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律是分不同层级的,就像成佛之前的孙悟空,他的自律仍然还得靠紧箍咒,换句话讲,还是属于他律的一种形式。
高级的自律就是唐僧,你不需要提醒他,为什么要去取经;你也不需要提醒他,在取经的路上要注意什么。
因为在他的心里,所有这一切,他都非常明白,他的目標在哪儿。
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没法儿那么快就做到高端的自律,因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但是从现在开始做起,等有一天,你发觉不了自己在自律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了!
记得《掌控习惯》一书里有说过,其实所谓自律,本质上就是掌控了习惯。
一件事,比如跑步 ,从每天5分钟开始,日复一日的坚持,久而久之便成了不知不觉的习惯——这个过程,有点像吸氧。
从孙悟空式的他律到唐僧式的自律,需要时间,也需要阅历。因为人生,是个在经历中不断清醒的过程,他律是在求生,自律是在逐梦,境界根本不同,段位自然也就各异了!
(选自撒贝宁《开讲啦》)
素材运用
素材先用耳熟能详的例子解说他律与自律的不同,使读者易于接受,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自律,本质上就是掌控了习惯”这一观点,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适用话题
自律、他律、习惯等。
[我要中国料子]
进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
周恩来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周恩来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装、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整洁、挺括。衣服穿了10年仍然整洁、挺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恩来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衣服虽然旧了,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穿出来仍然整洁、挺括,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
[自律的苏东坡]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写。当时,他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地,官俸也被减半,一家人的生活相当困苦,苏轼却能随缘自适。他痛自节俭,实行计划开支,并在友人帮助下开垦东坡耕种,解决一家老小吃饭问题。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达了凡物各有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拿取。一路被贬的艰辛生活,苏轼不仅保持一毫莫取的节操、超然物外的追求、公私分明的理念,而且时刻想着为百姓做好事。
[“会活”才是人生赢家]
林语堂当年除了在大学任教之外,还身兼数职,工作很忙。但他给自己定了条铁律——每天给自己两小时休闲时间。他为此推掉了许多采访及各种应酬——这两小时,只用来休养身心。每天两小时,雷打不动,哪怕在家侍弄花草或无所事事。年近耄耋,林先生仍精神矍铄,才思敏捷。身心健康是人生之基,“会活”才是人生赢家。
小编有话说
懂得自律的人能松能弛,懂得节制。既能一如既往地追求心之所向,又能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自律,既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自我精神的一种反思。
你来说说看
你是一个自律的人吗?你对自律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