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与天线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23-09-12 08:01薛红曹文权朱卫刚邵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反射板支臂感应器

薛红 曹文权 朱卫刚 邵尉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南京 210007

0 引言

电磁波与天线课程是电子信息、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体系完整、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当前,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对该课程提出新要求,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多角度全方位设计并梳理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工程背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做加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其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与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课程建设中对实验学时进行增加,同时配合理论内容进行改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电磁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为其今后深入学习、岗位任职打下良好的基础[1-3]。

1 研究现状

根据课程建设的要求,紧贴天馈系统的工程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磁场和电磁波基础理论、传输线和天线技术应用、实际电波传播模型三个模块,围绕强化基础理论、突出工程应用、注重实践环节,系统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实验环节,知识内容主要有电磁场理论、电磁波的传播反射与折射、传输线理论与微波传输线、天线技术和电波传播。

电磁场理论部分为课程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和物理规律,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电磁场基本方程。如何将这部分场理论的内容和后续理论与应用更好地融合,需要进行总体设计。而传输线、天线部分、电波传播部分,与实际应用的贴合度比较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实际的传输线与天线有很多种类型,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详述,结合相关专业背景,突出重点,按照类型及其作用,由一及多,由点到面,由面到体,随着维度的增加,内容也体现了高阶性。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把握实质、提炼思路的科学思维方法。

课程理论内容之外,实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实验内容要紧贴课程教学主线,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可视化实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课程改造前,实验学时比较少,而且都是验证性实验,无法满足精品课程教学需要。目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围绕如何开展电磁波天线课程的实验教学,如何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如何通过实验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员能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相应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实验内容的设置以及考核评价标准,应提倡采用“多元化”的体制,其目的是全面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4-8]。

2 实验架构

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系统是电磁波与天线课程配套的实验系统,围绕电磁场、电磁波、传输线、天线技术、电波传播等模块中的重要知识点,融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透彻地了解电磁场、电磁波、传输线、电偶极子、应用天线的基本结构及其特征等重要知识点,深刻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波辐射的原理,掌握电磁波测量技术原理和方法,建立电磁波的形象思维,加深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过程中重要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制作振子感应器、振子接收天线、定向天线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和拓展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电磁场、电磁波、微波传输线、应用天线的验证与测试实验,这部分实验使学生能够从现象中感受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然后通过测试了解电磁场、电磁波的各种特性和规律,深刻理解电磁辐射、电磁波传输、电磁波反射、场强的原理,掌握电磁波测量技术原理和方法,利用可视化教学使电磁场与电磁波从无形变为有形,从抽象变形象。

拓展实验主要包括天线的测量、设计实验,学生通过测试天线的各项电参数,掌握基本的测试方法,结合理论动手设计并制作天线,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的完整体验,学生可以在知识理解、实物操作、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或者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配套的实验系统提供一种测量天线方向图、天线增益、天线极化等特性的测试平台,包含发射系统、接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天线转动平台、数据处理及终端显示系统,集多种测试功能于一体,通过对不同天线特性的测试,加深学生对天线方向图的感性认识,对增益等参数的定量计算,学生可用该系统设计各种天线进行天线特性测试,掌握并加深对天线特性的认识。

如图1 所示,系统中的四极化天线是一种可重构极化的天线,根据接入端口不同,可以分别发射垂直极化、水平极化、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的电磁波,其工作频率为138 ~4 400 MHz,8.5 ~10.5 GHz。四极化天线所在的位置可以换上其他的线天线和喇叭天线,其中线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可为700 ~1 200 MHz,喇叭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为8.5 ~10.5 GHz。云台组件包含方位角云台、方位角转盘、俯仰角云台,可以分别在水平面旋转360°,竖直面旋转360°,测量精度为1°。系统右端的反射板为金属板,可以反射电磁波,也可以屏蔽电磁波。系统中有导轨,导轨上装有滑块,用于滑动云台和反射板。当按下电磁波发射开关后,经过放大的电磁波,从射频放大输出端口输出。数据输入端口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传入实验系统,拓展实验输出端口可以输出未经放大过的信号。

图1 电磁波与天线综合实验系统

3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基础实验和拓展实验,重新构建实验模块框架,梳理实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其可操作性和有序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1 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

实验中使用振子感应器和振子接收天线进行对比分析。使用振子感应器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振子接收天线进行定量计算。以电磁波波长的测量为例来说明,发射部分选择四极化天线的垂直极化方式,将振子感应器固定在云台连接块上,再整体放入云台支臂里,保持振子感应器竖直放置,云台支臂与导轨平行,固定云台支臂,最后将云台移动至30 cm位置。将反射板放入支撑杆,保持反射板与四极化天线相对,然后旋紧固定螺钉,并将其移动至导轨最右侧。进入辐射特性实验界面,将发射频率设置为1 100 MHz,并发射电磁波。一直保持发射状态,从远到近移动反射板,观察振子感应器明暗变化情况。以感应器灯泡明暗度判断波腹(波节)的出现。移动反射板,观察第一次感应器灯泡最亮,记录金属板位置,观察第一次灯泡最暗,记录金属板位置,根据波腹和波节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电磁波的波长。然后将振子感应器取下,换上振子接收天线,并连接电缆。保持振子接收天线竖直状态,云台支臂与导轨平行,将云台移动至19 cm 位置,反射板移动至30 cm 位置。将发射频率设置为900 MHz,保持发射状态,同时采集数据。获取反射板在30 cm 处时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强度,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绘点,按照采样点距设置要求,将反射板从30 cm 处移动至31 cm 处,获取反射板在31 cm 处天线接收到的强度,同时绘点,并与30 cm 处的点连线。根据上述操作,将反射板从30 cm 向右侧移动。观察绘制的数据曲线,获取波腹、波节的位置,计算电磁波的波长。

3.2 振子天线制作

用信号发生器作为发射源,通过发射天线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如果振子感应器置于电磁波中,就能在感应器的导体上感应出高频电流,接收感应器离发射天线越近,电磁波功率越强,感应电动势越大。如果用微小功率白炽灯泡接入感应器电路板适合的馈电点,使感应器电路板和白炽灯构成一个完整感应器电路器件,将该器件置放于空间电磁波中,当感应器电路器件与空间电磁波波长参数匹配时,就能够耦合接收到空间电磁波能量,当耦合到的能量足够时,就可使白炽灯发光。感应器电路板与白炽灯、金属导线,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磁感应装置,如图2 所示。

图2 振子感应器电路板

将振子感应器替换为振子接收天线,可以更精确地测量制作的天线。接收天线和感应器形状一样,按照制作感应器的方式,将漆包线安装后形成新的接收天线。将N 型转接头连接面板的射频输入接口,将数据接收电缆SMA 接口端与此N 型转接头连接,再将数据接收电缆与制作的接收天线连接。将接收天线固定在云台连接块上,再将这一整体放入云台支臂里,保持制作的接收天线是竖直放置,云台支臂与导轨平行,然后固定云台支臂,将云台移动至20 cm 位置。保持按下发射按钮,将感应器电路板缓慢靠近发射天线,然后再远离发射天线,观察场强检测实验界面表盘读数以及指针偏转,并记录天线处于三个不同位置时表盘显示的数据。

3.3 定向天线制作

设计一个带有刻度的塑料尺连接件,如图3 所示。附有几个长方形的塑料滑块,用塑料螺丝固定金属杆或Φ1 mm 的漆包线,可以将有源振子和无源振子固定在塑料滑块上,再安装在塑料尺的开孔上,振子的间距便可以自由调节。三元引向器天线设计步骤:首先选定实验频率,然后按半波长缩短5%的长度制作有源振子,将有源振子作为接收天线,调整长度,使接收值最大。用感应器固定螺丝穿过有源振子和塑料尺的缝隙,固定在云台连接块上。按有源振子的实际长度,再增加10%的长度制作无源振子,作为反射器,长度还可以精确调整。反射器距离有源振子(0.1 ~0.5)λ,用塑料尺连接件组合安装成带有反射器的二元引向天线。最后将制作好的三元引向器天线安装在云台支臂上,保持反射器在有源振子之后,塑料尺方向与导轨平行,此时云台支臂与导轨垂直,然后固定云台支臂。

图3 三元引向天线

3.4 引向天线的方向图测量

保持发射状态,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引向天线收到的强度,实验界面会在极坐标0°处绘制圆点,距离圆心的距离越远代表接收到的强度越强。按照采样点距设置要求,用云台转盘将引向天线从与导轨平行旋转5°到偏离导轨方向5°,采集引向天线偏离导轨方向5°时天线接收到的强度。将引向天线旋转360°,根据角度和电压值,记录数据,将最大的电压值作为基准值,以基准值计算其他角度电压与基准值的比值,按照比值的方式将数据画入极坐标图中。根据公式计算天线的增益。改变三元引向器中反射器和有源振子、有源振子和引向器的相对位置,再次进行实验。测量新的三元引向器的方向图和增益。

4 结束语

依据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需求为牵引,转变传统的课程实验教学设置观念,反推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型,按照需求、目标、内容、课堂、需求的路径重新构建实验体系,形成闭环。结合课程相应的理论知识点,从工程应用层面梳理实验内容,结合通信系统中的天馈系统部分,针对天线技术、微波技术、电波传播等模块,增加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融入可视化实验系统,变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猜你喜欢
反射板支臂感应器
激光导引AGV 导航故障分析及维护
徐州市推进网格“实体化”布密风险“感应器”
AGV激光导航中反射板布设研究
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反射板实现结构与工艺研究
牙嵌强制锁住式差速器壳端面齿感应淬火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弧形闸门斜支臂“扭转角”研究
曲轴淬火感应器及其节能优化
一种平板电视机支架
关于斜支臂弧门三维建模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