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3-09-13 11:27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金城小学窦泽方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五育学科融合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金城小学 窦泽方

当前,五育融合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促进五育融合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实现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途径包括学科内融合和跨学科融合,因此,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呈现体育学科内融合和跨学科融合两种融合方式。两者都可达到五育融合的目的,考虑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因素,教学可以选择前者或者后者,抑或综合两者使用。

一、跨界联合,创设融合式教学目标

五育融合导向的课堂教学始于教学目标的融合。教师要在体育本位目标中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突破边界意识,形成学生素养的整合培养。

(一)着眼全人性

育体首先要育人,所谓“全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完整的人”,就是使学生在情感、能力、身体、道德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体现体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比如,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避免受伤,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培养体育精神和品德,树立学生行为规范,体现学生生命价值。二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就是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人,体育目标升华到“人生体育”,充分展示体育“以体树德、以体启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本体性

五育融合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容易忽视体育学科的本位目标,出现泛化和偏差。因此,在制订目标时,教师应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确立以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展开教学目标设计。同时,教师应审视不同水平段、单元、课时的特点要求,总览学生的整体发展,联合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其他学科教学目标渗透于体育教学目标,又集中作用于体育教学目标的效果。

(三)体现跨界性

“跨界”并不是“越界”,而是在某一领域的教学中得以完成其他领域的教学目标,分清主次,从而优化教学目标范式。以“武术:抱拳礼、基本手型”为例,传统的教学目标是“认知目标:能说出多种武术动作的名称”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所学拳、掌、勾基本手型和抱拳礼” “情感目标:能与同伴共同游戏”,可优化为“认知目标:能说出武术动作的名称,了解中华武术的发展,坚定武术文化自信”,融入了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素养;“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所学拳、掌、勾基本手型和抱拳礼,动手绘出动作图解,通过图像识别动作并理解动作要领”,融入了图像识读素养;“情感目标:能与同伴共同游戏,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并学会欣赏武术的音乐,通过身体律动融入音乐之中”,体现了艺术表现素养。

二、纵横勾连,重组耦合式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内容融合不仅要注重学科内的深度(纵向度),还要意识到学科间的关联性(横向度),做到纵横勾连。

(一)发掘结合点,深度融合

教学内容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都蕴含着特定的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教师要将它育元素融合到体育内容中,增加体育教学内容深度,实现各育要素在体育内部的互融。以“坡垫前滚翻”为例,教师要在帮助与保护环节中渗透德育元素,要求学优生不讥笑学困生,并鼓励帮助其完成动作,引导学生尊重他人、互帮互助,从而使学生习得技术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冗长的语言编成顺口溜(一蹲、二撑、三低头,蹬地提臀滚成球),引导学生分解动作,使之发现着垫部位的先后顺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练习,用心去体会动作,使美育融于体育,陶冶学生的情感。

(二)找到关联点,有机融合

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又内在统一具有共性。只有寻找学科间的关联点,才能有效消除片面育人的弊端。例如,“体能”教学设定“争做小劳模”教学主题。首先让学生了解水稻生长的过程,总结水稻生长的文字表述,绘制水稻生长过程的图画等,这样的活动与科学、艺术、语文等学科相关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绘图能力。学生课前学唱《劳动最光荣》歌曲,感受劳动人民的快乐与朴实,使体育与艺术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模拟农民犁地、插秧、推独轮车施肥、大丰收的过程中,学生开展劳动大比拼,根据校园平面图,辨识自家的位置,按照水稻生长的过程,进行体能练习,完成后绘制成了一套图解,撰写了一篇学习体会。这些活动在发展体能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语文学科素养、艺术学科素养等。

(三)顺势而为,自然融入

五育融合并不是五育(要素)机械的组装和叠加,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综合研判教情、学情,顺势而为。例如,韵律操教学使高年龄段学生通过理性思维,了解了韵律操运动的相关知识、文化,观赏了视频和表演,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审美和评判能力。教师通过互联网、书籍,查阅项目历史,制作相关课件,自编韵律操等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相反,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让其查阅项目历史、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就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三、引导参与,形成开放式教学策略

教学中五育内容的传递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对现有事物进行改造的过程。开放式体育教学实施遵循生命成长节律,整合多元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将体育教学贯穿于生命成长全过程,贯穿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

(一)遵循生命成长节律

遵循学生的生命成长节律是师生引导参与的前提。怀特海将生命成长过程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在体育教学融合中,浪漫阶段主要是重视美育,将体育与美术、音乐相结合;精确阶段主要是德育觉醒时期,应将体育与道德与法治、思政相结合;综合运用阶段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道德自觉的阶段,体育与德、智、美、劳全面融合。

(二)整合多元教学方式

结合体育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以“教授式”教学方式为基础,联合“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体验式”整合运用,实现“教会、勤练、常赛”,提高学生实践品质。教学“大鱼网”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捕鱼文化,教授学生编制渔网的方法、撒网和收网的动作,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捕鱼情境,让学生体验捕鱼的情感。学生通过小组和个人学练的结合,获得身临其境的捕鱼感受,强化了对捕鱼动作的认知。渔夫的捕鱼能力越来越熟练了,那鱼儿怎样才能逃脱渔夫捕捉呢?学生通过探究、小组交流,获得快速躲闪的动作技能要领,体验成功躲闪的喜悦。

(三)拓展课堂时空

将时空要素有效整合,突破体育课堂的界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外和线上,实现场域多维联合,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课外运动训练,场地的打扫、布置,运动训练中加入营养膳食、运动康复知识,运动竞赛周期中加入宣传运动项目竞赛史、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感人案例分享等活动,达成发展学生艺术审美、培养爱国情怀等目标。学校联合家庭,向家长开设“体育教学汇报课”,使家长参与学校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成为富有感情的教学。结合线上教学,教师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学习资料,增加学生动作学习的准确度;通过视频讲解或图解,使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步骤一目了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四、多元整合,构建综合性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五育融合的评价,是以“五育融合效果”为核心,以“五育融合度”为评价单位,进行整体评价,站位多元导向,从内容、目的、主体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完善评价内容

五育融合的内容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科知识技能及其关联的学科知识的整体评价及融合效果评价,这样才能建构起相对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整体评价体现在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评价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健康行为的形成、体育品德的养成,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即时评价。融合效果评价是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体现在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意志锤炼、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等方面。体育结合劳动、科学、信息科技等内容,体现在阅读、演说、绘画、辩论、生活观察、知识探究等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和情绪等。

(二)优化评价目标

将体育学习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在评价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能和健康知识等是否达到学业标准的同时,五育融合下的学习目标更注重在建立起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反思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才能彰显出学科知识的“五育效应”。如要培养学生举办一场综合体育活动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前制订方案或者规划活动线路,在活动中展示运动技术、音乐素养、地理素养以及演讲阐释体育活动的内容等。

(三)创新评价主体

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在时空特性上表现为以教室为主、以家庭和社会为辅的跨时空教学,评价主体应呈多元化。教师主体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学科教师的评价,还需要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学生主体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相评价。家长主体评价即家长参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包括对体育作业的完成、课后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参与等情况的评价。

总之,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因素,需要这些因素综合发力。因此,教师需要系统谋划、整体变革,使体育教学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五育学科融合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