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乡贤群体既是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全面挖掘和整合新乡贤资源,持续推进新乡贤网络建设,凝聚了新乡贤人心,汇聚了新乡贤智慧和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当下,进一步破解新乡贤群体在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是激活新乡贤潜能、凝聚新乡贤力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乡贤群体;乡村振兴;安义县
[中图分类号]D42;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7-0038-07
[作者简介]钟恢万,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讲师。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全省社院系统2023年课题招标成果(YBKT2023017)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1],把乡贤文化作为基层乡村治理的新思路正式提上议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2]。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关键环节,而人才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以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贤群体重新回归乡土,在乡村治理与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被广泛冠以“新乡贤”的称谓,他们是在乡村工作生活或身在异地并且有口碑、有声望、有能力、有情怀、有贡献的贤人志士。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紧紧围绕“思想凝聚起来、力量组织起来、作用发挥起来”的工作思路,以新乡贤理事会建设为切入点的新乡贤工作成效初步显现,成为促进基层统战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平台。
一、新乡贤群体的基本特征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而传统“乡贤”又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乡贤”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国家将其作为一种荣誉称号,表彰有作为的去世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3]。两汉时期通过实行“察举制”培育众多出生于乡土的治世之才,地方官员按照“孝廉”等标准挖掘乡土人才,将其推荐进入太学培养,经过考核后再择优分配各地为官,乡土社会中的贤人志士获得了向上晋升的通道。而隋唐以来“科举制”的建立和兴起,为贤人志士走出乡土获取功名和官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这些具有功名、学品和官职而退居乡里者,正是传统乡贤群体的基本构成,正所谓“士大夫居乡者为绅”,乡贤在传统乡村治理体系中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新乡贤”既继承了传统乡贤群体的优秀品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从历史背景来看,体现时代性
1.继承了传统乡贤美德。传统乡贤具有品学兼优、尊礼重教、崇德向善等诸多优秀品质,受到一方民众的敬重和推崇,而新乡贤在剔除了传统乡贤所呈现的等级制度、特权思想等封建社会文化糟粕后,继承了传统乡贤优良美德,成为对乡村振兴有重要推进作用的群体。
2.展现了新时代的风貌。“乡贤”贵在“贤”字,传统乡贤特别是古代乡贤的“贤”是以封建主义的价值观为衡量标准,而新乡贤的“贤”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风貌。传统乡贤在乡土社会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4],他们与乡民之间大都为不平等的主体,而新乡贤更加平民化,与村民群众同为平等的主体,以民主协商等方式参与乡村治理。
(二)从人员构成来看,呈现多样性
1.新乡贤的来源范围更加宽泛。首先,传统乡贤的来源范围较狭窄,“传统乡贤是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的实践者”[5],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而新乡贤突破了传统社会“立德、立功、立言”的窠臼,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或有资本,或善管理,或懂市场,或有一技之长,或有丰富的学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做官之人、读书之人、宗族头人等特定人群,新乡贤群体的职业身份更加多元。其次,在“男尊女卑”思想的主宰下,传统乡贤绝大部分为男性,而新乡贤不论男女性别,来源范围更加宽泛。
2.新乡贤的地域属性更加广泛。传统乡贤诞生于乡土,他们是在乡村生活的特定人群,即便是仕途为官、外出经商等各種原因离开故土,大都也会在“告老还乡”“叶落归根”等传统观念影响下返回乡村,“乡土性”是传统乡贤的鲜明特征。而新乡贤突破了传统乡贤“乡土性”的束缚,他们既可以留在乡村生活、工作,也可以是已经走出了乡村,成为因就业、求学、致仕、经商而走入城市又情牵桑梓的外出精英,这一类人群成为新乡贤的主力军。从这个角度而言,新乡贤的地域属性更加广泛。
二、安义县新乡贤群体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安义县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铝型材产业聚集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铝材之乡”“中国门窗之乡”,全县总人口近30万人,其中从事铝材产业的人口高达18万人,且遍布全国各地。安义县自2018年就启动了新乡贤工作,广泛网罗新乡贤人士,建立乡贤理事会组织架构和乡贤理事服务等制度,积极推动新乡贤示范馆建设,充分挖掘新乡贤群体在产业振兴、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一)在产业振兴方面,注入发展产业的资金和技术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新乡贤群体具有资金、技术、人脉等独特优势,将这一独特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动力,是凝聚好新乡贤群体人心的重中之重。安义县以乡情为纽带,常态化开展“项目回归、智力返乡、资本回乡”主题活动,打造“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信息回馈”的“新乡贤产业经济”,吸引新乡贤带着资金和技术返乡投资兴业。2022年安义县组织开展了“相约龙安”“三请三回”恳谈会,邀请了新乡贤代表160余人参加,会上共签约1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75.9亿元人民币、4.5亿元港币,投资涵盖工业、农业、文旅等多个方面。吸引新乡贤群体返乡投资兴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培育并壮大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产业辐射效应显著。例如,作为安义县东大门的长均乡,通过吸引新乡贤回归,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5家,引进新乡贤创业项目3个,全力打造了蔬菜、花卉、水果、苗木等六大产业集群。
(二)在基层治理方面,构建有效治理的平台和模式
治理有效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安义县以建立和完善新乡贤理事会平台为重要抓手,探索“统战团体+乡贤理事会”成长模式、“村两委+乡贤理事会”的治理模式。安义县制定下发《安义县乡贤理事会工作手册》等系列文件,对新乡贤标准、新乡贤理事会组织规模、架构和组建等作出明确规定,目前该县10个乡镇实现乡贤理事会建设全覆盖,成立行政村(村小组)乡贤理事会87个,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新乡贤理事会为主网、行政村新乡贤理事会为分网、村小组新乡贤理事会为单网,覆盖全县的乡贤网络体系。建立了新乡贤参加本区域重要会议、重大项目和统一战线重大活动制度,邀请新乡贤代表人士参加情况通报会、工作座谈会,畅通新乡贤参与中心工作、服务民生实事的渠道和途径,最大限度发挥新乡贤的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和完善新乡贤理事会平台,赋予了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的正当性,新乡贤以其资源、视野和号召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对实现乡村“三治”具有促进作用。
(三)在乡风文明方面,引入向善向上的价值和理念
乡风文明是乡村全面振兴之“魂”。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一方面,安义县积极挖掘、宣传新乡贤的先进事迹,用新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安义县对新乡贤群体开展情况摸底、登记造册,把在当地有口碑、有声望、有能力、有情怀、有贡献的在县安义人、在外安义人、新安义人等纳入新乡贤群体范畴,并按思想德行、文化修养等6项标准条件进行筛选。截至目前,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新乡贤人才动态数据库,共登记造册本地乡贤400余人,在外乡贤1100余人。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贤选树活动,充分挖掘、宣传新乡贤回馈桑梓、造福乡民的先进事迹,以此影响、鼓舞村民群众向善向上。同时,在新乡贤资源丰富的乡村筹建乡贤馆,将新乡贤群体的先进事迹充实到乡贤馆中,目前安义县已建有10个以上的村级乡贤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公益事业,营造文明乡风民风。积极引导新乡贤在公益事业上比贡献、当榜样、作表率,引导其在助老、助学、助贫、助建等方面开展公益行动,一股“不比阔气比公益”的新风扑面而来。以助学为例,近年来全县各乡镇“教育基金”筹集得到了新乡贤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仅2022年全县各乡镇募集到新乡贤的爱心教育资金达1360.6万元,推动各乡镇教育基金建设全覆盖。
三、安义县新乡贤群体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安义县新乡贤群体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现实困境,其中,既有普遍性、共性的问题,例如,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性文件具体引导新乡贤群体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特殊性、个性的问题。
(一)从保障机制来看,新乡贤的工作效能建设有待强化
一方面,调动新乡贤返乡参与机制有待强化。部分新乡贤与所在乡村之间的联谊互动特别是日常交流不够密切,尤其是一些新乡贤身在异地返乡次数较少,在具体参与所在乡村各类事务方面,呈现关注度不够、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特点。虽然成立了乡镇、行政村、村小组三级新乡贤理事会,但三个层级理事会的效能发挥不一。三个层级的新乡贤理事会的日常运转频次较少,仅在春节等重要节庆时召开一至两次左右的座谈会,未能全面调动和发挥新乡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新乡贤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例如,一些新乡贤资源较为丰富的行政村设立了乡贤馆,但乡贤馆的功能较窄,其更多的用于对外展示传统乡贤美德、新乡贤先进事迹,而没有以此为平台,拓展延伸新乡贤议事、联谊交流、开展活动等更多功能,导致新乡贤服务乡村振兴的效能未得到充分激活和释放,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从发展要素来看,新乡贤的组织机构建设有待优化
安义县所有乡镇实现了新乡贤理事会建设全覆盖,乡贤理事会组织架构分为会长、副会长、理事、会员四个层级,领导班子设会长1名,副会长3至9名,秘书长1名,会长由乡镇挂村领导担任,副会长由该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他代表性人士担任,秘书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但从新乡贤理事会組织机构的人员构成、履职能力等方面看,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人员构成不够科学合理。在年龄结构方面,新乡贤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中45岁以上的占据主体,绝大部分出生于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初,45岁以下的极为稀少,年龄结构失调,缺乏新鲜血液,工作活力明显不足;在性别比例方面,尽管涌现了不少女性新乡贤,也将她们吸纳为新乡贤理事会成员,但新乡贤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中仍为清一色的男性新乡贤,缺乏女性新乡贤参与。二是参与履职能力略显滞后。由于从未接触或较少接触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一些新乡贤理事会成员对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思路不清、路径不宽、职责不明,大大限制了其履职能力与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从思想认识来看,新乡贤的内涵体系建设有待深化
调研中发现,部分乡村干部、村民群众等对新乡贤群体的思想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一方面,村民群众对新乡贤群体的人员组成存在思维定势。村民群众对新乡贤群体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助老、助学、助贫、助建等方面的公益行为给予了高度认可,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群众对新乡贤群体的身份认识存在误区,思维依旧停留在封建时代对传统乡贤的定义,简单认为新乡贤就是“有官职、有财富”的特定人群,还没有深刻意识到新时代新乡贤的基本特征、人员范围、职责使命等内涵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对新乡贤群体在乡村振兴中角色定位、作用发挥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偏差。一些村干部过于看重新乡贤在捐钱捐物方面“看得见”的作用,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找新乡贤寻求援助,也往往看重其能否为家乡捐钱捐物,而忽视了新乡贤在出谋划策、引导乡风民风、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看不见”的作用。
四、安义县新乡贤群体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其中关键一环,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新乡贤群体是成长于乡村、能够反哺于乡村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
(一)立足长远发展,完善新乡贤参与治理的体制和机制
1.加强对新乡贤工作的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新乡贤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由地方党委名义成立新乡贤工作领导小组,统战、农业等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统一领导、谋划、协调本地区的新乡贤工作,推动新乡贤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统战工作总体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同级的统战部门,具体实施、协调新乡贤统战工作。立足长远发展,出台年度新乡贤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编制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好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2.落实对新乡贤的关爱激励机制。以创业和项目为抓手,吸引新乡贤返乡创业、参与项目,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对返乡投资创业的新乡贤,积极落实好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新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奠定基础,切实解决新乡贤在回归宅基地、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对作用发挥明显、为家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新乡贤,在继续落实好评选表彰先进的同时,在相关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对有意愿扎根乡村、具备治理能力的新乡贤,支持鼓励他们通过基层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对其他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新乡贤,及时将他们吸纳到工商联、新联会等统战团体中,推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充分调动广大新乡贤返乡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完善与新乡贤的联谊交友制度。针对部分新乡贤与所在乡村之间的联谊互动较少,特别是日常交流不够密切的现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党政领导、村干部与新乡贤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制度,通过“走出去”上门走访慰问与“请回来”返乡交流等多种方式,通过“线下”面对面交流沟通与“线上”网络乡贤联谊等多种平台,传递好乡音,连接好乡愁,凝聚好乡谊,建立健全与新乡贤联谊交友的常态化机制。每年不定期邀请新乡贤返乡参加座谈会、情况通报会、意见征询会等,畅通联络渠道,引导新乡贤建言献策、参与共建共治。
(二)聚焦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好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1.完善新乡贤理事会的运行机制。新乡贤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新乡贤组织的支撑,要充分运用好新乡贤理事会这一重要平台,通过组织的形式,汇集新乡贤力量,让其发挥出最大功效。首先,进一步加强新乡贤理事会规范化建设。完善新乡贤理事会工作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运行工作机制,明确新乡贤主责主业、角色补位定位,确保新乡贤理事会有章程、有计划、有经费、有活动、有成效。其次,选好配强新乡贤理事会领导班子。优化新乡贤理事会领导班子人员结构,及时把专业知识广、学历水平高的新乡贤尤其是年轻新乡贤、女性新乡贤等充实至理事会领导班子,打造既有梯次和活力,又有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领导班子,全面提升理事会领导班子的综合素养。最后,立足各村新乡贤资源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乡贤馆等已有阵地,组织新乡贤理事会开展理论学习等各种活动,提升新乡贤理事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加大对新乡贤的教育培养力度。从思想政治与能力素质两方面着手,加大对新乡贤的教育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敢担当、乐奉献的新乡贤代表人士。一方面,加强对新乡贤的思想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条主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新乡贤依法依规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凝聚思想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另一方面,加大对新乡贤的教育培训力度。把新乡贤工作纳入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中,通过举办新乡贤理论培训班、返乡创业技能培训班等,以共识教育、理论宣贯、能力提升、科学技术为重点培训内容,全面提升新乡贤的理论水平与履职能力,拓宽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思路、方式方法。
(三)着眼内外联动,深化新乡贤内涵建设的氛围和路径
1.营造弘扬乡贤文化的浓厚氛围。传统乡贤文化厚植于农耕文明,这是一种“乡民们在耳濡目染的风俗教化中逐渐构建起属于乡村的价值观念”[6],传统乡贤文化“具有了家族伦理、人情礼俗的特质,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乡民的思想深处,渲染着浓厚的乡情乡愁,给人以深沉的集体归属感。”[7]新乡贤文化根植于乡土、赓续于传统乡贤文化,是一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源泉。一方面,挖掘和传承好传统乡贤文化。对历史上的代表性乡贤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流传下来的文物、文献、传说,既要精心挖掘整理,更要深入研究阐释,将传统乡贤回馈桑梓、造福乡邻的传统美德提炼成乡贤精神,以“古贤”感染“今贤”,以“前贤”影响“后贤”,营造出崇贤向善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打造并弘扬好新乡贤文化。既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等新媒体,又要建设好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橱窗等传统宣传载体,展示新乡贤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以新乡贤的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和激励广大村民群众。同时,通过编排新乡贤主题文艺节目、邀请新乡贤现身说“贤”等村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传播新乡贤文化,进一步让村民群众明白新鄉贤及新乡贤组织到底是什么、主要干什么,不断增强村民群众对新乡贤文化的认同,让村民群众认可乡贤、信任乡贤、学习乡贤,营造向上向善的乡村文明新风。
2.推动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将新乡贤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中,推动其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在入村主干道、标志性建筑、人文景观等乡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酌情考虑新乡贤文化的融入,以碑刻、长廊、楹联等各种形式体现新乡贤主题元素。同时,利用好祠堂、故居、古屋等乡村各类闲置建筑,修缮乡贤馆。对已建成的乡贤馆,进一步丰富陈列内容,建立高质量的乡土讲解员队伍,适时开发以新乡贤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将乡贤馆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打造成展示新乡贤文化的主阵地以及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以“乡贤馆+乡村旅游”新模式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五、结语
乡贤在传统乡村治理体系中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新乡贤既继承了传统乡贤群体的优秀品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乡贤群体是成长于乡村、能够反哺于乡村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他们具有学识、资金、技术、人脉、资源等众多独特优势,通过积极吸引新乡贤回归,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构建有效治理的平台和模式,引入向善向上的价值和理念。当下,进一步破解新乡贤群体在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是激活新乡贤潜能、凝聚新乡贤力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18 447.htm.2015-02-0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2018-02-04.
[3]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新时代乡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2).
[4]张仲礼,李荣昌译.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54).
[5]徐燕琳.中国乡贤文化研究综述及展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6][7]蒋君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贤文化激活乡村治理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
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The New Rural Elite Group
——A Case Study of Anyi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Zhong Huiwan
Abstract: The new rural elite group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grassroots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an important force to assist in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recent years, Anyi County,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has comprehensively excavated and integrated the resources of new rural elite group,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elite network, gathered the hearts of new rural elite, gathered the wisdom and strength of new rural elite, boo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a new level. At present, further solving the many realistic dilemmas faced by the new rural elite in suppor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activate the potential of new rural elite and gather their strength.
Key words: new rural eli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yi County
[責任编辑:邵猷芬]