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应文
从跌落神坛到依然好看,越南经济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根据越南官方数据,越南2023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3.72%,远低于此前预定的至少增长6.2%的目标。一季度仅3.32%的增长率,与2022年8%的高增长,形成了坐“过山车”的既视感。二季度稍有起色(增长4.41%),但与年增长6.5%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6月底的报告中,预测今年越南GDP的增长率是5.8%。新加坡大华银行最新的研判,把越南经济增长率从6%下调至5.2%。
进入7月,“稍有起色”开始转变为强劲态势。越南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越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消费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1%。进出口止跌回升,7月较6月环比增长2.5%,其中出口增0.4%,进口增4.4%。表现尤为抢眼的是吸引外资。7月份在越南注册的外资金额(28亿美元),与6月相比增长9%,与2022年同期相比猛增86%。众所周知,近年来越南经济被称为“黑马”,外资的作用功不可没。
预判越南经济前景如何,有必要分析此前为何坐“过山车”。读懂越南经济的现状与未来,首先要对其经济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越南经济发展目前主要靠三大要素推动,即进出口贸易、消费和外来投资。
2022年越南经济的超高速发展,与国际局势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具体来说,主要是因为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加上中国疫情封控商品出口不顺,国际市场商品供应不足,致使越南销往欧美日韩市场的出口大增。2022年越南进出口贸易总额是7325亿美元,历史上首次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进出口贸易的大增,拉动了越南制造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凸显,世界经济整体上出现了衰退倾向。这一倾向在2022年末至2023年初尤为明显,导致国际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减少。在此背景下,欧美日韩市场需求疲软,使越南出口迅速下降,进口加工制造业的原料需求也随之大幅下降。
鉴于贸易在越南经济中的重要分量,进出口表现如何会直接反映到经济增速上。2023年上半年,越南的出口额是1645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口额是1522亿美元,同比下降18.2%。以贸易顺差来看,越南对美贸易顺差是372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对欧盟贸易顺差145亿美元,下降9.8%。在逆差方面,对中国贸易逆差245亿美元,下降30.9%;对韩贸易逆差134亿美元,下降34.8%;对东盟贸易逆差40亿美元,下降39.1%。
受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越南的经济同比迅速下降。这就是越南经济近期出现“断崖式”下滑、高增速成为“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2022年越南经济增速高达8.02%,主要是外部环境变化推高其进出口贸易的缘故。如上所述,2022年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突变、疫情封控使中国的出口受阻,世界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导致国际市场对越南出口商品需求猛增。越南经济模式主要是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制造后出口。越南进出口奇迹般的增量,推高了经济增速。从这个意义上说,越南经济2022年的表现,完全是一个非典型的特例。
尽管世界不少金融机构预测,今年越南经济增长达不到6.5%的目标,但从越南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其国内的一些积极因素来看,下半年越南经济增速大概率会加快,达到今年目标的可能性很大。越南政府还有不少可以利用的经济操作工具,世界经济出现了缓慢复苏的迹象,以及外来投资增加等,这些都是越南经济下半年发力的有利因素。
越南正在引导外资的运作,与越南中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而且正在产生初步效果。
消费力旺盛,是越南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之一。越南7月份消费领域数据亮眼,事实上今年前5个月,越南零售和消费服务就同比增长12%,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相比增长了28%。在消费力旺盛的同时,越南物价基本稳定、通胀和利率都保持在合理水平。
与此同时,政府政策也做了跟进。除了加大公共投资,越南政府还颁布了促进消费的减税政策,出台了加快旅游业恢复的方案,制定措施保障电力供应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越南经济实现6.5%增长目标的重要支撑。
关于越南经济增长前景看好的原因,值得单列出来分析的是外部因素。外来投资是拉动越南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越南经济对外部环境依存度高,有一定的风险,但目前甚至在未来一段时间,越南都会是受外资青睐的对象。
從国内层面来看,越南经济经历了30多年来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发力的时期。原因可以初步概括为如下几点:国内年轻劳动力红利正在形成,技术劳动力得到外国企业和国际经济组织援助,外国企业把越南当作“中国+1”方案的备选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因素外,在政局稳定、自然环境、地租成本以及距离中国很近这一地缘因素等方面,越南都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从外资的角度来看,外企普遍看好越南的经济环境,且多年来获利较为丰厚。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以及欧洲的企业布局深耕越南时间久,大部分企业有意向在越南增资扩大生产。
此外,地缘政治环境对越南也比较有利。中美竞争背景下,不少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将部分业务转移到越南,越南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吸引设计人才,以期深度融入全球芯片供应链。而且,中美竞争短期内不可能结束,在这场博弈中,中美都希望越南站在自己一边。从越南的角度看,只要拿捏好度,就能从中美博弈中获益,甚至实现快速“崛起”。
在美國的印太战略中,越南被视为重要的争取对象之一。今年7月20日,美国财长耶伦到访河内与越南总理范明正会晤时表示,越南是美国印太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员,美国希望在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强化与越南在供应链方面的合作,支持越南提高半导体和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日本企业对越南的商业前景给予了积极评价,60%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在未来一两年扩大在越南的业务。这一比例在东盟国家中高居榜首。日本企业看中的,正是越南经济高增长的潜力,以期通过在越南的业务扩张实现企业的营收增长。
在投资越南方面,韩国企业也不甘落后。三星电子是在越南投资最多的韩国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完成约200亿美元在越投资,在越南建设的东南亚最大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营。此外,LG电子、LG显示和LG Innotek等韩国公司也正扩大在越南的业务,试图把越南打造成汽车、电子、家电的海外制造基地。
全球知名玩具制造厂商乐高越南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普雷本·埃尔内夫,在谈到为何选择投资越南时曾表示,多年来,越南拥有一个开放和稳定的投资环境,这是外国投资者确定在亚太地区最佳投资地点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他看来,越南将维持其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的长期领先地位。
对于这些外部有利因素,越南政府心知肚明,正在以具体的政策行为把对外资的重视提升到历史新高度。今年4月24日,越南总理范明正率领副总理黎明奎、陈刘光,以及规划和投资部、工业、贸易、财政、教育等部门的部级高官,出席在河内举行的外国投资企业与企业协会代表会议。从越方与会人员的级别和规模,可以窥见越南政府对外资的态度。
在那次会议上,范明正对外国投资者做了承诺,表态将持续改善越南的营商环境。来自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投资者,也承诺2023年将扩大在越投资。外企承诺的投资领域,大多是越南政府优先吸引外资并提供政策激励的领域,比如绿色生产、再生能源、医疗设备等。不难看出,越南正在引导外资的运作,与越南中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而且正在产生初步效果。
早在2021年越共十三大上,越南就做了中长期规划。根据越共十三大报告,越南的目标是,2025年“成为工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2030年“成为工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中等偏上收入发展中国家”,2045年“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越南之所以把GDP年增长定为6.5%至7%,也是基于上述规划目标。
如果说外部因素值得单列出来分析,那么其中值得再单列分析的,就是中国因素。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相邻,并保持双边关系的总体稳定,是越南相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独特”优势。具体地说,与中国经济通过各种链条形成的“联结”,客观上成了越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与欧美日韩等企业大手笔投资、大项目落地相比,中越经济“联结”产生的增长动力更隐性,却不容忽视。
越南更大的可能性是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或某几个“车间”,之于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更多的是补位而非取代。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长期是越南经济发展的天然“提携者”。自越南走上革新开放之路起,中国一直是越南的重要进出口对象国。中国目前是越南第一大进口国、第二大出口国。越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加工制造业,依赖于中国的原材料,尤其依赖于中国的中间产品。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2021年数据,中国是越南最大的中间产品供应国,占越南进口总额的41.5%。越南约54%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52%的纺织皮革原辅料、40%的手机及零部件都来自中国。从这些接近或超过一半的占比不难看出,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越南制造业出口强劲的局面将难以为继。而且,中越经济“联结”是基于地域便利、经济效率等客观规律形成的,这是某些国家基于政治意图的“脱钩断链”,在发展导向的越南不太可能成为主流的重要原因。
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越南经济成为“黑马”引发了某些带有明显指向性的猜测,比如越南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无论从现实还是逻辑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是根本不可能的话。越南经济体量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没有也不可能打造出能比肩中国的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越南更大的可能性是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或某几个“车间”,之于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更多的是补位而非取代。
当然,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即越南与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联合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这种局面形成的可能性是值得中国警惕的。如果考虑到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带有明显的重塑供应链、产业链的企图,即便是理论上的可能性,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必要做前瞻性的思考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