率最高、范围最广的是叶锈病[8]。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DC. f. sp.tritici)引起的真菌病害,具有发生面积广、传播距离远等特点。近10年来,由于小麦种植密度过大及化肥的过度使用,小麦白粉病逐年加剧,最终导致小麦产量损失高达1 000万t[9]。

近年来,有关防治小麦病害药剂筛选方面的工作,做了大量的报道。如40%丙硫·戊唑醇SC在小麦锈病发病初期喷洒能很好地抑制锈病发生[10-11];戊唑醇等唑类、48%氰烯·戊唑醇悬乳剂杀菌剂均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12-13];氟唑菌酰羟胺SC与丙环唑EC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防效[14]。

单一药剂的长期不合理使用,造成田间抗药性的逐步上升,最终导致防治效果的降低。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农药的减施增效,以缓解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增效组合筛选成为更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采用多种药剂混合交替使用以防治小麦后期病害,以期降低田间抗药性,提高药效以达到高效防治病害的目的,为小麦病害的有效防治、提高小麦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小麦品种为淮麦33。

1.2 栽培条件

试验地位于淮安市淮阴区,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为2.03%,pH值7.2,水肥条件较好。同时试验地常年赤霉病多发,且往年DON含量均高于200 μg·kg-1,供试品种淮麦33中感赤霉病。试验地前期长势较好,抽穗整齐,各小区之间栽培管理措施均匀一致。

1.3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

1.4 药剂处理

供试药剂用量及处理编号见表2,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为保证药液均匀,采用电动喷雾机喷雾时,每667 m2用水量为30 L,采用无人机飞防时,每667 m2用水量≥2 L。

1.5 调查方法

1.5.1 白粉病和锈病调查方法

分蘖期用药后7、14 d分别调查病害发生情况,每个小区对角线固定5点取样,每个点调查面积为0.25 m2。小麦起身拔节期调查基部1~5张叶片,抽穗后调查每株旗叶及旗叶下第一张叶片,分别记录病株数和严重度。分级标准参考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编写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6%~15%;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16%~25%;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26%~50%;9级,病斑面积占全叶50%以上。以严重度减退率为防效。

1.5.2 赤霉病调查

每处理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各点单独记录,取平均数,以枯穗面积占整穗面积的比例来分级[15-16],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0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1/4以下;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1/4~1/2;5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1/2~3/4;7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3/4以上。最后一次施药后14、21 d调查防治效果。

1.6 DON含量测定

DON含量的测定参考前人的方法[4]。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组合对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T2、T3、T4处理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表3),并且防治效果较好。此外,该组合药后7 d的防效均显著高于T5、T6,防治效果在90%左右,其中T2处理对白粉病防效最高(92.89%),对锈病的最高防效达到了95.36%。药后14 d T2、T3、T4处理防效较其他药剂表现较为显著,对白粉病防效均高于85%,与其他药剂80%左右的防效相比有显著差异。同时,该药剂组合对锈病的最高防效也可达到92.18%,表明该药剂组合对锈病不仅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其防治时间较长,具有较好的长效性。

表3 药剂组合对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治效果

2.2 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T2、T3、T4处理组合对药后14 d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最高防效为94.07%,相对于T6处理88.67%的防效来说差异显著;药后21 d药剂组合的T2、T4处理防效仍然高于90%,最高防效达到91.22%,虽然较药后14 d防效有所下降,但是相对来说其持久的防治效果远远高于T6药剂处理。

表4 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2.3 药剂组合对小麦产量及DON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含18.7%嘧菌·丙环唑SE与40%环丙唑醇SC的药剂组合不仅有效防治了赤霉病的发生,同时有效抑制了DON的生成,对粮食安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产量方面来看,各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2>T3>T5>T6>T1,表明该药剂组合也可大幅度增加产量,其中T4较T1增产28.70%,相对于常规药剂(T6)增产9.16%左右。

表5 药剂组合对DON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2.4 药剂组合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如表6所示,千粒重以T4处理效果最优,每穗的穗粒数较T6处理多,田间小麦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其他处理(T2、T3、T5、T6)的田块较对照也较好,但效果不如T4处理显著。综上可知,T4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质量均有所增效。

表6 药剂组合对小麦农艺性状的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产量,对粮食的质量及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种植小麦保证产量的同时也需注重小麦品质。目前,抗药性问题逐年增加,通过轮换以及混合使用杀菌剂可有效降低抗药性。因此,本试验选取了几种常用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锈病进行药效试验,以期获得最佳施药品类和施药方式。通过本研究可知,使用18.7%嘧菌·丙环唑SE与40%环丙唑醇SE等药剂组合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小麦后期病害,也可增加产量以及有效抑制DON的生成。此外,该组合相对于常规药剂处理既较好地防治了小麦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又对小麦的农艺性状有着显著的提升,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小麦的品质和商品性,有助于农户增产增收。对于部分区域小麦赤霉病对氰烯菌酯和戊唑醇等药剂具有抗性的情况,建议使用18.7%嘧菌·丙环唑SE与40%环丙唑醇SC等药剂组合来进行交替防治。

猜你喜欢
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
小麦锈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