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川剧变脸》教学案例研究

2023-09-12 08:50吴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小学校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川剧探究传统

吴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小学校

钟永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数据集团

孙文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传统文化精髓,以新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下的内涵与意义。

如何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以信息科技为创编、传播平台载体的系列课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到课程之中,开展融合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以期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

●总体设计

1.设计的原则

①时代性原则。课程要充分考量所处时代的特点,尊重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与开展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课程,构建能够“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

②科学性原则。课程不仅要考虑到内容本身,还要思考如何立足科学性,以推动多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③全面性原则。课程内容可以广泛全面,可以是来自学校一线教师的课程设计,也可以是学校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与问题等,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设计者要围绕社会主义未来学校建设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进行整理、归纳与筛选,按需进行设计与教学。

2.设计目标、思路与策略

(1)设计目标

①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研读课程标准,对标现行教材内容,将内容进行拆解与整合,在大观念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发挥学科教学优势的同时挖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与思政紧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②开展跨学科或超学科的项目式实践学习。将学校学习作为第一课堂,社会学习作为第二课堂,在学习中建立概念性理解能力,在实践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

(2)设计思路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学期的第六课《画脸》为学生打开了认识脸谱的一扇窗,笔者通过前期调研与设计,并结合当下学情与学科内容,最终选定“川剧变脸”为课程主题。笔者结合信息科技中的图形化编程与米思齐开源硬件,设计了以传统美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技创新课程模式,旨在利用新时代形势下的科技力量,推广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达成设计目标,在“概念本位课程与教学”的大概念课程教学模式指导下,笔者以支持概念探究的课程模型——探究六循环来组织教学活动(如下页图)。通过大概念主题的确定,来提取围绕主题可以进行实施的核心概念,并根据课程标准对标学段的目标要求,将核心概念细化为可拆解的核心任务,以始为终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评价量规的设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对知识的概念性理解,形成专家思维。

(3)设计策略

①利用KWH表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此表进行知识整理,师生共同根据此表内容制订合理有效的课堂学习计划,有助于教师提炼核心任务。

②利用学习支架为学生的深入调研提供支持。例如,可以使用概念支架、资源支架,让学生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获取与处理信息的优势,以提升学生现有知识体系,拓展相关学科大概念内容。

③利用过程性的汇报单与计划单完成小组讨论内容的观点归纳与总结,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可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关系,支撑讨论的观点;通过思考描述分解实施步骤,指向更高质量的项目探索及成果。

●信息技术应用

①利用APP与网站等构成资源支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

②利用微课,构成学习支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支撑学生分层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讲解支撑。

③利用计算机教室控制系统,构成管理支架,为学生作品展示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广播和转播技术,实现学生作品的展示,为学生交流提供支撑。

案例设计

DESIGN

《川剧变脸》教学案例设计

本课内容选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六册第二课,笔者以大观念教学为主设计开展相关课程活动。本课教学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戏曲中脸谱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如何在编程“造型指令”中实现“川剧变脸”;第三课时:模拟真实“变脸”做出创客作品——川剧变脸)。

1.总体学习目标

①针对主题内容,选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相关知识,学习传统文化,并从中找到核心任务执行规律。

②能将核心任务分解为子任务,使用基本控制结构描述实施过程,通过编程验证对其进行优化。

③在创作创客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寻找恰当的软硬件工具表达任务过程与场景,了解算法在解决学习问题中的重要性,可以对作品进行完善与迭代。

④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明确任务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与道德责任,创作具有人文精神与传播价值的作品,体现思政与学科融合的育人价值。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川剧变脸艺术形式,通过编程指令进行表达。

难点:创作形象化的“川剧变脸”创客作品。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素

戏曲的艺术形式、行当种类、脸谱的谱式与谱类、戏曲音乐与剧种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将传统文化植根于课堂,熔铸信息科技的力量,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守正创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4.教学过程

(1)进入探究

师:在春晚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中,你知道这些词语(梅红、鞠衣、松花、丁香、凝夜紫……)代表了什么吗?中国传统颜色从何处起源?它们又应用在生活中的何处?戏曲中颜色运用的意义是什么?变脸出现在哪个剧种中?

学生任务:结合项目执行单与汇报单,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学习工具进行知识的收集、整理、总结归纳、分享。例如,中国传统色起源(五行观、五色观等),中国传统色的名字由来,中国传统色在服装、器具、戏曲等领域中的应用,戏曲中颜色的代表意义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选用在线学习工具,结合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全知识APP”“百度云盘”)对任务进行探索、归纳、内化。在这个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发展,体会文化自信。

(2)探究发现

驱动问题1:介绍川剧变脸的主要形式(抹脸、吹脸、扯脸)。

核心任务1: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完成“扯脸”的“川剧变脸”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川剧变脸的三种形式,了解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演绎,让学生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分享传播的优势。

(3)梳理建模

驱动问题2:如何模拟“扯脸”的手势进行“川剧变脸”。

核心任务2:选择超声波传感器结合编程语言模拟手势变脸效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划单与汇报表,对提出的驱动问题进行合作交流,通过探究与思考将变脸的形式与编程语言进行有效连接,创造性地形成知识结构整体化思维。通过自然语言或流程图等方式描述应用算法,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

(4)深入探究

驱动问题3:如何实现手势控制变脸。

核心任务3:完成编程脚本设计与调试,设计并制作脸谱转动台。

设计意图:以信息科技为传统文化传播与展示的载体,学生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方案的规划与创作,将变脸的场景通过传感器进行表达,在此过程中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文化传承之中,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

(5)建构理解,知行合一

驱动问题4:面对中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你如何用信息科技去表达?

核心任务4:合理选取数字化工具与设备,对传统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创造与传播。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历史的悠久文明,鼓励学生以信息科技打开创新的传承之窗,用新技术手段传播中国历史,展现中国文化形象,让中华文化在数字场景中更加可触可感。

5.反思

本节课基于大概念教学进行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以学生为中心,以驱动问题为导向,以核心任务为需求,构建出具有新时代创新意识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课程体系。

不足之处在于教材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内容不能做到全部对标,个别课程内容在与传统文化融合上会出现割裂的情况,不能深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精髓。

社会主义未来学校课程的建设是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作为信息科技一线教师,要立足课堂,强化技术赋能,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概念教学理念为基础,设计真实性任务和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深度学习。在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体会新的知识被创造出来、被运用的过程,并参与到历史传承与创新的进程中,与同学一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真实的问题,最终成为“讲好中华故事的传播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者”。

猜你喜欢
川剧探究传统
神奇的川剧变脸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川剧版画传四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