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铜陵 244000)
境外投资是国有企业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面对着复杂的境外投资环境,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在保证自身经营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境外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交流、竞争的重要形式,其不仅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具有积极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国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较多国有矿山企业已经投身国际市场进行境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相比,境外投资的环境愈发复杂,这使得投资活动的风险性不断增大,这种境外投资风险具体表现在金融、政治、文化、管理等多个层面;对于国有矿山企业而言,其需要在境外投资中高度重视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并持续创新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的方式,这样可在增强自身风险应对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境外投资的收益,为国企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新常态经济下,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与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具有较大的关系,并且间接性地影响了社会格局的各个方面。在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转型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投资活动也势必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有效地适应了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为全球投资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随着现代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国内矿山行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的市场需求是极为有限的,这使得国内许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内各行业、企业急需通过多种方式来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的,即国有企业在考虑国内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凭借着自身的资本优势和管理优势,积极走出国门进行境外投资,这不仅满足了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且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新时期的国内外市场发展需要。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关键主体,其具有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外汇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外汇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但分析可知,我国外汇资产的结构不够合理,新时期,通过国有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境外投资活动,能进一步优化外汇资产结构,这有助于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外汇资产的安全性。
新时期,我国明确指出要建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双循环经济格局下,国内循环和国际外循环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国有企业参与境外投资,是我国双循环经济格局建设的内在要求,其能将我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本身是一项极为常见的金融活动,其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问题,结合境外投资实践可知,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参与境外投资时涉及一定的汇率问题,在市场环境下,汇率的升值、贬值都是极为常见的,这种汇率的变化会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引起一定的金融风险。
二是在境外投资中,国有企业需要考虑投资价值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一般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在整个投资活动中,利率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使得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对利率的把控容易出现失误,会间接性地增加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融资的成本。
三是在参与境外投资时,除货币、股票、债券外,经常还会出现一定的衍生金融产品,这些衍生金融产品不仅具有杠杆性的特征,而且虚拟性、跨期性特征较为突出,在投资活动中,使用衍生金融产品能以小搏大获得巨额利润,但是当投资活动因衍生金融产品出现亏损时,在经济杠杆作用下,这种亏损也会被持续放大,并由此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对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产生了较大影响。
政治法律风险是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中的主要风险之一,这种风险的发生与东道国的政治变更、政治事件和经济政策有较大关系。当东道国发生重大政治变更,或者出现突发性政治事件时,国有企业跨国投资的项目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境外投资中,部分东道国会觉得部分投资项目影响了本国的重大利益,故而东道国会通过政策或法律的方式来干涉投资项目,尤其是在矿产类投资中,这种干涉更加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将经济项目政治化的行为会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遭受重大损失。
要注意的是,在参与境外投资时,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对东道国的尽职调查,这使得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人员对投资国家法律规范的了解程度不够,且缺乏企业国家化运作的相关经验,致使境外投资容易违背投资国的证券法、反垄断法、行业法等内容,对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产生了较大的风险。
开展境外投资工作,不仅需要考虑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因素,而且需要对东道国的文化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实际可知,在世界不同国家,彼此的文化传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层面,而且体现在家庭制度、道德观、商业观等方面,此外,世界各国的商业习惯、消费习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要求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时需要系统考虑这种文化因素,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当中。但现实情况表明,部分国有企业往往将在国内形成的思维定式用于境外投资项目,导致自身在境外投资时对于投资目标、方向、策略的调整不及时、不准确,最终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国外文化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引起了企业投资文化层面的风险。
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中还存在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首先,境外投资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其需要国有企业深层次地调研国际市场,进行境外投资规划,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投资初期缺乏调研分析,这使得境外投资活动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色彩,容易出现投资失败等问题。其次,与国外发达国家投资项目相比,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中,仍有较多的投资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层面,国有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较低,这使得在境外投资项目竞争中缺乏特色和优势,对投资项目的成功和“走出去”战略实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效率,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管理风险。最后,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时,缺乏完善的投资经营项目审核程序和管理制度,这使得对于境外投资项目的管理不够及时、顺畅,权责部门牵制问题明显,影响了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阻碍了企业境外投资效益的获得。
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较多,故而在境外投资管理中,还需要将对金融风险的防控放在关键位置,以多种方式减少自身的金融风险。
首先,考虑到汇率、利率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影响,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企业还需要持续监控汇率、利率的变动情况,结合汇率的变化来选择境外投资的时机,控制境外投资的规模,最大限度地减少金融风险问题。
其次,衍生金融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故而在新时期,国有企业还需要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支撑下,系统化地规避衍生金融产品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合适的避险工具和产品,在避险工具及产品选择中,除远期金融合约、金融期货合约外,国有企业还应重视期权合约、互换等工具的应用,这样能锁定价格波动,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最后,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中,国有企业还需要重视金融风险的有效监管,防止杠杆性、虚拟性衍生金融产品在交易中脱离原生性所带来的风险,在消除风险投机行为的同时,实现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提升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传统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中面临着一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风险。在全新的投资环境下,国有企业要有效规避这些投资风险问题,还需要重视以下措施应用:一方面,在投资初期阶段,国有企业需要系统开展国际市场的调查工作,在确定投资区域后,还需要开展东道国市场的尽职调查工作,该环节中,除考虑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以外,还需要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文化环境进行有效分析,积极融入当地的文化当中,遵守当地的政策、法律进行投资,并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境外投资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需要加快国内投资法律制度与国际投资法律的准确对接,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系统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在该制度下,一旦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因战争和内乱出现政治风险时,国家可提供一定的保险服务,这样能有效减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后顾之忧,引导国有企业将“走出去”战略真正地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中的文化风险表现在多个层面,新时期,要有效地应对这些文化风险,就需要在境外投资中系统考虑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家庭制度、道德观、商业观等内容,更好地融入其中,减少境外投资中的文化冲突。值得注意的是,要有效消除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中的文化差异,还可发挥政府的职能,通过政府层面的文化沟通和经济交流,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譬如,“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面对世界新环境、新格局所作出的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高举和平与发展旗帜,致力于与经济带沿线建立多边合作关系,在这种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环境下,我国与多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形成了全新的外交格局,实现了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新时期,我国政府可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要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水平,还需要系统考虑国有企业经营实际,系统消除境外投资中的经营风险。
其一,在双循环经济格局下,国有企业需要继续深化自身改革,在理顺本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其二,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在考虑自身经营实际的基础上,对国际市场进行有效分析,消除盲目投资问题,从源头消除投资风险问题。其三,针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新时期,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引入创新人才,在具体的产业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企业境外投资活动中的核心竞争力。其四,在新时期的经营中,国有企业还需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走出去,通过产业集群,可扩大自主出口,打造优质品牌形象;并增强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其五,人才因素是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的内生动力,在应对境外投资风险时,国有企业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和引进跨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国际投资需要,确保境外投资活动的有序开展。
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规模与安全,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境外投资风险的类型,结合全新的时代背景和投资环境,加强投资管理方法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境外投资中的风险问题,增加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效益,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实现“走出去”的稳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