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舟山分院神经内科,浙江 舟山 316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突然、进展快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预后较差。目前,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再给予降低血压、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皮质结构受到损伤,脑部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脑细胞反复坏死,脑组织受损,从而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伤[2]。西医针对神经功能损伤多采用神经营养类药物,但部分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中医认为瘀血阻络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机之一,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3]。银杏内酯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4]。本研究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中诊断标准。患者具有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发病前有反复的阵发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发病时症状对应的脑中部位与头颅CT、MRI 检查显示病变范围一致,CT 显示低密度影,MRI 显示T1 低信号、T2 高信号。
1.2 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辨证为瘀血阻络证。主症: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次症:言语不利,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舌脉: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既往合并有颅脑外伤、炎症所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疝、药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颅脑肿瘤或颅内囊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全身感染;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4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5 月—2022 年5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收治的79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5 例;年龄55~75 岁,平均(65.89±5.31)岁;合并症:高血压病15 例,糖尿病14 例,其他11 例;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轻度26 例,中度13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55~76 岁,平均(56.19±5.52)岁;合并症:高血压病17 例,糖尿病13 例,其他13 例;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轻度26 例,中度14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舟山分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06)。
2 组均给予调节血压、血糖、控制血脂、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
2.1 对照组 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Bayer Vital GmbH,国药准字HJ20181106)治疗,10 mg 尼莫地平注射液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天1 次;10 d 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河北天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559),每次2 片,每天3 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上加银杏内酯注射液(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35)治疗,10 mL 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天1 次。
2 组均治疗14 d。
3.1 观察指标 ①血脑屏障功能。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上清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且试剂盒均由美国Sigma 公司提供,血脑屏障指数=脑脊液白蛋白(mg/L)/血清白蛋白(g/L)。②脑损伤标记物水平。治疗前后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100 钙结合蛋白B(S100B)。③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情况,该量表包括11 个项目,分值0~42 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该量表包括5 个项目,分值0~30 分,认知能力与分值呈正相关。④血小板功能。治疗前后采用血小板黏附试验检测患者的血小板黏附率,采用血小板检测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意识、精神状态以及语言表达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NIHSS 评分减少>75%;有效:患者意识、精神状态以及语言表达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NIHSS 评分减少25%~75%;无效:症状未改善或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 组治疗前后血脑屏障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2 组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脑屏障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脑屏障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脑屏障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 组治疗前后血脑屏障指标比较()
表2 2 组治疗前后血脑屏障指标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血脑屏障指数14.45±2.27 6.43±1.51①②14.26±2.14 9.41±1.64①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39 39脑脊液白蛋白(mg/L)614.47±84.13 251.43±62.58①②610.51±81.37 340.71±68.51①血清白蛋白(g/L)42.51±5.21 36.58±3.59①②42.09±5.03 39.61±3.25①
4.4 2 组治疗前后脑损伤标记物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2 组NSE、S100B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SE、S100B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SE、S100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脑损伤标记物水平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S100B(μg/L)577.08±75.62 210.14±40.53①②574.56±77.93 237.77±45.78①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39 39 NSE(ng/L)25.17±3.36 12.39±2.46①②24.98±3.64 16.18±2.84①
4.5 2 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MMSE 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前,2 组NIHSS 评分及MMSE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MSE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2 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MMSE 评分比较() 分
表4 2 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及MMSE 评分比较() 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MMSE 评分16.54±4.23 20.32±3.89①②16.13±4.54 18.01±3.40①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39 39 NIHSS 评分11.27±3.41 7.92±2.16①②11.10±3.17 9.79±2.05①
4.6 2 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比较 见表5。治疗前,2 组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2 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比较()%
表5 2 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血小板聚集率93.89±10.85 65.18±7.16①②95.54±11.26 73.34±7.53①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0 40 39 39血小板黏附率47.26±8.05 30.84±5.37①②47.87±8.34 34.63±5.91①
4.7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2 例呕吐、1 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出现1 例腹胀、1 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在于脑内血管因颈动脉或椎动脉血压升高或血管壁病变等原因而发生狭窄或堵塞,从而导致大脑组织短暂供血暂停或者减少[7-8]。它会导致脑部组织缺氧,进而发生软化或坏死,患者出现语言功能丧失、四肢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病、保护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减轻因缺血而造成的脑组织损害及神经功能缺损[9-10]。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升降逆乱、络破血溢、闭塞元神,故治疗以活血通络、通经活络为主[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脑脊液白蛋白由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其水平升高主要是由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血管性脑水肿等因素导致神经细胞坏死过程中脑特异性蛋白释放。血清白蛋白会导致机体血浆胶体渗透降低,使得血管内水分跑到组织间隙内,引起组织水肿。血脑屏障是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当患者受到严重脑损伤时,血脑屏障受到破坏会导致血清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也通过屏障进入脑组织。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白蛋白、血脑屏障指数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NSE、S100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血脑屏障功能,降低脑损伤情况。分析原因在于,银杏内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银杏内酯注射液可以抑制血脑屏障降解酶的表达和激活,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从而避免脑脊液被污染,保证神经元存活环境动态平衡[13],促进血脑屏障恢复,保证脑脊液对脑组织的营养及保护作用;②该药物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加速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保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并可发挥利尿作用,降低脑水肿形成,减小脑组织压迫损伤[14]。银杏内脂注射液辅助尼莫地平等西药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进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脊液含量,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促进认知能力恢复。
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研究表明,血小板具有相互黏附的特点,患者若出现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其体内血小板聚集率会显著增加,可反映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加强,从而影响止血功能[15]。由此可见,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为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 组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银杏内酯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研究发现,银杏内酯成分中的银杏内酯B 生理活性最强,是一种强效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6]。
综上所述,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改善患者血脑屏障功能,降低脑损伤,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