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2023-09-12 08:01:34赵亚灿韩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源实验班分层

赵亚灿 韩伟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0 引言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院校,也建设了一批与区域、产业对接良好的骨干专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生源结构复杂,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需求[1]。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作为护理类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扩招政策大量招生的同时,也面临生源结构复杂,但对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标准的情况。目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生源结构主要有三种:

1)通过高考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下文称为“高考生”);

2)通过单招考试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下文称为“高中单招生”);

3)通过单招考试录取的对口中专生(下文称为“对口单招生”)。

这些不同生源结构的学生体现出三个差异:

1)学生的学业和综合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2)学生的学习目的和需求有较大差异;

3)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原因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这些差异,如果还按照单一的生源结构进行培养,势必会造成零基础专业的高考生和高中单招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使他们自信心受挫,而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对口单招生觉得不够学,上课逐渐出现消极的情况。这种生源差异化的现象及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很难兼顾,教学质量会因此受到影响。根据国务院2019 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做好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生源现状,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尤为必要。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共232 人,将生源为对口单招生的班级设为实验班,将高考生、高中单招生的班级设为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知网查询和检索期刊索引搜集了有关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分层分类教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等相关方面的文章50 余篇,全面了解本项目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动态。

1.2.2 问卷调查法

在学习免疫学Ⅰ型超敏反应知识前,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学情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诉求等,发放调查问卷232 份,收回有效问卷232 份。同时,通过问卷星在线给实验班发放对Ⅰ型超敏反应的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中专阶段Ⅰ型超敏反应学习情况及针对此内容高职阶段的学习诉求情况等,发放调查问卷116 份,收回有效问卷116 份。

1.2.3 教学实验法

本次实验将以医学免疫学中Ⅰ型超敏反应知识点为教学内容,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根据Ⅰ型超敏反应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进行实验教学。

1)对照班学生特点。对照班学生主要是高考生和高中单招生。这两类学生都有高中学习经历,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思维活跃,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但学习动力不足,且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2)实验班学生特点。实验班学生主要是对口单招生,这类学生是三类生源结构中唯一受过专业学习教育的,对护理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知识系统不够完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但学习目标较为明确,且有较强的职业指向性。

3)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安排。对照班学生由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全程进行讲授,主要包括学生课前预习、导入新课、课堂答疑、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掌握Ⅰ型超敏反应中的参与物质(变应原、抗体、细胞和生物活性介质)、反应特点(由IgE 抗体介导,反应迅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的基础上,重点掌握Ⅰ型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消化道过敏、皮肤过敏)和防治原则(查找变应原,避免再接触;脱敏治疗;减敏治疗;药物治疗)的学习目标[2]。

实验班学生由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前学习过Ⅰ型超敏反应,经过前期的调查问卷,74.7%的学生表示对相关知识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调整该班的教学目标,除了掌握Ⅰ型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外,还要重点掌握致病机制(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 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E 以其Fc 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 受体结合,形成致敏靶细胞,使机体对该变应原处于致敏状态,此状态一般可维持半年至数年之久。若无相同变应原再次刺激,致敏状态可逐渐消失。激发阶段: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时,迅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 特异性结合。二价或多价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膜上2 个以上相邻的IgE 分子结合,细胞膜上的IgE Fc 受体可因IgE 搭桥连接而发生移位、变构,细胞即活化,从而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存在于颗粒内的活性介质,同时迅速合成新的介质并释放至胞外。效应阶段:释放的活性介质作用于靶器官和组织,引起靶器官和组织出现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等生物学效应,导致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个难点内容。将实验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对于Ⅰ型超敏反应中参与物质、反应特点这些属于“易”的内容,由各小组开展翻转课堂,随机抽取一个小组给大家进行讲解。对于Ⅰ型超敏反应中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这些属于“中”的内容,由各小组自行探讨学习青霉素过敏现象以及常见的花粉、牛奶、海鲜过敏等,并根据这些表现总结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特点。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发布即时问答和头脑风暴,让学生抢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于Ⅰ型超敏反应中致病机制这个属于“难”的内容,由于该内容抽象、难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利用图片或流程图来解释,让学生难于理解。基于此,教师采用3D 动画把Ⅰ型超敏反应的致病机制直观化、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3]。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Ⅰ型超敏反应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的学习目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Ⅰ型超敏反应学习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随堂测验,测验包括三部分内容,依次是致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各四道题,每题5 分。对其成绩通过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Ⅰ型超敏反应随堂测验成绩比较

通过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班学生的致病机制成绩和对照班学生的致病机制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成绩则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针对难点内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实验班学生掌握得比对照班好,对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这两个知识点即属于“中”的内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是一样的。

教学实验结束后,再次采用问卷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学习Ⅰ型超敏反应的感受,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及与教师的配合度等方面。据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对照班70%以上的学生对Ⅰ型超敏反应的学习表示有兴趣,但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可以配合教师完成问答,但总体上课堂氛围较沉闷,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尤其是对难点的内容,存在“听不懂就算了”的思想。相比实验班,9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因为中专阶段学习过Ⅰ型超敏反应,虽然有些知识点比较模糊,但是通过小组的翻转课堂和探讨学习就能够在原来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理解这些知识点,再通过教师对难点的深度讲解,他们就可以结合病例进行分析,做到融会贯通,印象深刻。而且实验班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上课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生源不同,教师制定的Ⅰ型超敏反应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对照班以掌握临床表现和治病原则为教学目标;实验班以掌握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为教学目标。在学习Ⅰ型超敏反应时,对照班的学生目标相对不够明确,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听了,但是并没有深入思考,仅停留在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层面,然而,对照班的学生没有相关的Ⅰ型超敏反应学习基础,掌握这个层面已经达到学习目标。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目标则较为明确,他们清楚哪些是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去思考分析难点内容,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更高层次地达到学习难点内容的目标。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针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是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4]。

2.2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致病机制成绩要优于对照班,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实验班的临床表现成绩、防治原则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分类分层教学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是有一定推动作用的。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验班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授,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答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创造精神。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升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形成积极向上、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5]。

2.2.2 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在实验班授课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相比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各方面都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正面交流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就问题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意见,无形之间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 让各类学生学有所得

根据不同生源类别的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学有所长,使有Ⅰ型超敏反应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难点内容上有所突破;没有Ⅰ型超敏反应学习基础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可,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和负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分类分层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在掌握Ⅰ型超敏反应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掌握了难点内容,且学习效果较好。这说明对不同生源学生采用分类分层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诉求,达到因材施教、因班制宜的目的[6]。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值得探索和实践。

2)实验班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及学习的目的性增强,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不再觉得Ⅰ型超敏反应的致病机制苦涩难懂,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建议

1)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实施分类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盲目分类分层,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2)如果实施分类分层教学,不仅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发布不同的教学任务等,这就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生源实验班分层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