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远 _ 北京林业大学
自然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依托自然开展具有教育性质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理解为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其具有丰富广阔的内涵和外延。
“自然教育”首次出现在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里,是指“适应自然”的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遵循自然界秩序,二是注重人的天性与自然发展规律相结合[1,2]。开展自然教育,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有效途径,还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理论上,自然教育的对象覆盖全部的人,从人的成长与发展阶段看,儿童时期极为关键,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成材,也会深刻影响儿童长大成人之后的全部生活。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的自然缺失症唤醒了人们对于自然教育的重视:“自然缺失症不是医学诊断,只是借用这个词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讨论我们都了解的一种现象,即指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理和心理疾病高发。这样的病症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中均可发现。自然缺失甚至会改变城市人的行为及思维模式。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公园及露天场所的缺少与高犯罪率、抑郁及其他城市疾病具有相关性”[3]。
自然教育是以大自然为载体,让受教育者在体验自然、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教育[4]。户外场景中的自然元素能激发儿童的环境感知能力,如植物营造的隐蔽空间、植物果实等可能引发更多的创造性游戏[5]。相对复杂多元的自然景观能促进儿童体能的发展[6],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消减儿童的紧张、焦虑、疲劳等消极情绪,显著降低成年后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7],还能提升儿童的学业表现、专注力、行为表现,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机,进而产生积极的态度[8]。也有研究认为,自然教育是为了认识、懂得自然,形成尊重、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态,学习有关自然现象和事物[9],是倡导教育实践与自然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自然的丰富性决定了自然教育应该是多元的、综合的、系统的、复杂的,但推动自然教育需要具体抓手,而STEAM教育则提供了一种范式可能。STEAM教育是指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共同构成的跨学科教育体系。STEAM教育与自然教育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前者可以理解为后者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后者为前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拓展空间。STEAM教育摒弃了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单一学科单独教育的方式,寻求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以及教育的过程都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10],特别契合儿童自然教育,能让儿童在接触自然时同步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有启蒙。因此,应推动STEAM教育与儿童自然教育的融合,助力儿童成长成材。
在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自然教育发展迅速,五花八门的儿童自然教育课程、自然教育活动等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推动了儿童自然教育的繁荣,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儿童自发、自主地与自然沟通、对话和探索是儿童自然教育的原始状态,对儿童成长同样具有积极影响,但却往往被忽视。不少儿童家长对此种自然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普遍较低,导致自然教育供给方不得不为了获得儿童家长的认可和好评而刻意改变和调整自然教育方式和内容,用学科教育改造自然教育,结果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自然的“自然教育”,干扰了自然教育的健康发展。
儿童自然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师资对于儿童自然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儿童自然教育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和重视自然教育,导致儿童自然教育的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一大批儿童自然教育机构也随之出现。然而,多数儿童自然教育机构严重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儿童自然教育师资,不少儿童自然教育机构采用快速培训、自我学习等速成方式培训儿童自然教育导师。不少儿童自然教育机构也表示,独立培养儿童自然教育导师的周期太长、成本太高,还需要儿童自然教育导师自身愿意花费比较多的精力投入其中,且市场回报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儿童自然教育市场的进入门槛不高,供给儿童自然教育的机构和个体异质性强、流动性大,监管难度大。因此,通过监管对儿童自然教育的内容、方式、质量等进行管理和引导,规范儿童自然教育发展,仍存在较大难度。
面对儿童自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STEAM教育以其多学科融合发展、兼顾实践过程与精神内涵深度融合[11],以整合的教育方式解决具有现实背景的真问题,为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儿童自然教育提供了具体明确的抓手,既解决了儿童自然教育的家长需求焦虑和选择焦虑,也为儿童自然教育机构和组织供给高质量自然教育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受到环境的暗示、刺激和影响,会带来儿童的自我认知、习惯、经验、知识等方面的发展与积累,自然的丰富性会让儿童在自然教育中回归本性、培育本心,激发儿童与自然的广泛联系[10]。参照STEAM教育体系范式改造儿童自然教育,要引导和规范儿童自然教育机构和组织按照STEAM教育体系范式改进课程内容和形式,注重培养高水平的儿童自然教育导师,清晰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对儿童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启发性引导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塑造。例如,有幼儿园利用树木、树叶、花瓣、自然空气监测等开展数学、美学、科学启蒙教育,通过比较体会自然的数学表达,发现自然美的多样性。也有幼儿园利用树枝、木条等搭羊圈、建房子,引导儿童体会工程结构、稳定力学、安全等,进行工程和科学知识启蒙。
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推动儿童自然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发展。建设儿童自然教育资源库,要坚持儿童自然教育和STEAM教育融合的理念,开展儿童自然教育的机构和组织要汇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资源[10,11],整合科学、技术、工程、人文和数学五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打造儿童自然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的教育资源库。依托自然公园、森林草地、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河流湖沼湿地等,通过自然体验、自然游戏、自然观赏、自然艺术、自然创作、自然生态戏剧等形式,引导儿童探索身边的大自然,以自然为师,感受自然带来的疗愈力量,领悟自然教育的真谛[10]。例如,有幼儿园基于自然界不同的叶子,开发“认识一片叶子”的自然教育课程,既认知一棵树叶子的生长变化过程,还对不同树的叶子生长进行比较,同时做成标本进行记录,吸引了儿童、家长和教师的持续深度参与。也有幼儿园联合家长,带领儿童到公园里、森林中、草地上认识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美,引导孩子从自然中接受数学、科学、艺术、工程、技术的启蒙,并通过视频、照片等记录下来,打造开放、共建、共享的儿童自然教育资源库。同时,借助“互联网+”推动儿童自然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打通线上和线下,吸引家长参与自然教育课程的研发设计及自然教育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
加强儿童自然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有利于提升儿童自然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家长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利于儿童自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对儿童自然教育的支持力度。由于儿童自然教育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和财政支持作用,营造促进儿童自然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供给高质量儿童自然教育的机构和组织提供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探索建立优质教育供给的奖励机制和质量监管机制;需要激发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家长的差异化资源优势,为提升儿童自然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需要激励儿童自然教育机构和组织以需求为导向,主动融合STEAM教育理念、体系和内容,供给高质量儿童自然教育。
当前,在推动儿童自然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因其目标定位特殊、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求较高,不少幼儿园仍处在初期探索中。然而,由于相关专业人才极度稀缺,师资存在流动性高、素质差异大、教育技能方法规范性不高、教育内容设计独立性强等因素,师资力量的短板使得儿童自然教育与STEAM教育融合发展的程度和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积极搭建儿童自然教育平台,吸引有一定自然教育、STEAM教育或儿童教育基础的各类专业人才,建立不同知识背景和基础经验人才的交流和培训机制,通过“干中学”模式在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积极组织儿童自然教育活动、讲座、课程等,引导教育机构和组织、教师、儿童、家长多方主体参与儿童自然教育的改革探索,形成推动STEAM教育融合儿童自然教育发展的合力。
推动儿童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正积累越来越多的社会共识,不断涌现的儿童自然教育实践和探索为进一步推动儿童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但是,面对当前推进儿童自然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强化儿童自然教育理念宣传推广。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务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与人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热爱、尊重、敬畏自然。加强官方渠道对儿童自然教育及其理念的解释、说明和推广,借鉴STEAM教育体系对儿童自然教育进行规范化改造,广泛传播儿童自然教育理念,提升社会公众对科学的儿童自然教育的认知和判别力。
第二,加强儿童自然教育设施建设和改造。自然教育对物质设施的需求并不必需,不少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可以在纯天然的环境中进行,但是供给一定的物质设施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儿童自然教育。拓展儿童自然教育空间和资源,一方面是采用绿色材料、自然资源增加亟需的基础设施,同时对原有破损设施进行绿色化改造和更新;另一方面是加强儿童自然教育物质设施供给的研究与开发,借鉴STEAM教育体系优化自然教育设施,促进和保障儿童自然教育更好地开展,为儿童打造自然教育的良好设施基础。
第三,大力培育儿童自然教育机构。儿童自然教育从多个维度融合了感官、记录、游戏、艺术等,可以引导儿童在真实的环境中打开五感,即观察、体验、思考、分析和创造,很好地弥补了学校教育难以触及的部分——向真实环境学习。因此,有必要大力培育儿童自然教育机构,并定期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儿童自然教育机构进行质量监管和认证管理,切实保障儿童自然教育供给质量。
第四,着力完善儿童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熟悉自然教育、儿童成长规律、STEAM教育体系的综合性、交叉性的专门人才。鼓励高校开设自然教育、儿童自然教育相关专业课程,与儿童自然教育机构建立联系,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儿童自然教育优质师资。加强儿童自然教育师资力量的监督管理,建立儿童自然教育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和评级制度,加强儿童自然教育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开展儿童自然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