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国平 _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构建以爱国主义为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样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合理使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共三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家乡风俗入手,引导他们了解当地的风俗及其蕴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并能够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家乡的喜与忧”立足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能感受到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又能认识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教学。本单元编写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并以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在四首现代诗之后,本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收集、创作诗歌的基础上,合作创编诗集。
两个学科看似不相关,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学生在家乡生活的丰富经验、情感体验,教师从昌平特色美食入手,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的美德教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在跨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昌平特色美食背后的历史,思考如何力所能及地保护和传承特色。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社会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采访、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对昌平特色美食进行探究,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用文字抒发内心情感,运用语文学科所学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创编诗集,并举办诗歌朗诵会,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植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还可以联动语文学科,重新整合教育资源,进行跨学科综合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有很多,如文物古迹、民间艺术、特色饮食、风俗习惯等,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感受古人无以伦比的智慧和崇德向善的美德,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在设计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作业时,联系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了“寻找夜空中最亮的星”综合实践活动,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学科,新课标视域下,学校要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